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新医改前景分析

        内容提示:医药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医疗覆盖面的扩大,促进了整个市场空间的扩大与潜力的挖掘,政策效应开始显现。社保费用的支出已由原来的后付制改为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医药费的增长更趋理性。

        目前,我国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12.6 亿人。2009 年、2010 年,新增城镇参保人数就达1.14 亿人。截至2010 年底,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32 亿人,参保率均提高到90% 以上。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7 亿人,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中离退休人员0.59 亿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58 亿人、1.06 亿人和0.22 亿人(《2011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0 号)。

        2012-2016年中国医疗卫生市场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医药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医疗覆盖面的扩大,促进了整个市场空间的扩大与潜力的挖掘,政策效应开始显现。社保费用的支出已由原来的后付制改为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医药费的增长更趋理性。

        医药行业和医疗机构是国家政策大力改革和治理的对象。药品使用终端将出现变化: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市场,创新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由城市社区医疗、农村医疗机构组成的低端市场,主要使用基本药物和常见病用药。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将改变目前倒金字塔形的医疗机构结构,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这将进一步增强民营医院信心,促使其加大投入。医院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直至顺利完成,这有利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1 新医改对医院系统的影响

        社区医院控制基本医疗保障市场,大批医保患者( 小病、慢性疾病) 被分流到社区医院;传统二级医院除县人民医院外,其它主要改革方向为专科医院、慢性病康复医院,生存压力很大。三级医院依靠政策,集合各种优秀医疗资源,主攻疑难杂症和重症。新医改后,三级医院会有一段调整期。新医改对医院的影响将肯定超过打击商业贿赂和招投标对医院的影响。

        城市医院体制改革试点已出现组建医疗集团的现象,纵向明确分工,横向优化配置。纵向分工的具体体现,就是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整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集团既包括各个层级的医院,也包括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集团内部实行理事会制度,集团之间则相互展开竞争和业务合作。由医院管理中心管理资产,卫生局进行行业管理,在体制机制上比较顺畅,改革便于推进。

        2 新医改对社区医疗系统的影响

        社区卫生担负起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基础治疗的工作,担负起公共卫生管理任务,和居民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的功能。社区医疗服务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长,社区卫生这片“利润蓝海”已经形成。社区医疗机构的准公务员待遇和收支两条线,作为制药企业应该予以重视,能直接在社区面对面的服务,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新医改方案对医疗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健全乡镇医院。基层医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分级就医使基层医疗机构有转诊权,患者心理就会改变,就医人数会有增长、用药水平也会提高。

        3 新医改对农村医疗系统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让很多原来有病不敢看的农村人口也积极去医院治疗。国家投入资金,2011 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从人均120 元提高到200 元。提高农村人口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将提升到70%,报销上限从3 万元提高到5 万元,使更多农村人口有病可医。农村合作医疗对普药需求量极大,基本医疗保障的顺利实施使其它更高水平的医疗需求被全面激发。农村市场对某些特定病种主要药品可能会有特需,必须研究相关农村流行病。

        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将是2011 年医改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重塑基层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和方便可及。另一方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同时,在保质保量完成基本药物制度预定任务的同时,把基层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推进基本医保、基层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项改革。

        结论:随着国家有关医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会给医药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度,短期内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日益趋严,对企业赢利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社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今年3 月颁布的第27 次药品降价引入了“日均治疗费用”这一药物经济学的概念,使今后还会发生的药品降价更趋公平性。总体分析,降价不会对医药行业整体形成明显打击,还将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大型优质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国民经济连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众多因素,将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医药市场扩容已成定局。国内市场的加快发展给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提供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新医改推动基本药物目录、医疗保险目录、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实施,将会促进医药需求量增长。

        2011 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医药行业前景继续看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需求释放 政策护航 技术支撑 中国近视治疗仪市场持续扩容 未来有望进一步下沉

需求释放 政策护航 技术支撑 中国近视治疗仪市场持续扩容 未来有望进一步下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视治疗仪作为医用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4年,我国近视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28.2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11月25日
中国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行业国产化程度较高

中国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行业国产化程度较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工硬脑膜产品性能突出,已比肩外资厂商品质,在此背景下,目前我国人工硬脑膜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其中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销售收入来看,天新福属于第一梯队,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属于第二梯队,其他中小企业属于第三梯队。

2025年11月24日
中国玄参行业供需表现稳定 出口前景向好 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在平稳区间

中国玄参行业供需表现稳定 出口前景向好 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在平稳区间

一直以来,我国玄参有着较为稳定的供应,截止2024年我国玄参种植面积达到14938亩,产量达到24349吨,2025年上半年种植面积约为14982亩,产量约为12932吨。

2025年11月19日
女性为吸脂服务主要消费群体 国内吸脂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女性为吸脂服务主要消费群体 国内吸脂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中国吸脂产业链较为完整,上游吸脂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吸脂器械和溶脂瘦身仪器,中游医美机构分为私立与公立两类,下游主要为医美获客平台和终端消费者

2025年11月15日
胶原蛋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胶原蛋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我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到730亿元,近年来保持超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2702亿元。

2025年11月10日
脑机接口行业即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医疗市场有望成为主要落地场景

脑机接口行业即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医疗市场有望成为主要落地场景

我国近年来持续强化对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的政策支持,逐步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场景拓展的完整体系。2021年与2022年强调技术攻关,2023与2024年强调规范标准,2025年确立未来发展目标。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