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为19.5万吨,同比增长33.5%,出口金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对比来看,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了33.5%,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16.6%。这是维生素类产品价格连续四个景气年之后的首次下降,降幅明显,在整个原料药出口中也属罕见。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价格与2010年同期相比,走势较为平稳,出口平均价格为14.15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66%。

  大品种出口价下降 小品种出口价回升
  维生素类产品价格景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累于两大支柱产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价格下降。2010年,维生素C出口数量增长46.8%,出口单价下降31.3%;维生素E出口数量增长30.6%,出口单价下降3.3%。

  提起维生素C,应该说它不仅是我国维生素出口行业的骄傲,也是我国整个医药出口产业的骄傲。目前全球维生素C生产厂除DSM苏格兰厂一家外,其他的均集中在我国。

  我国生产的维生素C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占据国际市场90%的份额,而且这部分市场需求刚性、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底,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给我国出口带来巨大冲击时,维生素C出口却一枝独秀,出口金额翻番,出口价格增长82%。维生素C行业由此进入高景气周期,并持续到2009年全年度。

  中国维生素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

  于是乎,各地的扩建、再建项目林立,导致产能迅速膨胀。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维生素C行业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生素C产能项目,导致中国维生素C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将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拟建维生素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估计2010年底维生素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而全球维生素C市场需求量只有12万吨左右。由此看来,在2010年医药行业出口出现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时,维生素C产品出口表现大相径庭,出口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相比之下,维生素E的情况要好得多。维生素E位居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排名第二,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是浙江医药股份和浙江新合成,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40%。由于维生素E技术工艺难度较大、合成反应步骤较多,再加上中间体渠道限制、资金投入大等行业准入壁垒,因此,虽然景气度与维生素C一样备受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新竞争者进入,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此外,一些小品种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2,出口价格有不同幅度回升,分别为96.3%和8.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维生素B12。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维生素B12出口总量下降了34.2%,主要因为饲料级B12出口数量大幅减少,同比下降了45.4%;出口价格为27.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100.2%。不过,从分类来看,氰钴胺及其衍生物出口数量还是同比增加了21%,出口价格为2817.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7%。

  主流仍是欧美和亚洲 出口量价冰火两重天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较2010年增加了8个新兴市场。欧盟、北美洲和亚洲依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比重高达90.2%。我国对这三大主流市场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7%,分别为欧盟增长39.2%、北美洲增长27.4%、亚洲增长27.8%。

  在市场需求方面,亚洲市场需求已经是十几年保持持续增长,出口金额占比较2010年增加了1.3%。欧盟、北美洲市场继2009年负增长之后,出口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同时这两个市场出口金额占比较2010年也有不同增加,分别为1.1%和0.1%,说明其需求正在恢复中。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前十大目的国分别为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印度、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与2009年相比,仅为排名次序上略有不同。2010年我国对上述十国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有德国、印度和泰国,增长幅度分别为59.4%、42.3%和45.3%;增幅相对较小的是日本,但也在13%以上。这充分说明维生素类产品市场格局没有改变,主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作为新兴市场的智利、俄罗斯成长性良好,出口增幅均在100%之上。

  相对于数量的增长,出口价格却是清一色的下降趋势。价格跌幅较少的是荷兰和新加坡,仅有3个百分点。跌幅较大的是德国、日本和巴西,均在20%之上。

  产业集中度高 前十企业比重占六成
  目前,我国维生素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生产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基本上几家企业的单项维生素品种就占据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2010年,仅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出口维生素B5的比重就高达72.6%,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维生素B2的比重也在70%以上。其他单项维生素产品出口金额前十位的企业所占比重也均在86%~96%之间。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企业有827家。其中,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鲁维食品生物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新维普添加剂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等位列出口金额前十名。上述十家企业出口金额之和占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3.4%。

  在出口企业性质构成方面,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37.6%、35%和27.3%。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4家国有企业、5家三资企业和1家民营企业。

  众所周知,维生素类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饲料添加、美容等领域,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现出市场需求加大的趋势,大约有每年5%的递增。虽然维生素市场的需求始终向好,但容量依然有限。以目前国内原料药的情况,罕有品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为厂家供应不足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很快会得到补充,2010年维生素C遭遇滑铁卢就是很好的例证。当新增产能还未真正生产出来的时候,一系列的扩产、投产消息已经让市场闻风而一落千丈了。可以说,产能过剩而造成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始终困扰着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所有原料药出口企业。国内原料药通常长期在谷底徘徊,偶尔奇峰突起也难持久,形成了一个怪圈。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体出口正接近临界线,出口价格竞争力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开展制理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工作。展望2011年的维生素市场,将受到国际市场变化、产品行业集中度、国家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动态走势如何必将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