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新冠疫苗多技术路径齐头并进 未来中国市场空间广阔

        自从2020年1月10日我国政府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后,全球科研机构及研发企业迅速展开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根据WHO数据,截至7月20日,全球共有24个新冠候选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42个新冠候选疫苗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从技术路径角度来看,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RNA/DNA)疫苗、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是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径。

全球临床前阶段新冠疫苗技术路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目前全球临床阶段新冠疫苗技术路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部分临床阶段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情况

技术路径

疫苗代码

研发机构/企业

临床阶段

开始日期

入组年龄

入组人数

国家/地区

灭活

PiCoVacc

科兴中维

III期临床

预计20207

>18

8870

中国/巴西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武汉所

期临床

2020411

>6

1456

中国

BBIBP-CorV

北京所

期临床

2020429

>3

2128

中国

BBV152

BharatBiotech

期临床

2020713

12-65

1125

印度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昆明所/中医科/华西二院

I期临床

2020515

18-59

942

中国

重组亚单位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智飞生物/微生物所

II期临床

2020712

18-59

900

中国

NVX-CoV2373

Novavax

期临床

2020525

18-59

131

澳大利亚

KBP-201

KBP

期临床

2020620

18-70

180

美国

SCB-2019

三叶草/GSK/Dynavax

I期临床

2020619

18-75

131

澳大利亚

Covax-19

Vaxine/Medytox

I期临床

2020630

18-65

40

澳大利亚

UQ-1-SARS-CoV-2-Sclamp

Queensland/CSL/Seqirus

I期临床

2020714

18-55

120

澳大利亚

病毒载体

ChAdOx1 nCoV-19AZD1222

牛津大学/阿斯利康

IIb/II期临床

2020528

>5

10260

欧洲/美国

Ad5-nCoV

康希诺/军科院

II期临床

2020412

>18

508

中国

Gam-COVID-Vac

Gamaleya

I期临床

2020617

18-60

76

俄罗斯

bacTRL-Spike

Symvivo

I期临床

预计20207

19-45

112

美国/加拿大

RNA

mRNA-1273

Moderna/NIAID

III期临床

预计20207

>18

30000

欧洲/美国

BNT162

BioNTech/辉瑞/复星医药

期临

2020429

18-85

7600

中国

LNP-nCoVsaRNA

Imperical College London

I期临床

202041

18-75

320

欧洲

CVnCoV

CureVac

I期临床

2020618

18-60

168

欧洲

ARCoV

艾博生物/军科院/沃森生物

I期临床

2020624

>18

168

中国

DNA

GX-19

Genexine

期临床

2020617

18-50

190

韩国

INO-4800

Inovio/艾棣维欣/康泰生物/瑞普生物

期临床

202062219-64

160

美国/中国

 

AG0301-COVID19

Osaka/AnGes/Takara

期临床

2020629

20-65

30

日本

ZyCov-D

Cadila

期临床

2020713

18-55

1048

印度

VLP

CP-PRO-COVLP-019

Medicago

I期临床

2020710

18-55

180

加拿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mRNA疫苗、DNA疫苗、灭活疫苗等技术路径也有在研品种陆续公布临床前数据。整体来看,体液免疫方面,三种技术路径的在研疫苗均能够诱导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且抗体转阳率基本维持在100%;细胞免疫方面,mRNA疫苗、DNA疫苗均更倾向诱导Th1型T细胞应答,而灭活疫苗不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且未观察到ADE的发生;动物攻毒试验中,mRNA疫苗与灭活疫苗均未在肺部检测到病毒载量,表现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目前已发表的部分新冠疫苗临床前数据对比

技术路径

mRNA疫苗

DNA疫苗

灭活疫苗

疫苗代码

ARCoV

候选疫苗S

PiCoVacc

BBIBP-CorV

研发企业

艾博生物/沃森生物/军科院

BIDMC

科兴中维

北京所

疫苗特点

核酸修饰、LNP递送,室温保

1周以上

 

CN2毒株、β-丙内酯灭活、铝佐剂

HB02毒株、β-丙内酯灭活、铝佐剂

抗原靶点

RBD

S蛋白

全病毒

全病毒

试验剂量

2μg10μg

5mg

3μg6μg

2μg4μg8μg

接种程序

2针(间隔14天)

2针(间隔21天)

3针(间隔7天)

01针法、0/212针法、0/7/143针法

统计试验组

10μg28

 

6μg3

8μg2针),24

模型

小鼠

恒河猴

恒河猴

恒河猴

中和抗体滴度

5704

170

50

256

中和抗体转阳率

100%

 

 

100%

与康复期患者比较

 

