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未来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市场上仍以国企为主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个体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分子诊断主要是指编码与疾病相关的各种结构蛋白、酶、抗原抗体、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检测。

       一、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体外诊断和分子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初期以仿制国外的体外诊断试剂为主,在90年代初迎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诞生了一批以生产乙肝和生化诊断产品为主的厂商。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对体外诊断行业进行了整顿,取缔无生产资质的厂家,吊销质量不合格厂家的生产文号,经过行政管理和市场淘汰后,我国体外诊断市场逐渐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技术积累,自主产品已经从最初的生化领域发展到覆盖生化、免疫、分子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路线。

       行业规模近年来在逐渐扩大,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大约为71.5亿元,同比上涨23.9%。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相关应用的铺开,预计未来我国分子诊断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14-2018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2010年以后,体外诊断(IVD)的细分子行业特点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了高端诊断技术代替低端技术趋势,分子诊断在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

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更替,检测成本下降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受益于我国诊疗人次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诊断费用占比的不断上升,目前市场处于一个供小于求、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出台,新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医疗机构对新型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分子诊断服务更容易得到认可与接受,整个产业链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节奏。

       截至2018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51万人,增长4.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7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82万人,增长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3038万人。

       二、市场竞争格局

       在分子诊断领域,由于分子诊断综合了多种高精尖技术,技术起点、进入门槛较高。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起步最晚,参与竞争的企业相对较少。在分子诊断仪器市场,由于PCR、自动化、高通量等技术大部分由跨国企业所掌握,罗氏、雅培等企业占据了国内高端分子诊断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在分子诊断试剂上,由于专利和产品注册等原因,仅罗氏、雅培等跨国企业有部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分子诊断试剂市场仍以国内企业为主。分子诊断试剂市场的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达安基因、之江生物、科华生物、厦门艾德、湖南圣湘等。

2018年我国分子诊断企业集中度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市场发展趋势

       分子诊断将来有望普遍应用于人群健康筛查与体检、重大疾病预警与诊断、公众分子基因档案建立等领域。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预防,这将会刺激分子诊断市场不断发展。

       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肿瘤的治愈率仍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早期诊断及根据化疗药物敏感性正确选择药物存在较大困难。到医院确诊的癌症患者多为晚期或已有远处转移。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基因本身突变和表达异常,能反映癌前启动阶段的变化,对于肿瘤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以前预测肿瘤的易感性。

       近年来,我国的基因组学相关产业监管环境经历了宽松期(2014年前)、停止期(2014年2月)、部分放行期(2014年6月~ 2014年年底)和鼓励发展期(2015年至今)。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分子诊断市场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2016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二孩政策落地,预计仅无创产前检测领域每年新增的检测量就将带来7亿元的市场收入。随着肿瘤相关研究的深入,分子诊断将逐渐打开肿瘤诊断与监测治疗这一巨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分子诊断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下,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337.8亿元。

2019-2025年中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行业发展趋势

PCR 技术不断创新

经过数年的发展,人们已在常规 PCR 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重PCR (multiplex PCR)、巢式PCR nestedPCR)、反转录 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数字 PCRdigital PCR)等多种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核酸扩增的同时加入了特异性荧光探针,可实时监测扩增过程,实现了定量检测。

非核酸类检测技术取得进展

除了对核酸的直接检测,对蛋白质等非核酸物质的检测也是分子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蛋白芯片可以极大地提高蛋白检测的通量,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载玻片等固相介质上,然后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芯片作用,抗体上的荧光指示对应的蛋白质及其表达量,可以实现高通量的蛋白检测。

测序技术方兴未艾

在第二代测序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的同时,以单分子 DNA 测序为特征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2008年,Helico BioScience 公司首先报道了基于全内反射显微镜(TIRM) 的单分子测序技术,现在已经成功推出第三代测序仪 Pacbio RS Pacbio Sequel。之后又出现了 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开发的单分子实时技术(SMRT)以及 OxordNanopore Technologies 公司的纳米孔技术。这些技术未来也可能成为分子诊断的生力军。

POCT 继续发展

POCT 和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行业增长最快的两个细分领域。POCT 产品有三个特点:检测时间短,检测空间灵活,检测操作者可以是非专业人员,甚至是被检对象本人。POCT 平台的发展目标是将多步骤的检测完全整合到一个系统,用户只需要加入样品,系统就可以全自动化地完成剩下所有步骤,实现样品进,结果出,而 POCT 产生的终端数据通过传输到达医疗机构,可以对被检人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分子成像技术逐渐成熟

目前我们常说的分子诊断是指“体外诊断”,即从待测者身上采取样本后在体外进行检测。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体内”分子诊断成为可能,即体内分子成像。分子成像可以使细胞功能可视化,并且能在生物活体内部无创地跟踪分子过程,对于许多疾病特别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型、药物靶点检测、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成像的关键在于分子探针技术、系统测量技术及数据分析与处理三个方面而多模态分子成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Su 等利用亲和体修饰铜 (64Cu) 标记的异质纳米复相结构材料金铁氧化物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借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R)、磁共振成像(MRI)、光学三模态成像从不同层面对 EGFR 进行可视化研究,可以更敏感地检测 EGFR 的表达。虽然分子成像在一些癌症的诊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其临床应用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与癌症的高异质性、复杂的微环境、特殊的解剖学特点等有关。因此,分子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透明质酸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透明质酸市场销量为490吨,2024年我国透明质酸销量已经达到904吨,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过1000吨。

2025年09月03日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视治疗仪作为医用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4年,我国近视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28.2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8月01日
细胞、基因治疗高速发展下我国病毒载体行业正迎重大利好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态势

细胞、基因治疗高速发展下我国病毒载体行业正迎重大利好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态势

病毒载体是目前临床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载体。它可作为最终产品将目的基因注入体内达到吸料效果,也可以作为中间载体,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转染整合至目标细胞中并制成细胞产品后会输。此外,非病毒基因编辑技术也大量依赖病毒作为运送基因编辑配件的载体。同时病毒载体也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的重要物料和CGT药物商业化的核心,而伴

2025年07月25日
中国血液灌流器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高技术壁垒下健帆生物占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血液灌流器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高技术壁垒下健帆生物占市场主导地位

目前健帆生物是国内血液灌流器行业市场的绝对主导企业,其市占率常年保持较高的水平,根据其公开财报测算,近年来健帆生物市占率最低都在40%以上,大多数时候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表现,行业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寡占型格局。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