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药行业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医药产业产值的增速对突发事件和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比较敏感。2008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稳定的发展,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我国GDP增速,约保持在2倍以上。
参考:中国抗病毒药行业市场盈利模式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1、有利因素
(1)医药行业的相对弱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不属于周期性的行业,其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较强。与2008年以来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医药市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医药行业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医药产业产值的增速对突发事件和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比较敏感。2008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稳定的发展,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我国GDP增速,约保持在2倍以上。
2008~2013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与同期GDP增速对比
(2)有利的经济及社会因素
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因素。
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GDP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
从卫生保健意识来看,我国就诊量提升,医疗卫生总费用保持稳定增长。
(3)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引入全民医保制度,确保2011年总人口的90%被纳入医保范围中,且2020年覆盖率达到100%;医改方案还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共医疗服务网络(疾病预防、孕产、卫生教育等)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疾病治疗),以解决多年来我国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且将政府工作的重心向疾病预防转移。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8亿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因而,长期来看,医疗改革将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并且推动更规范、更健康的竞争环境的形成。
(4)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渐上升。根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47%。“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新阶段,预计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0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2%左右,到2030年达到65%左右。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的原因,城镇人口的医药保健水平高于农村,城镇人口比例的提高将有利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低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已全面实施GMP和GSP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是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仍然十分缺乏。“多、小、散”类药品生产企业超过4,800多家(按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计),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的占70%以上,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医药企业屈指可数,前十强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不到整个医药工业的15%,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低。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难
新药产品研发风险高、周期长、投入大等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限,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2%,全球的平均水平是15%~18%。
近年来,由于化学药物的开发空间越来越窄,筛选出新药的难度增加,容易开发的产品基本开发完成,需要开发的多是针对更复杂的疾病的新产品,因此研发风险不断增加、研发成本进一步提高。
(3)经营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与世界大型制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的制度还不够科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还不够严格,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等因素均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