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2015年国内外移动医疗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上)。以“移动医疗”为关键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系统中进行项目查询,发现关于“移动医疗”的研究在2006一2014年间共立项48项,这也充分说明研究“移动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解决医疗问题、缓解医患矛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移动医疗。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对移动医疗(M-health)的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土具(例如PDA、移动电话、卫星通信加医疗穿戴设备等)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备、无线访问电子病历和处方等。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医疗资源医乏且地区间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医患冲突多曝光于各大新闻媒体,政府亦高度重视医疗改革,并多次出台各种政策文件,以期解决普通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促使公民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移动医疗在国外己有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对近年来国内外移动医疗研究进行综述,可为解决国内医疗服务均等化等难题提供有益借鉴。鉴于相关数据的时一效性要求,本文选取2006一2015年度为时限区间,以“移动医疗”为主题,利用中国知网和ElsevierSD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比较全面有关移动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198篇,剔除相关度较低和重复的文献,截至2015年9月9日,共得到参考文献90篇,可总体上反映近10年来国内外移动医疗领域研究现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另外,以“移动医疗”为关键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系统中进行项目查询,发现关于“移动医疗”的研究在2006一2014年间共立项48项,这也充分说明研究“移动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多集中于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机遇挑战及技术应用三个层次,涵盖行业壁泉、商业模式、技术障碍、思维方式等主要方面。
下文将从我国移动医疗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出发,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术界近10年来相关移动医疗的主题研究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移动医疗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研究现状
国外移动医疗的发展是建立在私人医生的基础之上,采取一对一的就诊模式,通过简单的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即可预约医生解决手术外的常见疾病。然而,我国患者群基数较大,移动医疗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认知程度偏低,具体的商业运营模式还未成熟。当前,移动医疗应用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医护土作者为目标群体的B2B模式,主要用于医护土间的日常沟通、医学信息知识的共享和常用医学技术土具的应用推广等;另一种是以患者为目标群体的B2C模式,主要用于在线预约挂号、病情问诊、病历查询和跟踪医疗服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关十移动医疗的App的数量己达到千位数。当前学界对于移动医疗的研究成果则主要集中于发展趋势分析、机遇与挑战、医疗技术应用三个方面。
(一)发展趋势方面
在技术层面,施萌萌、高华认为,移动医疗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实现对集成统一的医疗数据信息进行多次开发利用、数据信息使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多样化服务、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四个方面。王新蕾等指出,物联网技术与移动医疗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智能移动医疗的发展新趋向,通过无线移动数字化、可视化模式等可以实现区域间医疗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医疗资源的共享,并逐步过渡到高端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
在消费群体层面,吴民指出,移动医疗技术的成熟和挖掘民众内心深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将是未来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在运作模式层面,物流业、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平台等产业链运作模式协同效率的提升和技术上的层层突破将有利于推动移动医疗尤其是远程移动医疗的实现。在宏观发展层面,有学者从全局性视角洞悉了移动医疗的整体性特征,认为未来移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中技术不再是主要决定因素,而是需要硬件、软件、通信以及服务等多因素深度交叉融合。由上可知,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协调配合,未来发展趋势是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来保障患者一隐私安全性,挖掘其深层次需求,有针对性采取对策,以获得其认同感。
(二)机遇与挑战方面
在挑战方面,曹常义分析当前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后指出,医疗资源不足且区域间分配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旧突出,急需通过移动医疗的相关平台应用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3G和4G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普及的情况下,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己超过计算机网民,互联网进入了行业飞跃期,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传统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冲破医院与药厂之间的固有利益链条,公开、透明地开展移动医疗行业的建设,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刘丽杭等以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卫生院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了移动医疗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运营开支、人力资本、经营范围、技术障碍等方面的困难,并从政府调控、医疗机构、市场运作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机遇方面,曲蕴慧认为,国家医改政策的日益完备、民众健康生活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医疗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
张会丽等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移动医疗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潜力,指出移动医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仍需进一步协调各群体利益,寻找发展共识。
表国外移动医疗公司商业模式
(三)医疗技术应用方面
孟溶等发现了运用智能手机搜集并分析患者一脉搏数据的新技术方法,完善了移动医疗技术平台对患者一脉搏数据便捷化搜集、快速化传输及智能化分析的流程,极大提高了移动医疗数据的采集量和医疗资源的支配效率。叶辉基十IOS系统下开发医疗预约随访软件,顾客可利用手机客户端与相关领域令家就问诊病情进行网上在线预约,治疗后患者一亦可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诊疗结果反馈,通过远程云技术服务功能维护个人私密信息并取得具体病情和用药信息,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准确及时一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跟踪服务。此外,金萍华等对网民搜索医疗信息这一行为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指出可以根据网民搜索信息的访问路径了解其潜在需求和喜好,从用户体验角度有针对性地改进现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尽管国内学者一对相关医疗技术进行了探索,但仍与国外技术有一定差距。例如,国外一种名为BYOD(BringYourOwnDevice)的自带设备,可以使医护人员的土作范围不局限十医院,拿出令属设备即可联通医院信息开展医疗服务。
此外,国外亦开展了虚拟医院计划设想并己初步实施,即依靠互联网资源集成平台,将分散十各地的医疗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十医院性质的规模化、系统化的服务网络。
综上所述,虽然移动医疗在我国发展时一间较短,但相关研究成果己有少少。尽管国外相关主题研究和实践经验己经领先我国多年,但国内学者一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亦能清醒地认识到移动医疗在我国发展普及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科学、系统地分析我国移动医疗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