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历了牙片机、全景机阶段,正进入 CT 机第三阶段
在种植牙的过程中,“拍片”是规定动作,因此对于具备种植牙业务的医院和专业诊所,拍片检查设备是必备设备。牙科的影像设备有多种,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牙片机。这是最简单的设备,可拍 1 到 4 颗牙齿的二维影像,方便价廉。但缺点是结构重叠严重,范围较小;
第二阶段:全景机。全景机可以拍摄全口牙齿,范围大,但影像变形、放大失真较重,这一阶段仍然是二维图像;
第三阶段:口腔 CT 机,它是本世纪初从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专用于口腔的新型、高端 X 射线影像设备,它能在十几秒时间内完成患者口腔扫描,进而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影像,彻底解决了口内牙片机、牙科全景机等传统口腔 X 射线设备影像重叠、畸变的问题。
其中 CBCT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牙科 CT 机产品,与全景机、螺旋 CT 等传统产品相比,主要优点包括:1、放射剂量较小;2、扫描时间较短;3、伪影减少、精度提高;4、更加适用于硬组织扫描。此外,CBCT 机的配套软件中通常包含了种牙模拟软件,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目前全球的传统影像设备仍然以牙片机和全景机为主,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伴随着牙种植和正畸业务的发展,医生和患者对牙科影像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腔 CBCT 机未来将启动新一轮的设备升级。
国产 CT 高性价比带动市场爆发,判断未来空间将翻 10 倍
截至 2016 年,国内口腔 CT 存量大约为 5000 多台
口腔 CT 在国内已有将近 10 年的发展历史,在 2012 年以前,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比较昂贵,只有知名三甲医院才会采购。据不完全统计,至 2012 年前,口腔 CT 的存量大概为 100 多台。
2012 年,国内有两款口腔 CT 诞生,一款是美亚光电的 SS-X9010DCT,一款来自北京朗视,两款国产 CT 的出现将高端的口腔 CT 带到大众和医生的面前,直接导致口腔 CT 价格的下滑,从 100 万左右逐步降至 30 万左右,整个市场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2013 年国内口腔 CT 销量约为 300 多台,2014 年约 900 台,2015 年达到 12001500 台,2016 年超过 2000 台。直至 2016 年底,国内口腔 CT 的市场存量大概在 5000 多台。整个口腔 CT 的发展非常快速,口腔 CT 的市场增长状态非常可观。
从另一个角度,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牙科用 X 射线应用设备进口数量及金额分别为 4480 台和 8423 万美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39.2%和 35%,同样表明我国口腔 CT 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目前中国设有口腔科的综合医院超过 1.8 万家,专业口腔医院 533 家,私人口腔医疗机构近 6.5 万家,综合计算,我国目前各类口腔诊疗机构大致为 8-9 万家。根据 5000 台口腔 CT 的保有量来计算,存量渗透率仅为 5-6%。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6 年全年,国内民营口腔医院和诊所增加大致增加 1-2 万家,而口腔 CT 的市场销售量大概在 2000 多台,可得出 2016 年新增市场渗透率约在 10%-20% 之间。
与台湾相比,台湾在 2014 年约有 2400 万人口,拥有 6000 多家口腔诊所,其中 2000 家左右使用口腔 CT,渗透率达到 30-40%。因此,我们保守预计,以 3 年的短周期来看,如果内地口腔 CT 存量渗透率提升至15%,按照 10 万家诊疗机构计算,口腔 CT 保有量将提升至 15000 台(预计 17 年销量 3000 台左右,18 年销量 3500-4000 台,19 年销量 5500 台左右)。以 5-8 年的长周期来看,首先诊疗机构本身预计发展至 15 万家左右,其次口腔 CT 渗透率提升至 25-30%,则全国口腔 CT 保有量将提升至 4-5 万,约为目前保有量的 10倍。
行业呈现金字塔形态,各层次都有其特定客户群体和定位
在目前的市场中,与口腔医院相对应,口腔 CT 品牌也呈现出金字塔形态,各层次的口腔 CT 都有其客户群体和定位。金字塔顶部的是欧美品牌,中部集中了日韩品牌,以韩国品牌为主,最底部的是国产品牌。
金字塔顶部的是欧美品牌,以卡瓦盛邦、普拉梅卡等为代表,特点是高品质、高性能、高价格,客户群体主要是国内高端的院校和大的三甲医院,其数量在整个口腔医疗机构中占比较少。随着近年来成本的降低和国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其价格开始有松动的趋势。但是顶端厂商对国产品牌销售影响有限,因为欧美 CT 针对金字塔上游的院校和大型三甲医院,大多对口腔 CT 的需求已经逐渐趋于饱和,而且这部分需求在口腔 CT 市场中占比较低。
金字塔中部主要是日韩品牌,其技术主要源自欧美。韩国本土的口腔医疗产业很发达,但整个口腔市场容量较小。随着最近两三年的发展,韩国口腔 CT 大概有五六个品牌进入中国,还有几个品牌等待进入中国。韩国产品相对欧美品牌来说,价格比较适中,主要针对二甲医院和部分较好的民营医院。但随着国产厂商的发展,中国 CT 和韩国 CT 在金字塔中底部开始产生了一些交叉。
金字塔最底部主要是国产品牌,目前针对的客户群体是数量最为庞大的民营口腔诊所,他们与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追求高端进口设备不同,更加注重回收周期、性价比。以美亚光电、北京朗视等为代表的内资领先品牌是行业里的后起之秀,这类企业的技术多是从光电/图像处理类产品技术延伸而来,例如北京朗视就是从同方威视(主营安检产品)的子公司,具备自主研发能力,CBCT 产品的部分技术指标不逊色于外资领先厂商。而美亚光电作为国内技术领域覆盖范围最广、规模与实力最大的光电检测设备研发与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 CBCT 仪器。
截至 2016 年,国内金字塔中下层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有 7 家,分别为美亚光电、北京朗视、韩国怡友、韩国盘泰、三星、博恩登特、深圳菲森。这 7 家公司中,目前来看,国产厂商美亚光电和北京朗视这两家公司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以 2016 年全行业销量 2000 台,美亚销售 550-600 台的数据来看,美亚光电的市占率已经达到近 30%。
本土化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优势
举例来说,美亚光电的超大视野 CT 的成像面积、成像局部分辨率都是业界最高。
2) 成本优势对于一般的民营口腔诊所来说,一台欧美 CT 的价格在 60 万及以上,而购买一台性能一致的国产口腔 CT 的成本大致为 25-30 万元。在一个诊疗过程中,植牙患者一般需要在手术前、中、后、复查各做一次口腔 CT 检查,合计 4 次,对应 1000 元检查费。因此只需要获得 250-300 位患者,就可回收投资成本。
3) 服务优势
除了性能和价格优势之外,美亚和朗视具有本土化应用性的优势。因为许多国外的产品都是英文的,对于民营诊所的医生来说使用难度较高。而美亚和朗视均推出了全中文界面的操作系统,这也是得到民营医院和诊所欢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2017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调理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构成传感器的核心,是指能直接感测或响应被测变量的部件,能将敏感元件感测或响应的被测变量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部件,通常这种信号以电量输出。调理电路是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处理、控制、记录和显示的有用电信号所涉及的有关电路。
