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限制,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企业数量极少,血液制品紧缺,行业发展缓慢。
在80年代中期,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1982年卫生部召开了第1次单采浆交流会,鼓励血液制品行业发展,之后的10年时间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就达到50多个,但这些厂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和市民健康。
90年代后,我国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了大力的清理整顿,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从2001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规定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至此,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基本稳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战略评估》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市场逐渐放缓,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大约为302.15亿元,同比增长不足1%,其中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两个细分市场均出现了轻微下滑,而人血白蛋白增长也较为缓慢。
我国血液制品批签发量也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通道。从2018年的批签发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其实现同比10%的增长,但快速增长与2017年下半年的低基有一定关系,2017年下半年血液制品行业增速放缓明显,同比增速仅为-14.4%。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浆站数量还是总采浆量上,我国都有较大差距。其中,每千人采浆量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在30L左右,而我国仅6.3L。
从人均各产品的用量来比较,我国白蛋白的人均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类我国人均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免疫球蛋白的用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3%,凝血因子为19%,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受制于上游原料的供应,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较为均匀的增速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血液制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5.71亿元。
随着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市场规模不断提高,行业利润总额也将保持5%左右的同比增速增长,具体预测情况如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