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制约中国松茸销往日本因素探析.在2002年,日本媒体接二连三地报导一系列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事件,包括中国鲜香菇甲醛超标、中国速冻菠菜农残超标、中国蜂蜜抗生素超标等,打破了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商业信誉,且很难在短期内挽回。
参考:《中国松茸产业竞争态势全景调查与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松茸是日本人民特別喜好的食品之一,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称为“蘑菇之王”,很早以前就是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目前,在日本市场上流通的鲜松茸,除了少量自产,每年都要从海外大量进口,主要进口国有中国、韩国、朝鲜、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其中,以中国东北吉林省、韩国、朝鲜产的鲜松茸,个体大、色泽白、香味好,其品种近似于日本国产松茸;再加上距离日本较近,鲜度保持较好,因而最受欢迎。
特别是这一区域出产的松茸同日本消费季节相同,售价非常不错,仅次于日本国产松茸。但近年来,我国松茸在日本市场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松茸的国际贸易。
尤其是频繁发生的“农残超标”事件,致使我国松茸的出口遭受沉重打击,同时也对其他种类的我国农副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流通造成相当影响。
1食品安全问题
到现在为止,我国松茸出口到日本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在日本报纸、杂志、电视等有关媒体上,几乎每年都有日本消费者从我国松茸里面发现铁钉、铅弹、小木棒和竹签等杂质和异物的报道,给经营我国松茸的日本公司也造成恶劣的信誉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日本消费者对我国松茸的食品安全普遍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致使一些实力很强的日本公司降低了对我国松茸的兴趣,经营我国松茸的积极性不大。虽然近年来我国有关方面加大治理和整顿的力度,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没有从根本上杜绝。
自从日本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JAS法》(有机食品法)后,日本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的改变,对食品中的添加物、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等特别关注。
在2002年,日本媒体接二连三地报导一系列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事件,包括中国鲜香菇甲醛超标、中国速冻菠菜农残超标、中国蜂蜜抗生素超标等,打破了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商业信誉,且很难在短期内挽回。
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日本《读卖新闻》又最先报导了“中国产松茸检出农药,超过标准28倍”的消息,其后日本有关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导。更有媒体用特写镜头报导了这一令人感到意外的事件,使日本消费者对我国松茸产生怀疑,不敢消费我国松茸。松茸“农残”事件发生以后,我国松茸在日本市场上遭到沉重打击,价格大跌,受其影响,很多商店和超市不得不停止销售和经营我国松茸。2002年日本海关于8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分别2次从云南松茸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标,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今后对于从我国进口的松茸实施批批检查,且每批松茸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不能流向市场”,这意味着我国松茸出口到达日本后,必须经过2~3d的海关检测、证明无农药残留后,才予以放行进入日本市场。以目前的保鲜技术,鲜松茸在日本海关停留检查2~3d后,已经开始变质,其商品价值大大降低。2002年的“农残”事件致使不少云南的松茸经营者破产或倒闭。解决我国松茸的食品安全性,让日本消费者放心,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信用问题
日本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日本的商业文化中,各个企业特别注重自己的信用,将此看作企业的生命一样重要。日本公司在同中国企业的商业活动中,普遍感到中国公司很难打交道,总有一种“说变就变、无章可循、提心吊胆、无所适从”的不安全和不踏实的感觉。具体表现为,签订合同时,无论能做到还是不能做到,什么条件都“敢”答应,先签了合同再说。等到具体执行合同时,总有各种理由来搪塞,到日方公司收到货品,发现品质或数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提出意见时,中方公司口头上表示改正,但事实上屡教不改。
最糟糕的是一些中国公司做事想当然,不尊重客观规律。在2001年云南松茸出口日本时,很多经营松茸的云南公司竟有“水洗松茸”的做法。松茸经水洗后,表面上看色泽白皙显得非常新鲜,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至日本后,由于松茸菇体表面水分过高,再加上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很快,很多松茸已经变红,有的菇体甚至已开始腐败变质。中国公司应学习和了解日方的商业和消费习惯,同日方做松茸贸易时,应严格遵守合同,注重自己的信用。
3盲目竞争、自相残杀问题
目前我国经营松茸的公司太多,经营规模又十分有限,在一种竞争无序、相互攀比、投机行为过重的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松茸供应商越来越多,竞争日趋剧烈。有些中国松茸公司为了求生存自相残杀,在日本市场上相互争斗。在云南经营松茸的公司,经常盲目囤货,致使中国松茸的价格大起大落,很多日本公司对此非常厌恶,造成日方的松茸推销工作难以开展,对于我国松茸在日本的销售有百害无一利。何况松茸在冷库囤集时间过长,会造成松茸品质严重下降,鲜度变差,严重影响我国松茸在日本消费者中的形象。
4品种单一、包装落后问题
目前来看在日本市场上,中国松茸除了以鲜品出口为主,一部分还被加工成松茸干片、盐渍松茸、速冻松茸和清水松茸。但还存在生产设备落后,加工工艺原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质不高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致使我国的松茸制品在日本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再加上包装落后,相同产品的价格相差很大。
5结语
我国松茸行业受到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影响,绝大部分经营松茸的公司,除了会做鲜松茸外,丝毫不懂得利用松茸在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地位,对松茸进行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系列松茸产品及其延伸产品。
比如,日本消费者一直有吃松茸拌饭的习惯,不少日本公司就此开发了有松茸香味的调味料,市场潜力很大。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松茸公司考虑开发此类产品。
针对目前我国松茸在日本市场上的情况,开发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松茸系列产品,是增加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松茸在日本遇到的问题,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由于种种原因,日本近年从我国进口的松茸数量有所减少,日本进口商开始把进口松茸的目光转向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如果还是与以前一样,不从根源上和结构上根治这些问题,继续沿用现行的农副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保障体制,那我国松茸迟早还要发生类似“农残超标”的事件,对我国松茸及其他农副产品的影响将会不堪设想,到那时再去挽回就难上加难了。要想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可以借鉴日本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保障体制中成功的经验,从长远考虑,修改或重新建立符合现代农产品发展趋势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流通体制和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放心,使我国松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证松茸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