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免疫抑制剂发展回顾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在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免疫病理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药剂类别,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此类药物已经历了将近百年发展。百年来,人类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一直在苦苦寻觅着疗效好、使用安全的药物。医学研究者们对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使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最早应用于临床,后来人们发现它在体内可被肝细胞微粒体羟化,产生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而具有强而持久的免疫作用。它通过杀伤免疫细胞,影响免疫过程中的各阶段,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较明显的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1949年,Edward与Philip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阐明其结构和生物学效应。两位科学家的伟大发现使糖皮质激素这一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药物得以应用于临床,给医学界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Edward与Philip也因此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医学奖。糖皮质激素如今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它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溶解淋巴细胞,减少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生成而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广泛应用于严重急性感染、过敏性疾病、组织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及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然而科学家们的探索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他们不断创新,不断发现。1953年,GeorgeHitchings与他的助手GertrudeElion在研究抗癌药物的过程研制成抗癌新药62巯基嘌呤。这类药物在体内活化成相应核甘酸后,可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合成,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他们通过深入研究癌细胞核酸代谢的规律,又将62巯基嘌呤的结构加以改变,研制成硫唑嘌呤。硫唑嘌呤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多年来,已成为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并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Hitch鄄ings和Elion的杰出贡献,使他们受到了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青睐。

  伴随医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抑制剂家族的成员进一步扩大,人类征服疾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1972年,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得到应用,它为抗叶酸类抗代谢药物,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78年,环孢霉素A(cyclos2poirinA,CsA)作为免疫制剂首次应于临床,它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转录,阻断T细胞产生,干扰T细胞活化。它在G0/G1期(G0、G1、S是细胸分裂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交界处阻断T细胞激活,属于T细胞早期激活的抑制剂。自20世纪80年代起,CsA被陆续推广应用到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移植,获得了广泛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时代。直至今日,CsA仍位居各种临床移植抑制用药之首。

  FK506是继CsA之后开发的另一种亲免疫结合剂,它可预防多种移植排斥,尤适用于肝脏移植。FK506的免疫抑制作用约为CsA的10~100倍,其急、慢性排斥反应率低,感染率低,激素用量较少,可逆转急性排斥反应,不良反应较CsA少,故有望取代CsA成为器官移植术后首选的免疫抑制剂。1989年,雷帕霉素(Rapamycin,RPM)首次被用于抗移植排斥,它可有效地预防排斥反应,与其它药物合用,使急性排斥率下降。它可特异性干扰钙离子依赖性通道,通过抑制P70S6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及其活性来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蛋白质及DNA合成。它在G1/S期交界处通过干扰非钙依赖性途径,阻断细胞周期,为T细胞晚期激活抑制剂。通过相似的途径,B细胞激活也可被直接影响,雷帕霉素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其作用不仅是抑制免疫细胞,而且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和移行,减轻排斥反应。1995年,霉酚酸酯(mycophe鄄no2latemofetil,MMF)被美国FDA批准,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它疗效高,对增殖的淋巴细胞有很高的选择性作用,同时还能通过直接抑制B细胞增殖,阻止抗体的形成。此后一系列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如生物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icglob2ulin,ALG)以及抗T细胞球蛋白(antiTcellglobulin,ATG)是借助于多克隆抗体消除或抑制T细胞,已广泛用于肾、肝、心、胰腺和骨髓移植。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系列针对T细胞表面标志、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抗原受体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有些已经在临床应用或进入临床评估阶段。所有这些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凝结了无数科学研究者们的心血和汗水,正是他们的辛苦劳动,使得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日臻完善。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由于选择性和特异性的限制,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患者的免疫防卫能力,致使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恶性病变的危险增加,损伤造血、免疫系统及肝、肾、消化道功能,造成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并引发某些过敏反应等。环磷酰胺可引起患者脱发,致出血性膀胱炎,如尿频、尿痛、血尿,蛋白尿等。糖皮质激素可加重或诱发感染,诱发胃溃疡,合并出血和穿孔,引起代谢紊乱,升高血压、血糖、血脂,引起骨质疏松,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致失眠等不良反应。硫唑嘌呤可致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MTX有消化道损害症状,如口腔溃疡、血便等,尚可致畸胎、死胎。环孢霉素具有肾、肝及神经系统毒性,并可导致高血压,继发感染和肿瘤的发生。FK506也具有肾毒性,而且在神经毒性方面还甚于CsA,并对胰岛β2细胞有损伤,诱发糖尿病。雷帕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高脂血症。霉酚酸脂则可引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症,败血症以及高血尿酸、高血钾、肌痛或嗜睡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使得一些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饱尝了免疫抑制剂大量长期应用而带来的痛苦,有些病人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以至恶化,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