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营医院医疗服务:长期持有民营专科连锁
1.1发展持续享受政策红利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医药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财政拨款、税收、土地无偿划拨等方面的扶持。相比之下,民营医院不但享受不到这些政府扶持,反而在人才引进、设备配置乃至体检等政府服务采购等方面受到歧视,多数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新医改以来,随着国务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院,阻碍民营医院发展的很多障碍正在破除。政府明确提出限制公立医院发展,给民营医院发展预留空间,同时在医保定点单位认定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1.2影响民营医院发展两大枷锁被打破:多点执业(医生)和分级诊疗(患者)
民营医院发展存在两大枷锁:医生和患者。
多点执业打破民营医院医生不足枷锁:民营医院医生不足体现在医师数量和质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医生体制内身份意识强烈,而且医院对医生人才流动层层设阻,造成医务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人员不愿或者无法流动到民营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于有效注册期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人才流动困难,而民营医院医生质量和数量均不足的难题。
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多个省份发布了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细则。以北京为例,2014年7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修订完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松绑”医师多点执业,2014年8-11月间,北京医生多点执业的申请数量为1170人,比去年同期高出4倍。据北京市卫计委公布,截至2015年12月末,医师多点执业注册数累计超过8000人,占医师总量的十分之一(北京注册医师总共有8万人),在这些医师当中,注册的第二执业地点40%为民营医院,20%为基层医疗机构,有效为民营医院发展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图:北京注册多点执业医师去向统计
分级诊疗解决民营医院病患来源问题:影响民营医院发展的另外一个枷锁是病患来源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分布失衡,而且人民就医习惯向大医院集中,造成我国三级等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二级或基层医院患者却门可罗雀的局面。民营医院相对公立医院,发展历史较短,大多数是二级及以下医院,在当地医疗市场地位和名声欠缺,病患来源问题更加突出。分级诊疗,目的在于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与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以实现大医院主要看大病、疑难病,中小医院看慢病、常见病的目的,理顺就医秩序。在具体实施上,采取医保支付比例分级机制,首诊基层、二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较高,不通过转诊跨级就医提高个人支付比例等经济手段。
1.3 民营医院发展走上快车道:数量超越公立医院,门诊量快速提升
受政策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院的热情日益高涨,民营医院的数量和总诊疗人次数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增速已经超过公立医院。2010-2014年,我国的民营医院数量从6644家增加到12166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4.3%,截止2015年底已经达到了14518家,医院总数超过公立医院,占比全国医院总数52.7%,而公立医院数量从2010年的13904家下降到2015年的13069家,减少了835家。
从总诊疗人数来看,2010年-2014年,我国的民营医院的总诊疗人次数从1.7亿次增加到3.2亿次,2015年达到了3.7亿次,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增速幅度接近公立医院的2倍;2015年民营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占比达到12%,未来随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2、非医院医疗服务:创新药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双受益的CRO(合同研发组织)
2.1 CRO(合同研发组织):创新药新时代最先得利者
药品注册申请审评速度加快:从CDE公布的药品注册审评报告中可以看出,从2015年起,CDE对药品注册申请(包括临床试验申请、进口再注册申请、补充申请、ANDA、NDA等)速度明显加快,2015年新受理注册申请8211件,CDE完成结审9601件,结审量首次超过新受理量,积累待审药品审评总量首次同比下降。2015年结审申请同比大幅增长82.5%,审评速度和效率提升明显。另外,2015年注册批准6393件,同比大幅提升116%。2016年受自查核查等监管趋严影响,新注册申请下降明显,但是前十个月的结审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注册批准量也创出新高。CDE药品注册审评大幅提速,有效缓解了我国药品注册过程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我们认为批准量的翻倍即将在CRO企业未来业务量中反映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关于鼓励创新意见,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药审提速、优先评审、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国家药价谈判。分别解决创新药临床审批通道顺畅、临床试验有着落、生产上市降门槛,药品经济有产出。
2.2 CRO(合同研发组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国家基药目录中有289个品种共计14011个批文需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据今年5月CFDA披露的药企调研结果显示,289个品种文号总数14011个,不放弃评价的数量8042个(57.4%),实际开展评价量3607个(25.7%)。
潜在订单金额测算:按国内单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市场报价500万元(药学等效PE约200万元,生物等效BE试验约300万元);参考新药研发医药外包57.76%渗透率(数据依据:CFDA公布的新药临床数据自查核查情况,1049个需提交自查核查的新药,126家CRO企业共参与承接606项临床试验,渗透率57.76%),我们预计一致性评价外包渗透率将高于这个比例,保守按60%渗透率计算。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