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北京市区域经济行业将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宗教的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在经济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北京市区域经济行业相关分类

1

农、林、牧、渔业

2

工业

3

建筑业

4

批发和零售业

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

住宿和餐饮业

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

金融业

9

房地产业

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

教育

1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首都北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在遵循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将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经历了工业化城市、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与国际化都市三个阶段。

        从北京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已然成为北京六大支柱产业。对于第三产业占比非常高的北京来说,精细化、高端化的产业结构将有助于其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2014-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014-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规模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8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24553.6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4︰19.0︰80.6,变化为0.4︰18.6︰8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万元。

2014-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018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5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服务性消费额13658.2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47.7亿元,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632.9亿元,增长10.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4%。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零售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747.7

2.7

按商品用途分

吃类商品

2586.3

6.2

穿类商品

793.3

2.7

用类商品

7806.3

1.3

烧类商品

561.8

6.4

按消费形态分

餐饮收入

1101.8

7.3

商品零售

10645.9

2.2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014-2018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8年北京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4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2014-2018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统计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018年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27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4878.5亿元,增长23.0%;进口22303.9亿元,增长24.1%。

2014-2018年北京市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此外, 2018年北京市范围内新增就业42.3万人,各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2%、4.2%、4.4%和3.9%。

2014-2018年北京市新增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自从1990年开始,用了接近30年的时间,历经“城区全面复兴”及“新城黄金发展”等两大阶段,北京增量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新产业及新人口的进入已经到了瓶颈。但未来10-20年,北京将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疏解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引入高端产业,同时在总人口不变的基础上,以产业更新带动人口迭代,实现城市发展更上层楼。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透明质酸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透明质酸市场销量为490吨,2024年我国透明质酸销量已经达到904吨,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过1000吨。

2025年09月03日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视治疗仪作为医用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4年,我国近视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28.2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