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前景分析:产业转型升级成必然发展趋势

        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

        创新药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近年,从政策的改革和鼓励,企业的意识觉醒和投入,海外人才的大量回流,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本的关注和追捧,整个医疗健康行业氛围都在为创新铺路。

        随着医改向纵深的推进,“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限制辅助性用药”等影响医药行业的重磅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近期开展的“带量采购”政策,使传统营销驱动的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过去医药产业粗放式发展的红利期已基本结束,创新驱动的“产品为王”时代即将到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创新药注册申报洞察

   
信息来源:药监局

创新药发展趋势洞察

信息来源:药监局

        一、概况篇

        根据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和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近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板块细分领域中,最大占比为化学药品制剂,其次为中成药制造和生物药品。其细分板块中增速较快的为中药饮片和化学药原料制造。受监管政策收紧,中药注射剂下滑严重,中成药制造增速较慢。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2013-2017年医药工业细分板块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2013-2017年医药加工业细分板块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2017年医药工业细分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目前中国药品市场格局中,中国特色的中成药和仿制药占比近90%。未来创新药的整体市场份额会逐渐提升,中短期内仿制和仿创仍是主流。长期来看,医药产业伴随国际竞争升级,原创药所占比重将会最大。未来中药注射剂和辅助用药市场份额将逐渐降低。

国内药品销售占比格局推演

数据来源:药监局

        近年来,我国1类化学药和和生物药领域创新药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从2012年的29和19个增长到2017年的100和62个。相比较而言,中药创新药申报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

2008-2017年我国1类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投入方面近年有大幅度增长,但对比于国际上领先的医药创新巨头企业,我国的医药创新无论在资源的积累上,还是在具体投入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按照wind数据库申万行业分类,2017年A股所有医药生物类公司的研发投入总和为320亿元人民币,不及1家跨国公司投入。这还与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分散,规模不够的行业特征有关(我国有5000余家规模企业,美国200多家)。

2017年中国各药企研发投入额及占营业额比例

数据来源:药监局

        目前国内医药创新企业主体可以分为4个类别:大企业集群,创新型小公司集群,专业研发公司集群和科研院所集群。


信息来源:互联网

        二、化学创新药篇

        我国1.1类化学药注册申报数量从2011-2016年保持高速增长,为1类新药申报临床的主要类别,2017年化学药1类新药申报量占全部1类新药比例为61.3%。

1.1类化学新药临床申请数量

数据来源:药监局

        截止2018年10月,国内申报临床的1类化学药共计610项目,目前57%的项目正处于临床一期,获批21个新药,占比4%。国内企业申报的1类化学新药逐渐进入收获期,31项在NDA阶段,46项在临床3期。国内企业申报的1类化学新药中,82%项目在临床进行中,5%左右已终止。

        1类化学新药治疗领域占比较高的为抗肿瘤,抗感染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这与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疾病相对应。

国内企业1类新药研发阶段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2002年至今,国内本土批准上市的21个1.1类化学创新药。从这些药品特征来看,早期多为me-too型创新药物,基础研究相对完善,临床试验进展快,成功率较高,研发投入成本较少。近年批准的安罗替尼,艾博卫泰已向me-better升级,也出现了阿帕替尼,吡咯替尼和西达本胺这种best-in-class类的新药,但缺乏突破性的first-in-class品种。

        从1.1类化学创新药品种数量来看,国内产品布局数量最多的前三强企业是恒瑞医药,豪森药业和正大天晴,此外东阳光药业,百济神州,轩竹医药和上海医药数量也超10个。

        三、抗体创新药篇

        自2015年以后,我国抗体药物申报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2017年CDE新受理42个1类抗体新药(按品种计),2018年1-10月已有42个新品种受理,将超越2017年创下新高。自2007年后,进行抗体药物研发的企业数量也持续增长,2017上半年止,已有277家企业。虽然许多产品以1类新药申报,但国外已有类似产品上市,真正创新性的产品占比不高。

2007-2018年我国1类抗体新药申报情况

数据来源:药监局

2007-2017年上半年我国抗体药物研发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药监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透明质酸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透明质酸市场销量为490吨,2024年我国透明质酸销量已经达到904吨,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过1000吨。

2025年09月03日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视治疗仪作为医用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4年,我国近视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28.2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