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体做法也大不一样,无法规可依。如医疗信息的公开问题,包括医院账务、医疗手段、患者个人的隐私保密等问题,致使医院资源共享问题复杂化,如果这些关系不能较好处理,信息公开就是空谈,甚至会造成更混乱的局面。
参考:《中国医院信息化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
近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服务监管在不断加强,而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卫生部增设了医疗服务监管司,更表明了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以科学有效的监管促进医疗服务良性运转的决心。2009年2月5日在全国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提出:“要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管理系统,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确保医疗机构“活而不乱”。
医院是医疗机构中占的比例最大的部分。长期以来,对医院进行监管通常采用各种评审和专项检查、医疗信息公示等手段来实现,大量的资料都来源于医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如何完善医院信息化方能推进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化建设,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制定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信息化才有实施基础
医院信息化的推进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医院信息化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参与。目前许多制度之间有各自为政的特点,相互之间缺少统一性和协调性,具体做法也大不一样,无法规可依。如医疗信息的公开问题,包括医院账务、医疗手段、患者个人的隐私保密等问题,致使医院资源共享问题复杂化,如果这些关系不能较好处理,信息公开就是空谈,甚至会造成更混乱的局面。
另外信息安全、个人数据保护、电子签名、电子商务、公文控制、病人健康信息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医疗保险和医疗电子商务、医学信息标准化(分类与编码)等一批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需及时制定。只有这样,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监管实现信息公开才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建立医院标准化,医疗信息资源才能共享利用
信息化过程中,医院标准化包括医疗业务标准编码和软件开发应用标准化。
医疗的业务标准关键是编码,由于医学本身有庞大的学科群,加上许多新生的边缘学科,统一编码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也要求有一个好的运行测试平台一一统一的协作平台,而且它也可以提供方向引导,使各级医疗机构有一定标准参照,有明确地发展目标,他们也就知道怎样去加强内部网的利用率问题,知道采集什么样的数据,使医院信息化有序发展。
软件标准又包括内部开发标准和外部接口标准,软件的开发标准是相对成熟的,只是各地区的医院管理和业务需求不同,造成各地区的医疗软件发展水平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医院医疗规范的制定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到位,加之医疗市场的开放,国营、民营、外资、专科、综合等各种形式医院的并存,从而导致医院软件的万花齐放。各类数据库的标准接口已经相对成熟,但因为各级医院知识不均均衡,信息系统不畅通,有的医院是有很好的有效知识,但他们不愿意把自己辛苦挖掘的医疗情报拿出来共享,造成没有可以共享的资源。
只有将二者形成统一标准后结合方可达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管理的业务需求,形成一致的社会公众卫生网平台,达到统一的开放式的协作技术平台共同来开发和弥补,提供统一标准的信息资料。
三、理顺医院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实施信息化就是为了推动管理,推动医院发展,但现时医院的管理是以简单的内部需要而引进信息化,甚至大多数医院在庞大的信息化体系下只使用了办公自动化和单科室系统,只是简单地代替部分手工劳动。有的医院则在不断改变的管理方式中不停地修改软件的业务流程,而不顾及是否合理,没有很好地借以信息化的发展优化生产、管理、服务流程,它还是传统的管理引导软件的设计。因此实现医院企业信息化,第一要强化医院决策层对医院信息化的高度重视。
其次,医院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空间布局、人员应用水平、业务流程、机构设置、培训学习、人员对整个医院服务变革的能力、人员的激励的架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能不能支持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如果医院决策层驾驭信息的能力不够,就建立不了符合本院需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不能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对医院内部资源进行整合。
第三,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数据才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这些数据不但要满足医院业务的需要,还要对医院的决策管理有帮助,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能再开发利用。
第四,医院业务决定医院网络的高效、稳定,医院应用系统开始运行网络就要一直运转,否则业务都不能正常开展,合理的配置网络安全体系也是医院正常运行的标准之一,因此医院需要一套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那么它也增加了医院的投资负担,那么对医院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长期的资源配备计划。
第五,医院信息部门不应只是为了运转维护工作而设立,强大的队伍可以帮助医院优化业务流程,采集、统计、分析有效数据来指导医院服务战略和决策支持。医院信息化队伍的功能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业务,一是为了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运转维护工作,二是帮助医院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
四、医院信息化队伍的持续发展,医院信息化才能从技术得到保证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院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功能的机构。现代的医院无疑也是处在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医院竞争力,更好的为患者和社会服务,我们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职能部门,我们知道加强财务、行政管理,却往往忽视信息部门。
庞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是需要全方位、高素质、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人才才能建设好,因此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吸引和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机制,建立交流、激励、合作、竞争机制。
五、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得到持续建设和完善
每个医院管理者都明白信息化是医院管理发展趋势,但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仅仅是在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层面上,而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其维护费用也是相当庞大,面对棘手的经济问题,医院只能在管理上投入有限的资金,故大多数医院所谓的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还只是停留在满足简单管理需求的阶段,如进行简单收费、药品、物资管理等。国家应该总体规划,按计划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方可更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才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为监管、评价医院积累大量真实可用的信息资源库。
六、医院信息数据库统一由监管部门托管,保证数据真实与完整性
一直以来,对医院评价使用的资料大部分由医院自行提供,或是直接使用这些资料,或是在提供的这些资料基础上进行加工。但医院由于规模和管理等外部环境影响,医院服务总成本不相同,决定了在同一个收费标准下竞争,部分医院不得不保留部分信息来掩盖不道德行为,这种评价结果可想而知。
一方面医院信息数据库由监管部门统一管理,医疗机构就不能直接进入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更改,监管部门所需信息直接从医疗机构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提取,保证数据的准确和一致性。同时将来实施电子病历条件成熟,更能防止医院为了掩盖本身原因导致的医疗纠风或事故而直接进入数据库对病历资料进行不留痕迹修改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医院对数据库进行托管还可以减少本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对计算机软硬件的需求,从而减少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如数据托管后医院就不需专门购置数据服务器、数据存储和安全备份设备等,相应对信息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要求低一些,减少区域内的重复投入建设,节约人力和财力。
软件只是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有了软件不代表拥有了信息化,我们相信,不断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必将对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化,而且医院信息化都刚刚起步,它们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