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医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来说,2006年注定是他们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经受了药品降价、治理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等多项改革政策调整带来的阵痛。而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这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或许还将延续。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然而,俗语说的好,风雨过后见彩虹。尽管医药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令人忧虑,但其前景仍被看好。分析人士预计,2007年,医改将迈出较大步伐,这将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价值,中国医药行业有望摆脱多、小、散、乱的格局,走向规范和成熟,成为一个发展前景更为明确、更具吸引力的行业。



  工业:效益增幅回落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告诉记者,2006年全行业药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大,形势喜人。到10月末,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347亿元,同比增长27.7%,到年底这一数字可以达到5200亿元,而去年全年为4300亿元。



  “但是盈利能力令人忧虑,速度与效益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于明德说,到10月末,整个行业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仅增长10%。



  于明德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第一,从销售收入利润率(每100元销售收入创造的利润)来看,截至10月末,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34元,而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8月份,这一数字分别为9.4元、8.8元、8.4元、7.63元,呈急剧下降的趋势。第二,从整个行业亏损情况来看,截至10月末,行业亏损面为25.5%,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但亏损额则同比增长了28.5%。第三,从骨干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来看,截至10月末,2005年度销售额排名前15位的企业中,有9家企业利润下降,其中第一名扬子江下降13%,第四名石药集团下降55%,第六名华北制药下降64%,第八名东北药下降33%,第十一名西安杨森下降5%,第十三名山东鲁抗下降92%……



  “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面临着巨大压力,形势很严峻。”于明德说,1998年至2005年的7年间,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均递增约20%,而2006年行业经济效益跌至谷底。



  石药集团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性降价使公司主导产品7-ACA、维生素C的销售价格走低,损失了很大的利润,而国家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开展,也对公司的制剂产品销售产生了不小影响。随着原材料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明年的经营压力依然很大。



  众所周知,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营销手段单一都是医药行业的老毛病,但是在原有的医疗体系中,由于和医院的利益结合紧密,医药企业大都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各种矛盾都被表面的光鲜所掩盖。但是,当诸多问题都暴露在桌面上的时候,医药行业的2006年是暗淡的一年。



  商业:整合正在加速



  与医药工业效益增幅下滑相对应的是,医药商业的利润率也在持续走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告诉记者,2005年医药商业的行业利润率仅为0.66%,2006年,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行业效益水平仍不容乐观。



  “形势尽管很严峻,但这并不能说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寒冬’。”朱长浩认为,2006年医药行业承担了改革与发展两大任务,这有利于医药流通秩序加速整合,有利于大企业、大集团的崛起和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对规范市场秩序很有好处。



  “2005年,医药商业企业前三甲的销售规模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为17%,今年有望达到19%。”朱长浩说,排名第一的国药控股今年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40亿元,排名第二、第三的上海医药、九州通均能达到130亿元。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渐提高,医药商业企业的规模效益优势开始凸现。据朱长浩介绍,已经有一批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利润率远远高于0.66%的行业平均水平,达到1%左右。



  而规模优势带来的品牌优势也正在形成。在前不久北京市选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配送商的角逐中,颇具实力的北京医药股份、国药股份、丰科城、嘉事堂、京新龙等5家公司中标。“这说明北京医药商业市场的座次已经排定,没有中标的企业,要想分食社区医疗这块蛋糕,就必须找这5家企业合作。”朱长浩说。



  在医药商业市场加速整合的过程中,一批区域龙头企业逐渐站稳脚跟,并获得认可。朱长浩说,以丰科城为例,前几年它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拼,根本进不了医院市场,如今能够在北京市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配送商时中标,既体现了自身力量的壮大,也体现了政府对其品牌的认可。



  朱长浩分析认为,近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随着市场的放开及竞争的加剧,未来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将由目前的8.38%逐步下降到6%~7%,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寻求经营模式的突破,通过完善供应链管理,强化核心竞争力,惟有求新求变,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展望:拐点必将出现



  谈到2007年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时,于明德说:“以往每年做预测时我都持乐观态度,但是这一次我充满了忧虑。医药行业经济效益仍将持续下滑,而拐点的出现,则要等到新的医改方案出台。”



  回顾历史,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始终没有触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问题--



  以药养医。据悉,新一轮医改将以政府主导为主,加大政府投入,逐步解决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这一核心问题。最近,由国务院14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中国推行了多年的医改即将进入攻坚阶段。分析人士认为,预计在2007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可能会提交审议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议案,如果进展顺利,财政部新增拨款最快在2008年能落实。近年医药行业利润持续下滑,已到谷底。医改将加大政府的投入,直接带动医疗费用的增加,正式实施将推动医药行业走出低谷,而行业利润走出低谷的时间估计在医改正式实施后的一到两年内。在医改还没有正式启动的前提下,全行业在2007年还难以扭转困局,利润增长仍会徘徊在低谷,部分企业利润仍会出现亏损。



  专家认为,医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医改将影响医疗卫生体系的全局,对医药行业有三方面影响:一是将优化行业生存环境;二是可释放企业创新的体制性压抑;三是能加快提高行业集中度。医改提速使医药市场由不规范到规范的时间缩短,使医药行业受益的时间提前,有利于提升行业价值。而市场竞争的天平将向创新和龙头医药企业倾斜,在巨大的政策压力下,那些研发力量薄弱、没有新药储备的企业十分被动,而研发实力雄厚者将取得主动权;龙头企业由于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它们在药品降价、医改、行业标准等政策制定方面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近期,中国股市持续走牛,大盘轻松逾越历史高点,在投资者普遍关注大盘蓝筹股,如周期类行业的钢铁、汽车、煤炭、水泥等板块时,一直不为人注意甚至可以说被边缘化的医药板块异军突起,出尽了风头。12月20日,深沪两市有8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涨停,这在医药行业并不多见。证券分析师认为,虽然2007年的市场秩序整顿和医改将给医药行业带来不确定性,不断降低药价也将给医药企业带来更大冲击,但是,医改政策有利于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的大趋势已经形成,难以逆转;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医药股的普遍上涨可以说是2007年行情的预演。



  专家预测,我国的医药医疗消费将会在2020年达到第一个高峰,医药行业在未来15年内将取得至少年均增长15%的快速增长。未来15年,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普药的行业份额在医改后的几年内会增加,乡镇农村市场是新的争夺市场;生物医药将取得更快的增长速度及行业份额,5~10年内将会取得更多成果;行业整合、企业并购将会加快,优秀公司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是投资的首选;自主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最终会胜出;医药商业经营状况将会转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