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参考与结论

        导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参考与结论。2012年,我院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抗菌药物ADR310例,经因果关系评价,肯定40例,很可能3例,可能267例;利用EXCEL表格和手工筛选法逐项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给药途径,ADR名称、级别与转归、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参考《中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

        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笔者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1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我院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抗菌药物ADR310例,经因果关系评价,肯定40例,很可能3例,可能267例;利用EXCEL表格和手工筛选法逐项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给药途径,ADR名称、级别与转归、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2 结果

2.1 ADR一般情况

        310例ADR病例中,新的4例,严重的20例,一般的286例;好转237例,痊愈73例,未出现死亡病例。

 2.2 ADR患者基本情况

        男性128例,女性182例,男女比例为0.7:1;年龄分布为1~84岁,具体分布见表1。



2.3 给药途径与药物分布

        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75例,占总数的56.45%;其次为口服给药,有112例,占总数的36.13%,见表2。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抗菌药物的分类,ADR涉及的药品共计11类45个品种,具体分布见表3和4。




 

 


2.4 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参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ADR进行分类,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共计165例,占总数的31.2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共计157例,占总数的29.74%。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见表5。



         注:部分ADR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故表5中ADR例数大于310例。
2.5 严重ADR及其药品

        严重ADR有20例,占总数的6.45%,以过敏性休克,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和胸闷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药物,共计14例,其中有10例是由头孢菌素类引起,2例由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引起,2例由其他β-内酰胺类引起。20例严重ADR中,有17例由静脉滴注引起。详见表6。


3 讨论

3.1 关注新的、严重的ADR

        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率仍较低,310例ADR中,新的ADR4例,严重的ADR20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仅占总数的7.7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新的ADR是指药品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ADR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成熟的ADR监测系统中新的、严重的报告比例应达到30%以上。而2009年我国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比例仅为14.8%。目前,我国占据比例最大的报告主体是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医师和护士群体由于缺乏药学专业知识,当患者发生ADR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判断是否属于“新的或严重的”,从而导致误报或者漏报。因此,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ADR宣传和信息反馈,使医务人员对新的、严重的ADR有充分认识,提高ADR的上报水平。

        表6显示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共计14例,占严重ADR病例总数的70%。不良反应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严重皮疹等。有数据显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降解产物都具有抗原性,导致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抗菌药[6]。因此,在给患者使用此类药品前应该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对药品过敏史陈述不清,故在使用药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巡视,准备好抢救措施,一旦发生ADR立即进行处理。

3.2 ADR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从ADR分布人群来看,女性占总数的58.71%,略高于男性,与国内文献报道[7]一致。女性特殊生理结构导致其对药品的敏感性相对较高[8],且女性患者观察事物细致,较易发现ADR。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人群,其中主要集中在41~50岁,有69例,占总数22.26%,此年龄段人群由于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生理和心理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药物使用相对频繁。60岁以上人群ADR也较多,有65例,占总数20.97%。老年人肝肾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减弱,肝脏血流量比青年人减少40%~50%[9],65岁老年人的肾脏血流量仅为年轻人的40%~50%[10],导致老年人的药物肝脏代谢和肾脏清除能力减弱,药品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起ADR。此外,老年患者多有合并症,联合用药比较频繁,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诱发ADR。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给药原则,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3.3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滴注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占总数的56.82%。静脉滴注能避免肝脏首过消除效应,疗效迅速可靠,但容易引起ADR。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内毒素、pH、渗透压、微粒等[11]有关。此外,ADR还与溶媒的选择、药物的配制方法及输液速度有关。静脉滴注导致ADR较其他方式严重。此次调查中,20例严重的ADR有17例为静脉滴注。因此,应严格掌握输液指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选择非静脉给药方式。口服给药导致ADR也较多,占总数35.71%,但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

3.4 ADR与药物的关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是引起ADR最多的3类抗菌药物,尤以头孢菌素类最多,涉及14种药物,92例ADR,占总数的29.68%,与有关报道一致[12]。头孢菌素类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高效、广谱、耐酶、低毒的特点,深受临床医生的青睐[13],是目前治疗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使用非常广泛。此次调查的310例ADR中,导致ADR最多的两种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各占总数的23.23%和16.1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抗菌谱广、血浆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体液分布广、与其他抗菌药物交叉耐药少而被广泛应用。卫生部2005年度及2006年上半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列抗菌药物之首,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率在同类药物中最高[14]。左氧氟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在我院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等皮肤反应;可见光毒性反应(发生率<0.1%)等,因此临床在使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其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规范用药。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因具有抗菌谱广、无需皮试等特点而成为青霉素类过敏患者良好的替代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阿奇霉素作为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且药物半衰期长,每日给药一次,因此其临床使用率大幅度增加,ADR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有报道称,阿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15],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其在小儿患者中引起的ADR也较为多见。在调查的310例ADR病例中,10岁以下人群26例,其中由阿奇霉素引起的有19例,占73.08%。阿奇霉素ADR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恶心、疼痛等症状,可能与输液速度过快有关,调整输液速度后症状会得以缓解,因此,阿奇霉素单次静滴时间不宜少于60min,滴注浓度不得高于2mg•mL-1[16]。

3.5 ADR主要临床表现

        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总数的31.25%和29.74%,与国内报道相似。主要与这两类临床症状较易观察和判断,不易与原发疾病混淆有关。皮肤损害以皮疹、瘙痒多见,属于药物变态反应,抗菌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引发;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4 结论

        抗菌药物ADR主要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治疗作用外,还应兼顾其ADR的危害。因此,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积极开展抗菌药物ADR监测工作,通过对ADR的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