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出货量不断增长 行业需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超导磁共振设备,是指主磁体为超导磁体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属于我国第三类医疗器械,凭借耗能少、磁场强度高、磁场均匀性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磁共振设备的主流产品。

超导磁共振设备优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超声设备部件、X射线机部件、MRI设备部件,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与医学影像中心。

超导磁共振设备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三年来,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出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1.5T和3.0T超导磁共振设备共出货1544台,同比增长3%。其中,2019年我国1.5T出货量仍占大头,为1115台,3.0T出货量为429台。

2017-2019年我国1.5T和3.0T超导磁共振设备出货量情况

数据来源:IPSOS医疗器械创新网

       但从出货量增速来看,近两年,我国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的出货量增速始终快于1.5T,下游应用领域对高端产品-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2018-2019年我国1.5T、3.0T超导磁共振设备出货量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IPSOS医疗器械创新网

       在进出口市场方面,由于超导核磁共振设备的制造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相关技术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市场对于超导核磁共振设备的需求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但随着近两年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出口贸易逆差有所下滑。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进出口金额合计13.31亿美元,较2018年减少了2.53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78亿美元,较2018年减少了1.13亿美元。截至2020年1-9月,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进出口金额和贸易逆差分别为9.24亿美元和2.83亿美元。

2017-2020年1-9月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进出口金额与贸易逆差情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在国别分布情况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1-9月,我国从德国进口的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金额最多,达2.47亿美元。其次为荷兰与美国,分别为1.38亿美元、1.27亿美元。

2020年1-9月我国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进口国别金额TOP1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数据显示,2020年1-9月,我国从德国出口的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金额最多,达67052140美元。其次为日本与美国,分别为58182315美元、43001083亿美元。

2020年1-9月我国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进口国别金额TOP1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具体来看,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有品牌,如上海联影、贝斯达、鑫高益、东软医疗等。虽然在技术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品牌还不如国外品牌,整体处于第二竞争梯队,“高端”产品仍被国外品牌占领,但国内品牌在中端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国产化率逐年上升。

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竞争情况

竞争梯队

品牌类型

企业名称

代表性产品

第一竞争梯队

国外品牌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1.5T3.0T超导磁共振设备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1.5T超导磁共振设备

第二竞争梯队

国内品牌

深圳贝斯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5T3.0T超导磁共振设备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T3.0T超导磁共振设备

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5T超导磁共振设备

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显示,在我国高端超导磁共振设备(3.0T)市场,近90%的市场规模被国外西门子、通用、飞利浦等三大品牌瓜分,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我国高端超导磁共振设备(3.0T)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IPSOS医疗器械创新网

       而在中端超导磁共振设备(1.5T)市场方面,数据显示,我国中端超导磁共振设备(1.5T)国产率已从2017年的37%上升至2019年的42%,国内品牌在中端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7-2019年我国中端超导磁共振设备(1.5T)国产率变化

数据来源:IPSOS医疗器械创新网

       但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的医院设备平均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每百万人拥有设备不足7台。

全球部分国家超导磁共振设备人均拥有量

数据来源:OECD

       未来五年内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仍将以每年1000-1500台左右的增量持续增长,到2025年我国1.5T及上磁共振设备保有量将突破1.6万台,其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比重也将越来大,行业还将加快推进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

2020-2025年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保有量预测

数据来源:IPSOS医疗器械创新网(shz)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9日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号,美国有1480家企业经营的2754家诊所在出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同时美国出台干细胞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为55.71%,欧洲地区占比15.98%,亚洲地区占比为24.03%。

2024年09月27日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披露数据,2016-2020 年,我国近视人口从 5.4 亿人增至 6.6 亿人,全国视力问题人口占比从 39.2%升至 47.1%,近视情况严峻。

2024年09月02日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

2024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