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兽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分析,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它们都贯穿着平衡存在、相互协调的理念。而中兽药在防治畜禽疾病,特别是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正是建立在中兽医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和标本兼治等特点。
参考《中国兽药产业市场供需调研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畜禽传染病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爆发流行,如猪蓝耳病、禽流感、猪瘟等,应用中兽药在防治畜禽病毒性传染病上有较好作用。
中兽药在防治畜禽病毒性传染病中的特点
1.1 中兽药应用的科学性
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它们都贯穿着平衡存在、相互协调的理念。而中兽药在防治畜禽疾病,特别是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正是建立在中兽医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和标本兼治等特点。
1.2 中兽药独特的天然属性
中兽药绝大多数来源于天然植物(约86%)与动物(约13%),也有天然矿物,但不足1%。来源于天然动植物的中兽药主要有两大类组成:一类是活性成分,如多糖、低聚糖、生物碱、甙类、酶类、有机醇、鞣质及多酚类、色素和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分别有各自的独特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可发挥更大的综合功能;另一类是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脂肪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原本就是组成生物机体并且维持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中兽药自身的生化性质还可抑制肠内腐败菌的增殖,减少了有毒物质的产生,从而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亚硝氡、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恶臭气味,且中兽药不含有害化学物质,无论是直接对靶动物本身还是间接对人体或环境,相对西药或一般的生物制剂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在动物体及其产品中形成有害残留。迄今为止,还未发现中兽药具有抗药性或食品中因中兽药残留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随着全世界对动物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以及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广应用中兽药来防治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中兽药的抗病毒作用
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和畜牧业安全。2003年中药防治SARS的成功实践,使许多学者认识到中药对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有较大作用。用口服西药抗病毒药来治疗给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的禽流感病毒基本无效,而采用抗病毒中兽药进行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许多中兽药具有抗病毒作用,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新药的主要方向。中兽药抗病毒是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一是多种中药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二是中兽药可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病毒作用;三是多种中药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从而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维持正常水平,保护动物机体,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达到抗病毒作用。如黄芪多糖是最有效的抗病毒中药之一,一方面它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另一方面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并能增强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从而杀灭病毒。
1.4 中兽药的免疫增强作用
中兽药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增强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中兽药可活化和增强T、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促进淋巴细胞DNA的合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百分率,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加强其吞噬、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②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中兽药可促进抗体的合成与分泌、延长抗体的存在时间、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③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中兽药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骨髓和法氏囊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促进上述免疫器官的发育,并且可以对抗免疫损失所致的免疫器官萎缩。④促进与免疫有关物质的分泌及活性。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白介素、干扰素等。
1.5 中兽药的多靶点作用
中兽药的多靶点作用或许也是防治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机制。如众多的药理试验证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生津安神等多靶点作用,因此其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呈现出抗病毒作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