相似

相似

 

细胞免疫

倾向诱导Th1CD4/CD8T细胞应答

倾向诱导Th1CD4/CD8T细胞应答

不诱导产生细胞免疫,未观察到ADE

不诱导产生细胞免疫,未观察到ADE

攻毒试验剂量

鼻内,6000PFU

鼻内+气管,1.1×104PFU

肺部气管,106TCID50

气管,106TCID50

攻毒试验结果

气管、肺部均未检测到病毒载量

支气管肺泡、鼻部病毒载量分别下降3.13.7log10以上

咽部、肛周、肺部均未检测到病毒载量

咽部、肺部、肛门(2/4)未检测到病毒载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新冠疫苗未来市场空间较大。从国内市场分析,虽然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有力,但若恢复与全球正常人员交流,国内民众的新冠免疫仍必不可少。因此,测算新冠疫苗市场空间,主要从如下四个核心方面出发并假设:

销售模式

接种率

疫苗定价

净利率

未来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后,其有可能作为二类苗销售,也有可能被国家收储、免费向民众提供接种。综合考虑我国新冠防控政策,同时参考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为尽可能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预计我国未来大概率会对新冠疫苗采取集中收储、民众免费接种模式

根据美国CIDRAP预测,若想终止新冠疫情,预计需要60%-70%的人群获得免疫能力。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国家疫苗收储量依旧达到1.49亿剂;而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远超甲型H1N1流感疫情,预计未来新冠疫苗接种率也将远超甲型H1N1流感疫苗。因此,预计我国未来新冠疫苗接种率有望达到60%以上

参考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收储均价为18.4/支,目前国内最贵一类苗(脊灰灭活疫苗)价格为35/支;假设未来新冠疫苗由国家集中收储,预计收储均价在20-35/支之间(不同技术路径疫苗预计实际收储价存在差异,部分高成本技术路径疫苗可能以二类苗形式销售)

考虑到新冠疫苗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如新冠灭活疫苗生产需要P3实验室),在国家集中收储的情况下,保守假设新冠疫苗净利率为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所述,我国总人口数量为14亿人,假设我国新冠疫苗未来接种率为60%-80%,统一按照2针法测算,预计我国新冠疫苗需求量为16.8-22.4亿支;假设新冠疫苗收储均价为20元/支,则国内市场空间为336-448亿元,按净利率50%计算,利润空间为168-224亿元。

我国新冠疫苗国内市场空间预测

指标

低定价

高定价

中国人口(亿人)

14

14

接种程序(支/人)

2

2

接种率

60%

70%

80%

60%

70%

80%

接种量(亿支)

16.8

19.6

22.4

16.8

19.6

22.4

平均价格(元/支)

 

20

 

 

30

 

市场空间(亿元)

336

392

448

504

588

672

净利率

 

50%

 

 

50%

 

单支利润(元/支)

 

10

 

 

15

 

利润空间(亿元)

168

196

224

252

294

33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国外市场而言,根据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我国将把新冠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同时受限于自身经济水平,中低等收入国家疫苗可及性较差。因此综合考虑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及供给情况,预计我国新冠疫苗出口将主要面向中低等收入国家。

        而目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总人口数量为35.7亿人,假设我国出口新冠疫苗接种率为10%-15%,统一按照2针法测算,预计出口销量为7.1-10.7亿支。假设出口均价为2.5美元/支(折合17.5元/支),则市场空间为125-187亿元,按净利率40%计算,利润空间为50-75亿元。

我国新冠疫苗出口市场空间测算

中低收入国家人口(亿人)

接种程序(支/人)

接种率

接种量(亿支)

平均价格(元/支)

市场空间(亿元)

净利率

利润空间(亿元)

35.7

2

10%

7.1

17.52.5美元/支)

125

40%

50

15%

10.7

187

7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新冠疫苗市场现状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基因测序成为分子诊断最前沿发展方向 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基因测序成为分子诊断最前沿发展方向 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基因测序是最先进的技术。分子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体液、血液、组织等样本中的核酸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分子检测技术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即为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领域发展最快、技术最前沿的方向。

2025年05月10日
“AI+医疗”应用前景广泛 我国医疗行业有望迎来巨变

“AI+医疗”应用前景广泛 我国医疗行业有望迎来巨变

中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9亿美元,CAGR为40.8%,并预计将由2023年的185亿美元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1,683亿美元,CAGR为37.0%。

2025年05月09日
手术机器人引领临床术式的新一轮变革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手术机器人引领临床术式的新一轮变革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自2018年至2022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从58.6亿美元增长至13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2.46%。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69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631.2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60%。

2025年04月23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