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抗PD-1单抗行业适应领域、对产品疗效影响及专利优势分析(图)

       肿瘤免疫治疗是新一代抗肿瘤疗法

        《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肿瘤靶向治疗后的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手段。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单抗等)、治疗性疫苗、CAR-T细胞治疗等,它们的作用目标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并不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会促使人体T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免疫反应对抗并清除肿瘤。

       抗PD-1单抗肿瘤治疗革命性药物,是未来5年潜力最大的抗肿瘤药

        以抗PD-1单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产品有治疗多种肿瘤的潜力,有望成为革命性的产品。PD-1是T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免疫检查点,在被免疫激活的T细胞中表达。研究发现,在约20%-50%的肿瘤患者中,PD-L1高表达。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的PD-L1,可以和效应T细胞的PD-1的相互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可以阻断PD-1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通路,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潜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抗PD-1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上市以来,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百时美施贵宝抗PD-1单抗Opdivo实现收入49.48亿美元、默沙东PD-1抑制剂Keytruda实现收入38.09亿美元、罗氏抗PD-L1单抗Tecentriq实现收入4.87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抗CTLA-4单抗Yervoy实现收入12.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172%、209%和18%。

表:肿瘤免疫治疗单抗收入一览
 

       抗PD-1单抗有潜力成为未来5年最畅销的抗肿瘤药之一,两个已获批品种2022年收入合计有望超过194亿美元,是市场潜力最大的抗肿瘤靶向药。根据预测,2022年全球销售收入排名前5的抗肿瘤药中,包括2款肿瘤免疫治疗用药——百时美施贵宝的抗PD-1单抗Opdivo和默沙东的抗PD-1单抗Keytruda,收入分别为99.12亿美元和95.09亿美元,分别排名全球抗肿瘤药第2、第3位,2017-2022年收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和20%;Opdivo和Keytruda合计,2022年收入有望达到194.21亿美元,2016-2022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7%。

表:2022年全球抗肿瘤药收入排名(百万美元)
 

       抗PD-1单抗等品种适应症广泛,可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免疫检查点是目前抗肿瘤创新药的最热门靶点,目前已获批品种包括抗CTLA-4单抗、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目前,全球市场已经有6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品获批上市,涵盖靶点包括CTLA-4、PD-1和PD-L1。具体品种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Yervoy(抗CTLA-4单抗Ipilimumab,2011年获批)和Opdivo(抗PD-1单抗Nivolumab,2014年获批)、默沙东的Keytruda(抗PD-1单抗Pembrolizumab,2014年获批)、罗氏的Tecentriq(抗PD-L1单抗Atezolizumab,2016年获批)、阿斯利康/新基的Imfinzi(抗PD-L1单抗Duravulumab,2017年获批)、辉瑞/德国默克的Bavencio(抗PD-L1单抗Avelumab,2017年获批)。根据数据,最受关注的抗PD-1/PD-L1单抗,全球共有约160个品种在开发中、涉及1502项临床试验、其中1105个是组合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适应症不断增加,抗PD-1单抗目前获批适应症最多。到目前为止,抗CTLA-4单抗已经获批用于成人和儿童黑色素瘤;抗PD-1单抗获批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部鳞癌、尿路上皮癌、有微卫星序列不稳定(MSI)或DNA错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有微卫星序列不稳定(MSI)或DNA错配修复缺陷的实体瘤、肝癌、胃癌;抗PD-L1单抗获批用于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Merkel细胞癌。

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适应症一览
 

       抗PD-1单抗未来有望和其他抗肿瘤疗法联用用药

        抗PD-1单抗和其他肿瘤治疗方法协同性强,联合用药有望实现疗效的突破。抗PD-1单抗可以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治疗原理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未来有望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疗法,实现肿瘤治疗的协同效应。未来,抗PD-1单抗有望和其他免疫治疗药、化疗药、靶向药、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等进行联合用药,达到更好的抗肿瘤疗效。已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PD-1单抗联合用药,有望大幅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

图:肿瘤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6-2022年中国单抗行业竞争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 抗PD-1单抗和抗CTLA-4单抗联合用药:CTLA-4是T细胞的启动与激活步骤的免疫检查点, 通过和配体B7.1、B7.2的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激活。抗CTLA-4单抗可以阻断T细胞CTLA-4抑制通路,使T细胞能够持续的被激活,从而不断产生包括肿瘤特异性T细胞在内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1)抗PD-1单抗联合抗CTLA-4单抗一线治疗黑色素瘤,客观缓解率达50%,显著优于抗PD-1单抗单药的40%(头对头数据);2)抗PD-1单抗联合抗CTLA-4单抗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22%,显著优于抗PD-1单抗单药的11%(头对头数据);3)抗PD-1单抗联合抗CTLA-4单抗治疗MSI/dMMR结直肠癌,客观缓解率55%,显著优于抗PD-1单抗单药的32%(非头对头数据)。

