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我国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现状及消费特点分析。医药第三终端的药品需求以选择治疗性、功能性的药品为主;属于中低端市场,一般以价格较低的产品为主,因此企业在采购、生产、包装、储运等方面尽量会降低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参考《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14-2018)》
第三终端市场是指除医院药房、药店(包括商超中的药品专柜)之外的,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医药保健品销售的所有零售终端。第三终端的主要阵地是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的居民小区,如社区和农村的个体诊所、企业和学校的医疗保健室、乡村医生的小药箱、农村供销合作社及个体商店中的常用药品销售小柜等等。
1.2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的现状:
1.2.1医药第三终端市场背景分析:第三终端一直伴随第一、第二终端存在,随着市场不断成熟,这个以往被忽视的“空白”被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所重视。医药企业在第一、二终端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所获得的利润比也不断下降,而随着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潜力释放,第三终端市场日渐成熟。当第三终端平均利润等于甚至超过前两个终端时,企业势必会理性地将投资逐渐转移到第三终端。
1.2.2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特征:渠道特点: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的点多、面广、分散、规模小、配送成本高;主要以现款交易为主,结算快捷,供货公司承担的资金风险比较小;药品销售工作大于市场工作,执行性大于策略性,容易启动,相对可控;渠道不仅完成基础的物流职能,在销售功能上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制药企业在市场开发时注定要和多家医药商业公司合作。
产品特点:医药第三终端的药品需求以选择治疗性、功能性的药品为主;属于中低端市场,一般以价格较低的产品为主,因此企业在采购、生产、包装、储运等方面尽量会降低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在众多剂型中,针剂因价格透明度低、被动消费、利润空间较大的特点而具有相对优势,深受第三终端的医院、诊所、乡村医生的欢迎;品牌认知度较低,受广告和产品疗效双重因素的影响,价格弹性大;广告药品非常流行,消费者多被动选择。
消费者特点:消费者收入水平低,在选择药品时价格与疗效都是其最关注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持续购买一种产品的时间长,不易转换品牌;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动有很大影响力,尤其体现在保健品领域;在购买药品过程中自主选择意识不是很强,乡村医生和药店店员、药师等的推荐成为其选购药品的重要考虑因素;对疗效的判别标准不准确,认为症状减轻或消失即为有效。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