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行业格局尚未成型

       医疗辅助机器人是能辅助医疗过程,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提升医护效率的医疗机器装置。医疗辅助机器人主要包括胶囊内镜机器人、采血机器人、诊疗机器人、输液配药机器人等。

医疗辅助机器人分类及其基本情况

机器人名称

定义

优点

国内企业代表

胶囊内镜机器人

能进入人体肠胃道进行医疗检查的微型机器人

能实现无痛、无创和无麻醉的胃肠道检查

金山科技(OMOM系列胶囊内镜)、安翰医疗(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

能避免交叉感染,提高了检查安全性和准确性

采血机器人

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成像技术。能替代医护人员帮患者完成采血,使采血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无需人工辅助,杜绝针刺伤感染

哈工智能(采血机器人)、迈纳士(采血机器人)

医患隔离检验,有助于大规模疫情疾控

1分钟完成采血,提高医护服务效率

采血流程自动化标准化,提高采血安全性

诊疗机器人

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具有辅助诊疗、智能问诊、远程会诊等功能

提升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经纶世纪医疗(经纶天使医生机器人)

提高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效率

完善医疗服务模式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输液配药机器人

融合配药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计算,药瓶识别和运动控制算法等技术,能在洁净环境下,实现药物自动配置操作,并具有空气净化和弃物回收分类等功能

提高了配药精准度和安全度

桑谷医疗(桑谷配药机器人)、卫邦医疗(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

人机隔离,有效防护医师接触危险药物

智能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医院诊疗人次呈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院诊疗人次为83.1亿人,较上年同比增长1.6%;2019年,我国医院诊疗人次为87.2亿人,较上年同比增长4.9%。医院诊疗人次的上升使得医疗辅助机器人需求持续释放。

2015-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卫健委

       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旨在促进包括医疗辅助机器人在内的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2017年2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人工智能铺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提出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技术管理和培训管理方面,规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2017年3月,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2017年9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范了诊断机器人分类,具体而言,智能诊断机器人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申报二类医疗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按照三类医疗器械管理,需要完成临床试验。

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名称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20161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国务院

提出开展医疗机器人、家用健康监护诊疗器械等诊疗设备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20146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提出医疗器械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的监管模式

20179

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规范了诊断机器人分类,具体而言,智能诊断机器人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申报二类医疗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按照三类医疗器械管理,需要完成临床试验

20172

《人工智能铺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

原国家卫计委

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技术管理和培训管理方面,规范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73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国务院

提出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

20163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提出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发展医用机器人,加快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重点开发便携式的移动医疗和辅助医疗产品

20163

"十三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2020,在产业技术水平上,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在产业规模上,助力医疗机器人各细分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积极培育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2002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卫生部

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静脉营养(TPN)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需求+政策驱动下,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等硬件供应商以及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等软件供应商;中游为医疗辅助机器人生产商;下游为医疗辅助机器人应用领域。

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9年,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为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9%;2019年,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为3.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8%。

2015-2019年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格局尚未成型,市场竞争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医疗辅助机器人产品同质化程度较低,市场渗透率低,进入者入局机会较大,行业中资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强劲的企业有望成为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

我国医疗辅助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简介

主要产品

产品优势

经纶世纪医疗网络有限公司

经纶世纪医疗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自主研发“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引擎、健康物联网系统”三位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将人工智能和健康医学深度融合,提供慢病管理、癌症早期筛查、癌症术后康复等智能服务系统与解决方案。经纶世纪是中国电子学会健康物联专家委员会、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中国—欧盟物联网联合专家工作组的成员单位,被授予北京市企业“未来之星”等称号的高科技企业。

“经纶天使医生”机器人

1)提高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存在城镇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经纶天使医生”机器人具有西医、中医两大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能帮助基层医生看好小病,识别大病,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2)提高基层医生服务效率:利用远程医疗、流程管理等功能,经纶天使医生机器人有效地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匮乏导致就医效率低的问题。

3)便捷惠民:“经纶天使医生机器人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卫邦科技有限公司

卫邦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立于深圳,是从事医院静脉配液系列机器人产品及配液中心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科技公司,其主要产品是智能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卫邦科技有10年创新研发经验,58项专利数目,且其产品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2014年,在上海设立了卫邦机器人有限公司。2016年,静脉配药机器人“WEINAS PD-160系列在上海仁济医院正式投入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与口碑。同年,“WEINAS”系列配药机器人获得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联合颁发的“创新证书”。

"WEINAS”静脉配药机器人

(1)精准调配:“WEINAS”静脉配药机器人采用先进的进视觉、重量、传感与算法,使每一剂调配执行全自动、全流程、全智能、在线的质量控制,充分保证调配精准性和一致性,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

(2)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传统的人工配药会让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导致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静脉配药机器人采用人机隔离,配药时环境呈全密闭状态,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健康。

(3)高效性和适应性:一人能同时操作多台机器人,优化医疗机构的人力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WEINAS”静脉配药机器人支持不同样式的西林瓶与安部包装的药品和溶媒和具有多种调配模式。

北京迈纳士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迈纳士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研发智能采血机器人,用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自动化血液标本采集。迈纳士目前由中科院博士牵头,拥有一批机械自动化、电子硬件、软件、光学工程等相关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并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北京佑安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智能采血机器人

(1)高准确率:采血准确率达到92%,比人工采血成功率高,可使患者避免因人工采血失败带来的二次伤害。

(2)提高医护服务效率:智能采血机器人可实现血样采集全流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其采血准确率高,且一般仅需要1分钟就完成,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有效缓解中国医护人员短缺现象。

(3)医患隔离,避免针刺伤感染:采血过程无需人工辅助,避免了医护人员采血针刺伤导致的病毒感染。并且医患隔离检查,有利于能实现规模疫情疾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医疗辅助机器人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评估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