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基层签约服务制度是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保障机制。
2016 年 5 月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指导意见》提出主要目标为:到 2017 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到 2020 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在 2018 年的全国两会上,“家庭医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就建议,要加快医保支付改革、加快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人才保障机制,从制度机制上发力,保护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落实。
二、患者对家庭医生有认识误区;应正确理解家庭医生的益处
家庭医生对不少人来说是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医疗名词。熟悉的缘由在于家庭医生2016年以来报道频次显著增多。陌生的原因在于,患者对其真实含义并不了解。
在不少欧美国家中,在身体不适后会第一时间致电家庭医生,而不是马上去医院。在咨询家庭医生、或在家庭医生作出初步诊断后,再根据意见作后续处理意见。这带给人一种认识误区:家庭医生像是私人医生,家庭医生似乎是随叫随到的。
新华社北京 2017 年 12 月 17 日报道:从 17 日举行的‘2017 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今年 11 月底,全国 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 5 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 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 65%。这一报道在网络一度引发热议,参考《南方日报》表述,这一报道“遭到部分网民吐槽”,理由是这一数据“和自身感触相去甚远”。
在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央广记者也提出过这类问题:“采访当中发现有些患者对于家庭医生并不了解……他们也不了解什么样情况找家庭医生。”针对这一问题,卫计委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给出了详细解释:家庭医生不是到家里服务的医生,对于确实行动不便有困难的,也可以提供家庭服务。但不是所有的家庭医生非得要上门服务。签约之后,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有一个熟悉的医生朋友,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
我们参考卫计委新闻发布会,将家庭医生签约的益处总结如下图:
三、医疗政策相互协同
《中国医学论坛报》显示:医改政策对家庭医生执业影响排名前三位的政策分别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付方式改革和医联体建设。政策相互协同,提出了很高的工作目标,2020 年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为扩大到全人群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标为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医联体建设目标为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四、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持续提升
《中国医学论坛报》在 2014 年首次启动了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查项目,其受访医生涉及各级医院,该指数参考意义较大。2017 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显示,2017 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明显提高,为 74.40(0 分为非常悲观、100 分为非常乐观,50 分为中立),为近年最高水平。2014 年以来,信心指数年平均增加约 10 个点,也预示着行业关注度在逐年提高。中国医学论坛报调查显示:61.6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培训是专科医生向家庭医生转型培训。
注:2017年样本规模1962份
五、中国家庭医生目前的 5 个经验模式
2017 年 4 月,卫计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2017 年 5 月,卫生计生委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已有 27 个省(区、市)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整体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卫计委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表示:根据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大量探索,概括起来,主要形成了 5 种经验和模式。具体内容整理如下。【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