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展望(上)

         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基地是在市科委长期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在国内的优势所在,也是推动上海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高地,在市科委的前瞻性布局及大力推动下,经多年建设和发展,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已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覆盖范围广、技术水平精、服务能级高”等特点。

         1  研发基地的发展现状

         研发基地包括平台、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三类形式,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以来,上海启动了各类研发基地的建设。截至2014年底,上海共有生物医药研发基地122家,包括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盟)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34家,工程技术中心33家,重点实验室54家,分别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

         1.1  平台发展情况

         生物医药平台是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基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截至2014年底,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共布局了35家研发服务平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盟),可提供从新药发现、药物研发临床前、临床、上市生产、销售等“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该平台不仅为全国独有,其系统性的组织架构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重大创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平台发展特点为:服务领域广,但发展不平衡;服务范围涉及研发技术类多,非技术类(服务类)欠缺;服务能级和服务效率逐步提高;依托单位大部分是科研院所和高校。

         1)平台发展从服务领域来看,具有服务领域广,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目前平台已涉及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绝大部分细分领域,包括药物、医疗器械中药、生物技术、生物样本和信息等,但分布不平衡。在35家平台中,有21家是与药物研发相关的,中药领域4家,医疗器械(含生物材料和体外诊断产品)仅1家,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也只有2家,都与基因检测相关。因此,平台布局绝大多数集中在药物的研发生产领域,占平台总数的70%以上。而医疗器械和前沿技术布局不够。

         2)平台发展从服务范围来看,具有研发技术类多,非技术类欠缺的特点。药物研发生产涉及多个环节,按照这些平台在新药研发产业链上所处的环节,大体可分为研发类平台和非研发类平台两大类。研发类平台主要提供包括从药物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及中试放大、生产关键技术等,上海布局的药物研发类平台从新药研发产业链来看,全面而完善。非研发类平台主要包括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法务咨询、专业培训等内容的机构,尚有欠缺。25家药物研发相关的平台中只有1家是能够提供成果转化等“软性”服务的非研发平台,即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盟)。平台的依托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协调并调动“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为研发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新药研发的一站式、全程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平台(联盟)的非研发服务功能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特别是成果鉴定转化、本地产业化功能有待于探索出新的服务途径和模式。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3)平台发展从服务能级来看,服务能级不断提高,人才和技术水平也得以迅速发展,从而服务效率也逐年提高。据统计,35家平台服务场地共13.25万m2,30万元以上共享设备187台,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数量801人,专职管理人员数量195人。2014年各平台依托或牵头的省部级以上项目数共824项。平台联盟(13家核心单位)承担14项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重大专项,反映出平台(联盟)在新药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

         4)平台发展从依托单位来看,大部分挂靠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其机制和体制影响了平台的发展。平台有效聚集整合了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资源。除部分是依托企业建设(10家),其余24家都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与医院建设的。35家平台单位中有20家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机制,较企业化平台,在服务效率、调动人员积极性、建立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上尚有欠缺。

         1.2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情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是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依托于企业,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1991年始,国家启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1]。目前上海市共有21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包括新材料、能源等所有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4家(占19%)。生物医药市级工程中心33家。

         服务领域,33家市级工程中心中仍以药物领域为主,共17家,占51%,医疗器械领域占10家,是122家研发基地中在医疗器械领域布局最多的基地类型。中药领域2家,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只有1家。33家工程中心中约有50%聚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

         服务能级方面,33家工程中心中有2家是国家级的工程中心。服务场地共25.66万么,研究人员数量1 523人,30万元以上仪器数量262台。2014年服务用户数649家,服务次数6 019次,服务收入41.94亿元。

         从依托单位来看,在33家生物医药领域工程中心中,依托企业的有20家,其余13家的依托单位分别为高校、科研院所与医院。9家由多单位联合组建、5家与依托单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家为依托单位内部二级机构。

         工程中心服务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药物领域,但器械领域较平台的布局有所提高,生物技术类工程中心尚欠缺。服务能级方面,场地人员、设施和服务收入较平台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工程中心大部分依托在企业,管理体制灵活、招聘人员多,不受编制限制,服务效率高。

         1.3  重点实验室发展情况

         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前沿创新性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从1984年开始部署重点实验室的建设[2],目前上海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1家,其中生物医药领域16家(占比40%),市级重点实验室54家。54家重点实验室中,49家是从事疾病相关的发病机理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依托单位全部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采取相对独立的机构运行模式。2014年,共获国家级重大项目261项,其中与新药创制相关的重大专项19项。总计运行经费和项目经费达6.13亿元,2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重点实验室全部依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场地、设施、人员和科研经费方面较平台和工程中心均有优势,特别在前沿和基础生物技术布局方面较多,研究水平、论文水平和承担重大项目能力较强,获奖成果多。

         1.4  研发基地发展情况总结

         122家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基地中,根据基地类型的不同承担的主要功能也不同。35家平台主要是发挥公共服务的功能,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研发提供服务;33家工程中心着重于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同时发挥对外服务的功能;54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前沿技术和疾病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为研发创新提供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目前所有研发基地中服务于药物研发的机构较多,基本能够满足新药研发和生产的各类需求。非研发类药物平台只有一家,且其服务功能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成果鉴定转化、本地产业化功能有待于探索出新的服务途径和模式。平台和工程中心都达到一定的服务能级,有较高的服务收入。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国家项目和获得政府经费支持上比较突出,特别是生物医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占上海国家级总数的40%,获得国家级奖项也较多,显示其研究水平、论文水平处于国际水平。研发基地已形成一定聚集效应,50%左右的平台和工程中心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研发资源集聚度最高的地区。基地整合各方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基地在运行机制、体制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