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保障公民健康权利.从而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及经费补助具有实际的可行操作性。同时,委托第三方(上级医疗机构、辖区居民或其他社会力量)对辖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资金拨付与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调整下一工作期间的各项医卫政策。
参考:《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6)》
(一)合理确定符合本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对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定比较宏观且不符合实际的,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项目目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个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细致。第一,应根据各辖区的主要健康问题,调整工作重点,着重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尤其是在社区康复、慢性病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老年保健项目和孕产妇保健上进行有所侧重的调整,真正满足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第二,以照顾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为原则,依据各区财力状况确定投入的重点地区,并给与政策上的倾斜照顾;第三,目前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放在基础资料的收集、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提高、居民宣传等方面,然后再有针对、有重点、分人群、分病情地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科学规范政府经费补助方式
只有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有效缩小人群中卫生消费水平的差距。建议采取细化经费补助方式,改善财政资金效益考核模式,实行与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的补助方式。可提前根据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年龄构成、分布情况、来源构成、居住环境等因素制定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形成动态可调整的年度工作计划。对照每项工作任务指标,明确经费补助标准,做到事事有经费保障,经费跟着任务走,只有承担工作任务的机构、人员才能得到相应的补助,从而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及经费补助具有实际的可行操作性。同时,委托第三方(上级医疗机构、辖区居民或其他社会力量)对辖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资金拨付与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调整下一工作期间的各项医卫政策。
(三)建立和完善卫生相关法律,保障公民健康权利
通过立法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消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地区、城乡、人群差异。由于我国缺少一部统帅卫生领域的法律,诸如《卫生法》或《健康法》,法律制度不健全,这也是我国经费投入少、服务缺乏的重要原因。
(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
完善医学教育、医卫人员的职业培训、资格考评、职称晋升机制,使临床医疗卫生人员重视公共卫生学科和预防学科,同样也使公共卫生医师掌握一定的临床学科知识,培养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预防和治疗的有机结合。此外,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社区居民达成双向沟通的机制,了解居民基本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式与手段,从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