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行业需求、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生物药领域大有可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潜在致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以下简称“《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往往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比如关节问题(关节痛或急性多发性关节炎等),皮肤和黏膜问题(红斑、瘀斑、皮疹、溃疡、脱发等),肺脏问题(胸膜炎、狼疮性肺炎、肺动脉栓塞等),心脏问题(心包炎、冠状动脉炎、心肌炎等),淋巴结和脾脏问题(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等)等。

       1.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市场需求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物药品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营销环境与发展商机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患病率不断上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基数也不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数量达到779.55万人,其中美国约28.24万人,中国约103.49万人;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855.12万人,其中美国约30.34万人,中国约109.47万人。

2016-2030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数量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30年美国、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数量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行业治疗情况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重视度和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改善。根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在2008年至2016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

       不过,现有疗法仍存在复发风险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根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指南》,病程≤4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仅约25%的患者经过治疗可达临床缓解,45%的患者将出现器官损害,4年内总复发风险高达60%,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超过30%。

系统性红斑狼疮现有治疗药物的重要不良反应情况

药物名称

适用人群

常见与重要不良反应

霉酚酸酯

中重度SLE患者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一些患者会发生感染、骨髓抑制与肝脏损害,由于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因此至少在停用6周后方可尝试妊娠

环磷酰胺

中重度狼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肝脏损害、骨髓抑制是主要的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具有明确的生殖毒性和致畸性,建议妊娠前1-3个月停用

来氟米特

增殖性狼疮肾炎

会引起肝脏损害、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及一些并发症,由于有致畸作用,故建议孕前药物完全洗脱后方可尝试妊娠

甲氨蝶呤

轻中度非肾脏受累的SLE患者

最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异常如贫血、白细胞减少与肝脏损害较常见,由于有致畸作用,故建议妊娠前1-3个月停用

他克莫司

增殖性狼疮肾炎、难治性狼疮肾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一些患者会出现肾脏、肝脏损害;肝功能受损者需减少他克莫司用量,用药期间应监测肾毒性、血糖和血压

环孢素

狼疮肾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主要不良反应为肾功能损害、血压升高与感染

硫唑嘌呤

中度SLE患者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与肝脏损害,需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目前潜在的药物是采用适用泰它西普治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适用泰它西普用作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患者人群达到7.40万人,预期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8.22万人;中国适用泰它西普用作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患者人群为28.03万人,预期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2.39万人。

2020-2030年美国、中国适用泰它西普用作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患者人群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行业规模分析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有治疗未满足临床需求,所以疗效和安全性高的新型药物市场潜力较大。

       而随着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分型以及炎症通路的研究不断深入,生物制药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针对相关靶点开发靶向性的生物药产品。

靶向性生物药的优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数的上升、生物药的不断推出将会推动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5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8%。其中,美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1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8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0%。

2016-2025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5年美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20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加至52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1.6%。其中,美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生物药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整体增速,2020年生物药市场规模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加至35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4.7%。

2016-2020年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生物制剂、化学药物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0年美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生物制剂、化学药物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中国市场,随着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生物创新药的不断推出,将推动其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达到3亿美元,其中生物药占比较小,市场规模不足以1亿美元。不过,自2019年7月,葛兰素史克的贝利尤单抗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药后,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药市场将快速扩大,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1亿美元。

2016-2025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0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生物制剂、化学药物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包括小分子药与生物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小分子药主要包括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等,例如泼尼松(于1955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羟氯喹(于1955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硫唑嘌呤(于1968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霉酚酸酯(于1995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专利于2014年到期)及甲氨蝶呤(于1953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这类药物以仿制药为主。同时,全球创新生物药仅贝利尤单抗获得批准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2020年在全球销售额为9.22亿美元,且仍处于上升趋势。

美国及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已上市创新生物药的竞争格局

序号

靶点

通用名

商品名

公司名称

FDA批准日期

NMPA批准日期

专利到期日

1

BLyS

贝利尤单抗

倍力腾

葛兰素史克

2011

2019

2025

2

BLyS/APRIL

泰它西普

泰爱

荣昌生物

-

2021

202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在后续研的生物药中,美国有2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国共有5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创新生物药正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美国及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在研生物药

序号

靶点

药品代码

公司名称

拟上市地

临床进展

公开日期

1

IFNAR1

MEDI-546

阿斯利康

美国

III

2021.05

2

CD40L

CDP-7657

优时比

美国

III

2020.03

3

BLyS/APRIL

Atacicept

默克

美国

II

2013.10

4

BLySICOSL

AMG-570

安进公司,阿斯利康

美国

II

2019.08

5

BAFF-R

VAY736

诺华制药

美国

II

2018.09

6

CD40

CFZ533

诺华制药

美国

II

2018.09

7

CD19

XmAb-5871

Xencor

美国

II

2016.04

8

CD28

BMS-931699

百时美施贵宝

美国

II

2014.10

9

IL-6

ALX-0061

艾伯维

美国

II

2015.05

10

IL-21

BOS-161721

波士顿制药

美国

II

2017.12

11

IL-10

BT063

BiotestAG

美国

II

2015.09

12

血源性RNA

RSLV-132

ResolveTherapeutics

美国

II

2016.01

13

BDCA2

BIIB059

渤健

美国

II

2016.07

14

IL2R

ILT-101

ILTOOPharma

美国

II

2016.11

15

IL2R

LY3471851

礼来

美国

II

2020.06

16

CD74

IMMU-115

Immunomedics

美国

I/II

2013.05

17

IL-2

AMG-592

安进公司

美国

I

2018.03

18

ILT7

VIB7734

VielaBio

美国

I

2019.01

19

1型干扰素

JNJ-55920839

杨森

美国

I

2015.11

20

CD6

Bmab-600/EQ-
001

Equillium,百康生物

美国

I

2019.10

21

CXCR5

SAR113244

赛诺菲

美国

I

2015.01

22

CD38

TAK-079

千年制药

美国

I

2018.10

23

BTK

AC0058TA

ACEATherapeutics

美国

I

2019.03

24

BAFF-R

VAY736

诺华制药

中国

II

2019.11

25

CD40

CFZ533

诺华制药

中国

II

2019.11

26

BTK

ICP-022

诺诚建华

中国

I/II

2020.03

27

BLyS

UBP-1213

君实生物

中国

I

2016.11

28

CD22

SM-03

中国抗体

中国

I

2015.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