传感器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可以按照被测量对象、工作原理、敏感材料、传感器输出量、能量转换方式、应用场合、使用目的、主要功能等方式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因传感器种类及应用领域广泛,本招股说明书着重介绍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传感器。公司的主要产品属于超声波传感器,应用于汽车电子、环境与健康电器、智能仪表及安防通讯领域的位置、距离和速度测量。
1、超声波的概念
人耳能听见声音的频率为 20Hz-20KHz,即为可闻声波,20Hz 以下的声音称为次声波,超出 20KHz 以上的声波为超声波。蝙蝠等一些无目视能力的生物就运用超声波定位来防御天敌及捕获猎物,这些生物体可发射人们听不到的超声波,借助空气介质传播,根据猎物或障碍物反射回波的时间间隔及强弱,判断猎物的性质或障碍物的位置。人们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出了超声波测距和无损探伤等一系列实用的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与可闻声波不同,它可以被聚焦,具有能量集中的特点。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可闻声波的机械波,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较大反射形成反射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能力很强,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利用上述优良特性,超声波检测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超声波传感器即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
2、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可逆换能器,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将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实现对各种参量的测量。超声波发生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电气类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类包括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它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
该传感器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其两极外加脉冲信号,且频率等于压电晶片(芯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芯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产生超声波。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迫使压电晶片(芯片)振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这时它就成为超声波接收器。根据回波与发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或是回波的强弱,超声波传感器即可得到被测物距离或属性。
3、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 工作频率:工作频率就是压电晶片(芯片)的共振频率。当加到它两端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和晶片的共振频率相等时,输出的能量最大,灵敏度也最高。
B、 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制造晶片本身。机电耦合系数大,灵敏度高;反之,灵敏度低。
C、 盲区:超声波发射具有指向性,因此实际应用中存有一定的感应盲区。传感器的感应盲区、灵敏度和角度三者为相互协同的关系。
4、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超声波传感器目前被广泛应用在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流量检测、超声波浓度检测、超声波零件无损探伤、物位(液位)监测、机器人防撞、超声波接近开关、以及防盗报警等相关领域。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超声波传感器,按照主要功能可分为位置、距离、速度传感器,具体介绍如下:
A、 位置传感器,能感受被测物的位置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它能感受被测物的位置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它所测量的不是一般距离的变化量,而是通过检测是否已达某一位置。
B、 距离传感器,是利用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的原理来以检测物体的距离的一种传感器,是首先测出超声波从发射到遇到障碍物返回所经历的时间,通过计算超声波从发送到接收为止所需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距离的方式。
C、 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受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并且可以转换成为可以利用的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50 年代伊始,结构型传感器出现,它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固体型传感器逐渐发展起来,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材料的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分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末开始,智能型传感器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型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传感器具有人工智能的特性。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直到 1986 年“七五”计划开始进入到实质发展阶段,主要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 3 个方面:
敏感材料从液态向半固态、固态方向发展;结构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性能向检测量程宽、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寿命长久方向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传感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正逐渐向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如:纳米技术、薄膜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新材料技术、复合传感器技术、结合数模处理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传感器的五大主要应用领域为工业、医疗、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其中,在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用传感器占比较大,发展 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此外,环境监测、油气管道、智能电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成为新热点,有望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