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机遇,药品流通企业以及行业外的互联网企业均表现出极大的信心。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规模已达476亿元,同比增长32.5%。截止至2017年我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规模增长至736亿元,同比增长20.3%。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规模达到了85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6.7%左右。不过,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行业发展增速持续放缓。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医药直报企业销售总额(不含A证)自2016年开始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34.4亿元,行业依然呈现增长趋势。
鉴于中国O2O模式正在探索阶段,市场占比小。B2C模式体量稳定在6%左右,规模呈增长趋势,预计2019年的市场交易额将达到554.6亿元;B2B模式下,西药类产品的需求比例较高,达87.1%,中药材、传统药品和第三方交易等都形成了专属B2B平台。
从药品流通来看,B2C业务中占比最高的是西药类,其次是其他类(包括保健品类、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计划生育及成人用品等)、医疗器材类;而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与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品类结构相近,更贴合行业需求。
中国医药电商典型公司
111集团近年营业状况保持良好增长状态
2019年4月10日,美股上市企业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 (NASDAQ: YI)发布了2018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集团营业收入达17.9亿元,同比增长86.5%,其中B2C业务收入约8.5亿元,B2B业务收入约9.2亿元,医药服务业务收入不足0.2亿元。
叮当快药获6亿元B轮融资
2019年3月28日,叮当快药完成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招银国际资本、中金资本、国药重金、软银中国资本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布局叮当智慧药房和拓展创新业务,帮助叮当快药构建叮当大健康生态圈,包括叮当快药、叮当医药、叮当智慧药房、和力物联网等。
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发展难点亟待解决
药品管控及处方药网售政策的限制
我国药品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的采购中占比在70%以上,药品的消费主要通过患者到医院就医拿药实现。药品管控的行政垄断,限制了药品市场化水平。
医保支付受限
医保支付制度的不完善,线上消费不能使用医保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端支付等限制了医药电商的发展。由于受到药品医保严格监管的限制,网上购药无法使用医保支付,尽管目前我国医保覆盖率已提升到95%以上,但是医保结算仅授权于线下实体药店,限制了部分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不利于提升消费者线上购物体验,阻碍了医药电商的发展。
目前沈阳和杭州等城市在网上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开放方面进行试点,尽管医保个人账户线上支付的开放,促使医药电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医药电商的大幅发展,还需要将线上药品消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消费者对网购药品存在质疑
近年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毒奶粉、假疫苗、假化妆品事件频发,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慎之又慎。消费者对网购药品最大的担忧就是药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部分有网上购药经历的消费者由于自己无法辨识药品的真伪,会使其对所购药物的真假、品质产生质疑。
一些网店在平台上打着卖保健品的幌子卖假药,也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消费权益造成侵害,让消费者对网上药店产生不信任心理。消费者对网上药店药品质量的不信任,再加上线下药店在政策上有很多的利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网上购药的积极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消费者选择去医院和社会药房购药代替网上购药,限制了医药电商的发展。
医药电商供应链有待创新发展
我国医药供应链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在于紧密结合互联网,以信息化为主要推动,高度整合各类医用资源,促进多要素集成创新,实现医药供应链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医药电商发展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供应链模式虽多种多样,但依然存在行业集中度低,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地深入推进,医药电商行业将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阶段。在互联网、大数据、医药电商的融合发展与支持下,通过电子处方平台对接医院信息系统,药品数据平台将处方转化为订单,支持院内发药、药店自取、送药上门等多种购药方式,实现智慧化生产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契机,改变现有医药互联网交易模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