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解热镇痛抗炎药零售市场

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多数药物还兼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解热镇痛药物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整个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产能、规模、品种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零售市场上,解热镇痛抗炎药也是一类用量较大的药物。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长期监测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药品零售市场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该类药品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6年,随着医药市场的规范,加上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3个城市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北京还出现了负增长。



  两大类别各有千秋



  根据药物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把该类药物分成解热镇痛类和抗炎抗风湿类进行统计。



  解热镇痛药大多作用于外周神经,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而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主要是对头痛、牙痛、神经痛和关节痛等效果较好,而对外伤性及内脏平滑肌疼痛无效。其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贝诺酯等。数据显示,解热镇痛类药物在上述所监测的3个城市都占了该大类中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抗炎抗风湿类药物则以抗炎为主,解热镇痛作用相对较弱,但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代表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其中双氯芬酸钠及吲哚美辛的内服制剂未被列入《国家非处方药物目录》,因此在药品零售市场上的销售相对疲软。受这两大药物影响,京、沪、穗3地抗炎抗风湿类药物都仅占该大类不到40%的市场份额。



  上海市场特征明显



  从京、沪、穗2006年1~6月解热镇痛抗炎药销售金额走势上看,该类药物季节性特征不明显,北京、广州市场呈现上扬态势,上海则略有下滑。2月是农历新年,是保健品热卖的季节,其他类别药品的销售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解热镇痛抗炎药也不例外。从北京和广州的销售走势图可以看到,该月两地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而上海则保持相对平稳的销售,也无明显增长。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走势图中4月份的一处销售波峰。每年的4月,上海医保个人帐户资金都在该月入帐,这给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带来了一个销售的热潮,所有医保目录内的OTC药品基本上都成为畅销的品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在此销售热潮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个销售高峰。因此,进军上海药品零售市场,不妨好好把握一下4月这个难得的商机。其在经过一轮如火如荼的销售大战后,5~6月的销售就慢下了脚步。



  三大品种鼎立三城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及双氯芬酸钠三大品种在该大类的市场份额,在3个城市中都超过了70%,在上海甚至高达83.38%。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市场份额不相上下,形成两军对垒的局势。布洛芬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也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疗效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对乙酰氨基酚则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因应用治疗量小且疗程较短,也很少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两类药物在治疗上都各有特色,在销售上也难分高下。



  2006年上半年,布洛芬在北京、广州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对乙酰氨基酚则活跃在沪市;双氯芬酸钠销售成绩欠佳,仅在上海有微弱的增长,但仍难以平衡在京、穗两地的负增长。



  芬必得演绎精彩



  芬必得胶囊、扶他林乳胶剂、散利痛片等三大明星产品同时入主了京、沪、穗3个城市的五强榜,芬必得胶囊以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领跑于3地的零售市场。芬必得胶囊在国内上市十几年来,得到了医生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成为了药品零售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舞台上长期演绎着精彩。



  拜阿司匹林泡腾片在北京市场上以6.1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由于阿司匹林易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在胃肠道疾病患者日渐增多的今天,阿司匹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在广州、上海两地销售平平,未能进入五强榜。



  广州市场上排名第三的加合百服宁片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的代表药物之一,其药物组成是5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加上65毫克的咖啡因,两种药物成分合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镇痛的目的。此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应用很广,尤其在感冒制剂上应用最广,如对乙酰氨基酚作为感冒药成分之一,可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药物剂型不同,作用及疗效也有所差异,如在上海市场上排名第五的泰诺林控释片,对骨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神经痛等中轻度疼痛有较好的作用。同属强生旗下的泰诺片,前不久在美国出现长期服用导致肝脏损害的传闻,这对同品牌产品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