机械设备

我国拉丝模具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处供不应求状态 且“马太效应”明显
聚晶金刚石(PCD)(微粉)是利用独特的定向爆破法由石墨制得,高爆速炸药定向爆破的冲击波使金属飞片加速飞行,撞击石墨片从而导致石墨转化为聚晶金刚石。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具适合长时间生产,寿命长(比天然钻石模和人造钻石模),适合干式和湿式拉丝。2022年我国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具市场规模为10.66亿元。

我国港机设备行业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 带式输送机将逐渐向大型化发展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贸易大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港机设备产业也是供需大国,每年大量的港机设备产品出口,国内市场产销率仅在80%-90%区间,2022年国内港机设备产销率约为83.41%。

臭氧发生器下游需求较大,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据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持续提升,2021年城市污水排放量达到625.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随着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逐渐接近100%,污水处理量将与排放量同步提升,新建污水处理厂数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据预测,2022年我国城市和县域污水处理厂数量达到4706座。

产教融合政策带来科学仪器行业新增量 强分化格局下海外巨头加速本土化
头部企业业绩显著下滑,行业增速显著放缓,种种迹象表明,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受到挑战,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应用领域、加强售后服务、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布局等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我国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提升,五轴机床为高端机床增速最快品类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从数控化率来看,海外发达国家机床数控化率高,日、美、德数控化率均超 70%,其中日本机床数控化率维持在 80%以上。

食品领域需求趋势长期向好 高端轻型输送带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近年来,众多轻型运输带企业都在努力寻求多元化业务转型,但从实际收益情形来看,涉足转型多元业务较深的企业之盈利能力都在弱化,尚未形成1+1大于2的经济性合力效应,反而是聚焦单一业务的企业盈利性更加稳定。由此可见,多元化经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可能是“良药”,也可能是十足的“陷阱”。

又一颗“皇冠上的明珠” 天津华信泰成功研制芯片原子钟并实现量产
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到高精度的芯片制造和量子控制技术,其产品开发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导航系统以及其他精确计时行业。全球能够制造和研发芯片原子钟的国家或地区并不多,其制造过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此外,行业还有政策准入门槛;

长坡厚雪,后疫情时代红外热像仪行业正扬帆起航
以高德红外为例,多年来持续深耕以红外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创新行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18-2022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2亿元、2.58亿元、4.55亿元、3.71亿元、4.13亿元。加上2023年一季度,近6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已超过18亿元,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额10%左右,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丝杠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发展潜力较大
2022年全球滚珠丝杠市场规模破千亿元人民币,2022年全球滚珠丝杠市场规模约为230.5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405.78亿美元,增长空间可观。我国滚珠丝杠市场规模约占全球总量的20%,是滚珠丝杠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2022年中国滚珠丝杠市场规模将达到47.5亿美元。

消费复苏打开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成长空间 未来数智化转型和海外市场深耕是发展关键
新零售的出现赋予了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新的价值,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企业应紧跟生鲜市场包装要求,转变管理思路、营销方式及服务模式,结合全产业链大数据进行研发创新提升新品开发、产品加工、发货等效率,以此来适应新市场的变化。

持续看好高端生活用纸设备进口替代 未来成套化设备需求空间市场广阔
随着高端用纸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相关设备的高端化趋势也越来越突出,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主体,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产业转型的速度和水平,而眼下他们还面临着资金匮乏、人才缺失、研发水平不足等众多问题,国家应注重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生活用纸设备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工业无人机在植保、物流、海上风电市场前景持续向好 专业服务是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工业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早在2016年底,就有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向工业级无人机转型,这意味着竞争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企业要主动给自己“找边界”,不断往更加细分的领域开拓和占领市场,精准锁定用户。

机器视觉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前景广阔,重点关注上游产业
2008年前我国镜头市场基本被日本、德国品牌所垄断,但随着国产厂商逐步布局并进入工业镜头领域,目前已经在中低端镜头市场中,国产工业镜头已经能基本满足机器视觉系统的需要。随着国产厂商如奥普特、长步道等,进一步推动工业镜头研发,有望在高端镜头市场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预计到2022年我国工业镜头市场规模将达到12.6亿元。

国内制造业持续转型,机器视觉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提升
近年来相关厂商对3D机器视觉研发加速,促使3D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及占比有所提升。未来,随着3D机器视觉应用深入,预计2030年我国3D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占机器视觉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26.68%。

“十四五”水质监测设备迎“蓝海” 小型化、实时性、柔性化定制是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无锡、广东、太仓等多地已经开始启用无人船助力“水质监测”,预计未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站和无人机、无人船(艇)、声呐、激光雷达等现代装备优势,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城市群”+噪声防治政策驱动,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中长期向上空间打开
由于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的复杂性,一条线路往往采用多家设备供应商来治理一个振动和噪声问题,当前业内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向“一体化服务”进军,例如,2022年地铁设计与新筑交科的新设合资公司成为“减振降噪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预计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多动力推进产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自1962年后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加氢站用氢气压缩机行业分析:国产替代化趋势明显 液驱式渗透率有望提升
近年来我国加氢站建设速度加快,截至2022年我国共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较去年增长56座。虽然目前数量还较少,但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政府对当地未来的加氢站建设作出了规划,未来加氢站数量会有望大幅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1500座。

我国永磁电机行业分析:新能源汽车拉动行业需求 “去稀土化”是未来探索路径
2021年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鼓励各行业尤其是建材钢铁、化工、有色冶炼、石化等重点工业行业用能设备,使用2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