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京二级医院将面临大洗牌

122家北京二级医院命运正面临抉择。



  权威渠道获悉,至2008年6月底前??北京市要求二级医院在两年内完成转型。



  这项新政出台,直接呼应8月上旬北京市委常委会顺利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该项<意见>,北京将把现有二级医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专科医院及以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治疗为主的医院转型,部分综合实力较强者可发展为区域医疗中心。



  但这项改革的推行还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医护人员分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实现收支平衡等等。



  新医改方案



  北京市已经确定了新就医模式,未来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由社区卫生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和预防保健机构组成。



  在功能分割上,社区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区域医疗中心是以治疗为中心,开展疑难重症的诊疗和急诊急救服务,为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预防保健机构则面向群体,对辖区内预防保健进行业务管理、指导、监测与评价。



  区域医疗中心仅指城市大型医院、专科医院和农村地区的区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也只限于市区县疾控、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机构。如此,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二级医院在未来布局中,已经没有了坐标。



  这恰好迎合了卫生部提出的建立两级双向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医疗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总体思路。



  我们改革的核心就是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的核心是收支两条线。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称,现阶段北京市先对市、区两级卫生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使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将在政府集中采购后,执行零差率销售。



  此举的基本初衷有二:一是彻底切断社区卫生机构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联系;二是通过压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发生额,扩大社区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市场比较优势。



  届时,老百姓看同一个常见病,如果到社区去拿药,最少要便宜30%,最多可能要便宜40%?50%。作为对此的补偿,北京会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予以补助,其员工待遇也将由财政给予必要保障。



  梁万年透露,北京今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的财政拨款额度是每人每年4.1万元,其中,3.5万元为工资福利,6000元为奖励。



  他坦陈,今后,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会放在社区和农村,再投向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可能。



  两年淘汰赛



  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最近,40多位城八区医院院长们自发地围聚在北京郊区,足足商议了一下午,预定的沙龙晚宴也一推再推。



  在此前一内部会议上,梁万年透露的信息让城区二级医院忐忑不已:10个远郊区县的二级医院肯定要保,而且要努力地把它打造成区域医疗中心;而城八区的二级医院的出路绝对不是现状的管理。



  据统计,北京市纳入医保定点的二级医院共有122家,其中有56家分布在城八区内。北京垂杨柳医院院长何兴国预测,除朝阳、海淀等跨度较大的区域外,每区恐怕只能保一家实力较强的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



  并非危言耸听。系列新政直指二级医院:首先,政府通过资源调整挤掉二级医院,让社区卫生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直接对接;其次,原本就不充沛的财政拨款再度被削薄;第三,吃皇粮、零差率,将社区卫生机构推动发展成主流势力,政府的政策倾斜,又将使得各区域的医疗中心强者弥强。



  来自农工民主党西城区委的调研显示,目前,该区区属医院(绝大多数为二级医院)所占份额已处于从属地位,门诊量为市级医院的1/3强,住院量为市级医院的1/7,且多数陷入亏损。



  下面的两年里,这些二级医院可供选择的出路有4种:(1)下沉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有条件的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化;(3)有专科特色的,也可以转成专科医院;(4)既不能转成医疗中心,又不方便下沉到社区的,就剥离出一部分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剩余部分则考虑从事康复护理和老年病业务。



  除这四种外,还有一些途径,比如被三级医院托管、兼并,乃至走市场化道路。但是从政府层面来说,还是鼓励二级医院进入社区。梁万年说。



  改制难题



  目前,北京市二级医院尚没有一家沉入社区。而原定下发的<意见>也还摆在市卫生局的案头上,至于区县一级的具体改革方案,还要等待各方论证的最后结论。



  由于二级医院人才、设备、场地、专业等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难兼容,如果下沉,就意味着二级医院必然要在诸多因素中做出取舍。



  我们现在有470多位在岗职工,如果转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80人就足够了。那剩下的400位职工将如何安置?另外,多余的床位、设备设施又该如何处理?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一脸茫然。



  另一个让二级医院不能释怀的担忧是下沉之后的财务持平能力。



  北京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窘境可以证明这一点。来自该中心提供的概算显示:目前中心职工工资保险加上硬件设备,一年的总支出将近2000万元,但是每年财政拨款仅仅400万元左右。而在零差率销售和收支两条线的双重约束下,中心不假外力独自弥补财务亏空显然已经不现实。



  之前,卫生部在新出台的<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中也传达出明确的信号:补助经费与服务效果挂钩。



  可见,收支两条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吃皇粮,这让原本就对下沉心存顾虑的二级医院更加畏首畏尾。



  对比之下,多数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更青睐于向上走和向特色专科转型。但这一愿望实现的前提是必须获得政府支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