表:抗PD-1单抗联合抗CTLA-4单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
 

       2. 抗PD-1单抗和IDO抑制剂联合用药:IDO负责催化犬尿苷(kynurenine)通路中色氨酸分解代谢的初始限速步骤,IDO高表达可以引起色氨酸短缺,导致mTORC1抑制和GCN2激活,使得效应T细胞丧失活性。同时色氨酸的降解物如犬尿氨酸,可以激活AHR,促进T-reg细胞分化,进一步抑制效应T细胞。目前,IDO抑制剂研发进度靠前的品种包括Incyte公司的Epacadostat和NewLink公司的Indoximod,二者和抗PD-1单抗联用,均能显著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非头对头数据)。

表:抗PD-1单抗联合IDO抑制剂可以大幅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
 

表:抗PD-1单抗联合IDO抑制剂临床试验一览
 

       3. 抗PD-1单抗和CD122依赖型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NEKTAR公司的NKTR-214是CD122依赖型的激动剂,可以通过异源二聚体IL-2受体途径(IL-2Rβ)提供持续的信号转导,还可以在肿瘤卫环境中通过调节性T细胞刺激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NKTR-214和抗PD-1单抗在机理上有很强的协同性。根据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KTR-214联合抗PD-1单抗均能显著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非头对头数据)。

表:抗PD-1单抗联合CD122依赖型激动剂可以大幅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
 

表:抗PD-1单抗联合CD122依赖型激动剂临床试验一览
 

       4. 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抗VEGF单抗&VEGFR抑制剂):抗PD-1/PD-L1单抗联合抗VEGF单抗(贝伐珠单抗)或VEGFR抑制剂(仑伐替尼),可以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


表: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
 

       抗PD-1/PD-L1单抗免疫原性也许对产品疗效有重要影响

        抗PD-1PD-1/PD-L1单抗激活免疫系统,产品本身免疫原性也许对疗效有重要影响。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因为蛋白本身的免疫原性,引起患者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抗药抗体对抗体药疗效的影响主要包括:1)抗药抗体和抗体药结合,影响药物PK,从而间接影响疗效;2)抗药抗体直接中和抗体药,直接影响疗效。过去,优于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抗肿瘤生物药免疫原性往往不被重视。抗CTLA-4单抗、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增强患者免疫反应,一方面,可以让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另一方面,激活的免疫系统有可能识别抗体药物并产生抗药抗体,长期看可能影响产品疗效。从目前已获批品种来看:1)Keytruda是免疫原性最低的抗PD-1/PD-L1品种,其产生抗药抗体比例仅为2.1%,中和性抗体比例仅为0.5%;2)Tecentriq是免疫原性最高的抗PD-1/PD-L1品种,产生抗药抗体比例为41.5%-54.1%;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免疫系统被高度激活,产生抗药抗体比例提高(Opdivo和Yervoy联用,Opdivo抗药抗体由11.2%提高至37.8%、Yervoy抗药抗体由1.1%提高至8.4%)。



表:肿瘤免疫治疗抗体药免疫原性一览
 

       专利优势明显:适应症专利助百时美施贵宝占据全球市场制高点

        百时美施贵宝拥有抗PD-1单抗治疗肿瘤的适应症专利,将分享默沙东Keytruda全球销售分成。预计未来在欧美市场上市的其他抗PD-1单抗也将面临同样的赔偿问题。BMS/Ono的专利EP1537878声明包括“用抗PD-1单抗治疗癌症”。2014年6月,欧洲专利局驳回默沙东关于EP1537878专利的异议程序;2015年10月,英国高等法院判定EP1537878专利优效,默沙东侵权成立;2017年1月20日,BMS和默沙东就PD-1抗体全球专利战达成和解,默沙东向BMS方支付6.25亿美元,并将基于Keytruda从2017年至2026年的全球(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德国、爱尔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和日本)收入,持续支付6.5%(201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或2.5%(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的许可费。此外,BMS和默沙东还将基于双方各自关于PD-1的专利组合,互相交叉许可一部分全球范围内的专利。BMS和默沙东“强强联合”,将构筑对后续在研抗PD-1单抗企业的极高的壁垒,有望占据抗PD-1单抗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图:百时美施贵宝和默沙东关于抗PD-1单抗的专利之争
 


       BMS拥有抗PD-L1单抗治疗肿瘤的适应症专利,相关诉讼正在进行中,BMS有望获得其他研发抗PD-L1单抗制药公司的赔偿。BMS/Ono的美国专利9,402,899声明包括“用抗PD-L1单抗治疗癌症”。2017年7月26日,BMS/Ono共同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将基因泰克(罗氏)、阿斯利康、辉瑞、Serono和德国默克告上法庭,起诉被告企业上市的抗PD-L1单抗产品专利侵权,并要求赔偿。
 国内专利仅保护抗体结构,不涉及适应症侵权。BMS/Ono在中国获得的权利授权(CN103059138B)保护的是限定了CDR序列的抗体结构。如果国内企业生产的抗PD-1单抗序列和BMS/Ono不同,则可能并不涉及专利侵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