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主要矛盾与政策前瞻分析(图)


        (一)医药行业矛盾论 

        哲学矛盾普遍论说:“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就在10月份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被重新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核心点不再是社会生产力不足,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也早已脱离了缺医少药的生产力不足时代,医药卫生行业的主要矛盾发展为医药供给侧(医药、流通、医疗)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端(人民群众)对“可及性好、公平、优质”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直接外在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疗质量不高”的问题,内涵是混乱的就医秩序造成的医疗可及性低下是“看病难”,虚高的药费、诊疗检查费是“看病贵”,质量和疗效低下的仿制药充斥市场、创新药械严重滞后发展带来的“医疗质量不高”。

        (二)近年来的各项医改政策都是围绕解决三大矛盾出发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医药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改革是出路。2009年,我国党和政府启动了重大意义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了“到2020年人人享有可负担和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近些年来,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疗质量不高三大问题,推出一系列医改政策,在医药(医药、流通、医疗)全产业链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三大矛盾。

         1、看病难:从鼓励民营医院和分级诊疗两个方面提高医疗可及度和效率

         一是继续在医疗资源总供给上的扩张,鼓励社会办医,发展民营医院,在医保单位的认定上给予公立医院同等待遇。自2010年开始,国家分别在国务院和部委层面密集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政策,相继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2016年)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不断注入医疗行业,使民间资本开办医院成了一种新趋势。正是基于国家政策密集型扶持社会办医的大背景,民营医院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71万家,总量上超过公立医院(1.25万家),完成2.16亿人次诊疗量。
表:2010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政策
 
         二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基层医院和高等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用医保报销比例分级的经济工具,理顺混乱的就医秩序,让高等级医院回归疑难杂症诊疗定位。2015 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分两步走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到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 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并明确提出到2017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2、看病贵:招投标、两票制和公立医院零加成

         我国新医改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医保控费首要就是降药价,为理顺医疗机构价格体系“腾笼换鸟”。从药企、流通和医疗机构终端全方位降药价,招投标、医联体集采从药企层面调降药品出厂价,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以省为单位的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药械招投标平台,除部分管制类的药械(如麻醉、精神、放射类等药品)外,医疗机构药械采购全部实现挂网公开招标采购,而且招标价格参考全国其他省市投标价格,避免暗箱操作,实行阳光采购;两票制即将2018年底全国全面落地执行,从流通层面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取消此前多级代理商层层药价加码的不合理费用;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从终端层面减低零售价,2016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在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销售加成,实行医药分离,我们预期未来将全国全面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让医院真正回归医疗本质。

 
图:全方位降低药价
         3、医疗质量不高:存量优化、鼓励创新

         医疗质量不高体现在质量和疗效低下的仿制药充斥市场,创新药械严重滞后发展。
存量优化:存量优化一方面是对药企的强监管,正向淘汰生产条件不达标,生产过程偷工减料的药企,从生产源头解决药品质量不高问题。强监管体现在对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2010新版GMP认证,对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不定期飞行检查。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两版GMP认证过程,1998年我国参照国际标准首推GMP认证,对企业从厂房到设备、人员、卫生等生产环节提出要求,强调所有药品不通过认证不得生产,目前是2010年新版GMP认证,硬件部分参照欧盟标准,软件部分参照美国药监局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认证”。GMP认证倒逼规范产品,提升质量,还能通过提高要求和标准让产业自然淘汰。药监对药企不定期飞行检查,对突击检查不合规的企业要求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企业收回GMP证书,吊销药品生产资格,改变以往重GMP认证结果轻过程监管弊端。2014年,药监系统共收回约50家药企GMP证书,2015年大幅上升至约140家企业,涉及GMP证书144张,2016年约162家药企共170张证书,这其中中药生产企业尤其是中药饮片是收回GMP证书的重灾区。收回GMP证书的企业和数量不断增长,体现近年来严监管态度坚决。
图:历年被收回GMP证书的企业数量及证书张数
 
         存量优化的另外一方面是对存量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我国药品市场是一个以仿制药为主的市场格局,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1.6万种,药品批准文号18.7万个,其中化学药品0.7万种,批准文号12.1万,仿制药占药品总数95%以上。大量仿制药低水平重复申报,而且由于早期批准的仿制药医药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再者部分企业随意变更处方、工艺,偷工减料等,造成我国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差距较大,尚不能达到被仿制药的临床疗效果,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较差。
         从2012年开始,我国就提出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规定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入急速推进期。
图: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历史进程
 
         目前一致性评价进展方面,据今年5月23日,CFDA对医药工业企业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调研结果显示,289个国家基药品种文号总数14011个,其中表示不放弃评价的批文数量8042个(占57.4%),实际开展评价数量3607个(25.7%);在参比试剂备案数据方面,截止10月20日,中检院公开了5009条参比制剂信息,其中659家仿制药企业备案了月4271个参比试剂,基本与CFDA 5月份调研结果相符。
         鼓励创新:今年是国家鼓励药械创新政策大年,鼓励创新政策频出。2017年5月,CFDA连发4文《鼓励创新》(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改革临床试验管理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保护创新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10月,鼓励创新政策层面再度热烈,10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意见》),10月20日,CDE发布《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10月23日,CFDA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相应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10月27日,CFDA发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表:2017年国家和相关部委发布鼓励药械创新政策一览
 
         (三)各项政策的核心是医药产业链供给侧改革

         2012年是医药行业发展模式的分水岭。自1998年开始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来,2003年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9年我国推出新医改,增加投入8500亿元,到2010年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这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大规模持续投入是手段,较少关注效率和精细化,是医药行业粗放式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维持15%-18%的高增长,医药上市公司增长普遍高达20%以上。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医保基金收入逐步放缓,而支付压力与日俱增,许多统筹地区已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严重赤字的情况。2012年,人社、财政、卫生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明确全面推行付费总额控制,通过合理预算,控制医保费用支出,使之合理增长,目前重点发展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以控制医保合理增长和支出。医药行业进入精细化、要效率的发展时期。
图:各项政策核心是医药产业链供给侧改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长期需求向好 市场竞争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长期需求向好 市场竞争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由于安宫牛黄丸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需要安宫牛黄丸这样的药物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因此中长期而言安宫牛黄丸的需求将得到长期有效的支撑。2017年我国安宫牛黄丸销量达到587万丸,2023年销量达到了817.1万丸,保持快速增长

2024年06月20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呈明显复苏态势 机构逐步转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呈明显复苏态势 机构逐步转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3年底,我国将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同时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等方面建设,培养2万余名中医馆骨干人才。

2024年06月14日
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下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主要驱动力 产需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下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主要驱动力 产需规模持续扩大

而2023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以后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稳定在1万亿以上,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将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

2024年06月13日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总体需求难以满足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总体需求难以满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医学水平的不断上涨和医疗保障覆盖的提升,各类医疗服务需求也必然会持续上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涨,2023年,国内特医食品需求量大约为10.21万吨,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

2024年05月31日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胶囊和片剂是为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胶囊和片剂是为主要细分市场

受“大健康”理念兴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作为医疗保健消费一部分的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225亿元,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85亿元。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过去,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存在一些缺陷,如画质不清晰、操作繁琐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使用电子胃肠镜。电子胃肠镜市场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将逐渐被淘汰。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子胃肠镜市场的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202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为形成一个巨大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拥有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消费市场是未来中国必然的商机与趋势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2024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