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红霉素原料药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红霉素原料药主要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这几大产品在金额上占有红霉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
参考《中国红霉素市场专项调研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3-2017)》
我国化学原料药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及出口国,近几年更是日益壮大,尤其是2004年前后,应该说是发展迅速的一个时期,当时中国的原料药成本低、价格低是一大特色。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原料药产业逐渐转移到中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至今,在国外己停产的高耗能或高污染的部分原料药产品,在中国却大规模生产,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我国原料药产业正是从这样的时期过渡发展到现在。但是2007年开始,中国原料药的发展有了历史性的转变,原料药价格几乎全线涨价,从而进入较长时间的景气周期,一直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开始,行情大幅下滑,到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恢复。2009年至今总体需求走势略回暖,但是价格整体走低。总体来看,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总产量220万吨左右,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每年均有稳步增长,在国际市场地位己逐步确立,但原料药市场整体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也影响和制约着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红霉素原料药的市场现状
红霉素原料药主要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这几大产品在金额上占有红霉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产量规模上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一位。硫氰酸红霉素作为红霉素下游原料药的起始原料,是主要的中间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比较长目前,世界上红霉素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印度、西班牙、克罗地亚等,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产量在800吨左右,占全球抗生素总量的3%,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红霉素畅销,促进了生产,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氏。1990年和2000年的产量分别达到1500吨、3500吨,目前为9000吨左右,成为世界抗生素市场上第二大类药物。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红霉素,起始产量很少,年产量仅为几吨。其后20年间产量增氏缓慢,年产量在20~30吨徘徊。改革开放以来,产量有了大幅增长。
1982年达到90吨,1990年产量为220吨,2002年产量为1000吨,目前生产能力约为14000吨,实际产能的发挥不到3/5。我国有红霉素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近40家,多年来的市场调整使产量向优势企业集中。现在很多厂家己经停产或转产,仍在生产的企业只有五六家,生产的增长由分散刑向规模化转变。现在红霉素上游产品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启儿药业、宜都东阳光、新疆科伦等;红霉素衍生物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沿海一带,主要有国邦药业、浙江震儿、石家庄欧意药业等。近年来,我国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出口虽然在量上不断增加,但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出口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效益下滑,行业自律性较差、出口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红霉素类原料药的进一步发展。
红霉素原料药的发展趋势
据调查资料显示,世界各地在抗感染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大体是:美洲31%,亚洲31%,欧洲27%,非妙}}和大洋洲合占11%。但是近年来,新品种不断上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国际市场抗生素竞争还是异常激烈的,如头抱菌素类药品虽然增氏速度己经放缓,但仍为当今!日_界市场上销代份额最大的抗生素,约占45%。过去几年,由于各国医院频繁使用各种头抱菌素类制剂,导致细菌耐药现象出现,尤其一些儿科疾病对常用头抱菌素的耐药现象尤为严重。美国临床医学界发现: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红霉素制剂对9种临床常见儿科感染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所以近年来美国各医院第一代红霉素用量激增。据国外医学媒体报道,美国目前每大约有100万名患儿在使用第一代红霉素。同时,第一代红霉素制剂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美国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时,疗效也优于现有的其他抗生素制剂。
因此,无论是需求量上增氏还是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未来几年仍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没有新品种进入市场以前,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需求将继续增氏。但是随着降价及处方管理、限抗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他新刑抗菌药的上市竞争,大环内酷内类抗生素市场增氏速度可能不会很快,该类药品中一代红霉素原料药产品将替代部分一代产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