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行情与投资前景分析

        一、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血液制品最早诞生于1940年代,在二战期间美国的E.J.Cohn教授提纯出一种人血清白蛋白,这种试剂安全有效,方便携带,易于保存,迅速在军队中推广。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限制,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企业数量极少,血液制品紧缺,行业发展缓慢。

        在80年代中期,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1982年卫生部召开了第1次单采浆交流会,鼓励血液制品行业发展,之后的10年时间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就达到50多个,但这些厂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和市民健康。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行情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

        90年代后,我国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了大力的清理整顿,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从2001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规定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至此,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基本稳定。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对于血液制品行业而言,最大的基本特征便是本行业自2001年开始便由国家规定了施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总量控制。自此时起,我国再也没有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从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小制品等)种类不断丰富,其临床之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出于安全考虑,我国浆采集监管制度非常严格,具体来看:

         美国拥有601个血浆站,采集血浆量达到40,000吨,平均每个浆站的采浆量为67吨。而根据2018年数据,中国拥有约227个血浆站,采浆量为8500吨,平均每个浆站的采浆量为37吨,与美国浆站采浆水平确实具有较大的差距。即使中国的单个浆站采浆水平达到美国的67吨,采浆量也仅有1.5万吨,仍然不及美国的1/2。

中美浆站年平均采浆量对比

资料来源:卫计委,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此外,出于对AIDS病毒的防范,上世纪80年代卫生部和海关总署连续三年发文,对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限制进口,至今尚未废除该项要求。白蛋白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可通过巴氏消毒进行60度左右、10h以上的连续加热处理,使病毒的蛋白包膜和核酸变性而失去复制功能,病毒性控制较好,同时国内需求量较大,因而免除禁止。

         规模是决定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血液制品行业资源属性较强,且工艺流程较长,无论何种规模的血液制品企业,均需要建立完整的工艺和管理体系。因此企业采浆总量对单位规模血浆的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有着重要影响,是决定企业经营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需求方面,从品种上看,人血白蛋白批签量占总批签量的61.4%,市场回暖主要还是依靠白蛋白和球蛋白拉升。

2018年国内血液制品批签发构成

资料来源:中检院及地方所


         白蛋白是我国唯一一个允许进口的血制品,供给不受国内采浆量的限制,进口企业参与竞争。根据我国的历年的批签发量来看,进口企业供应白蛋白的占比在50%~60%之间。

2014-2018年人血白蛋白进口与国产市场份额变化(百万瓶.10g/瓶)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中国血液制品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批签发量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和2017年由于库存量较多,签发量增长较慢,但2018年重新恢复10%以上的增长,批签发量达到7394万瓶。总体来看,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供应情况较健康。

        2015-2018年中国血液制品批签发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我国目前共有血液制品企业31家,主要血液制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从产品数量来看,华兰生物拥有11个血液制品批件,其次是天坛生物,拥有10个制品批件,其他企业如上海莱士、博雅生物、振兴生化只有6-7个批件。

        血液制品主要企业产品分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FSW)

         五、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1、现有企业间竞争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行业进入壁垒很高。在2001年我国发布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规定,不再新批血制品生产企业,确立了行业的封闭属性。目前,我国现有的血液制品企业数量约为30家左右,其中重点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中国生物制品等企业。另外行业内除了白蛋白以及重组凝血因子之外,血制品不进口。正因为我国血液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了采血浆站的竞争。但是总体来看,国内血制品行业具有极高的保护壁垒,竞争格局良好。

        2018年国内重点血液制品企业血浆站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血液制品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潜在进入者分析

        从市场上来看,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由于政策壁垒、技术壁垒等因素,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企业的潜在进入者威胁很小。

        血液制品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替代品威胁分析

        血液制品原本是用于战争需要的救命药,但是随着血液制品民用领域的研究,其具有明显的以来效果,在美国是和石油并列的战略资源。和经过多年的发展,血液制品在多种疾病和预防中表现出了重要的用途,且大部分的血液制品都不能通过重组的方法制品,因此,血液制品的独特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血液制品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供应商议价能力

        从上游来看,血液制品的上游是各个采浆站,而采浆站上游是各地区的献浆员。我国早在2007年卫生部颁发了《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中设置,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一切中采血浆活动。因此,国内的血液制品企业上游都是自己企业设置的采浆站,因此对于上游供应商来说,可以说就是企业本身,因此不具有议价能力。

        血液制品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客户议价能力

        血液制品下游客户主要是经销商、医院和药店等领域,国内的血液制品流通也受到很强的监管力度,成为经销商也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再加上国内的血液制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缺口很大。特别是2015年,国家放开了血液制品的价格限制,国内的血液制品价格一路上涨,可以看出,需求让下游客户对于血液制品的议价能力变低。

        血液制品行业客户议价能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lpeng)

         六、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我国的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从无序到规范化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生产血液制品,此时国内企业数量仅为2-3家,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国内政策的支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血液制品企业数量达到了70家左右,但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的发生,使得我国重新审视相关行业的法规政策,1996年国务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我国有31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随着国内血液制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国内的血制品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迎来了有利于扩张的政策东风,浆站审批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血制品行业的发展。

        1980-2018年我国批准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目前我国的血液制品行业的盈利情况来看,我国的血液制品的毛利率从一个较高的水平不断下降,2013年之前我国的血制品毛利率在70%以上,随着国家对于血液制品垄断性行业价格的管控,近年来价格逐步下降,但随着我国血制品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行业的毛利率在近两年内有所增加,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行业的毛利率将进一步增加。

        2013-2018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毛利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七、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血制品的使用率占比较低,白蛋白人均使用310g每千人,相比欧美国家如美国的547g/千人还有存在一定的差距,明我国血液制品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全球部分国家白蛋白人均使用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血液制品使用中,国外经历了从人血白蛋白为主到静丙和凝血因子为主的产品结构变化,目前国外静丙的使用率占比达到了42%左右,而目前我国仍然以以人血白蛋白为主,未来随着国内血制品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观念的转变,静丙和凝血因子将成为行业主要的产品。

        2018年国外不同种类血制品销售组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8年我国不同种类血制品销售组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PP)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