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京二级医院将面临大洗牌

122家北京二级医院命运正面临抉择。



  权威渠道获悉,至2008年6月底前??北京市要求二级医院在两年内完成转型。



  这项新政出台,直接呼应8月上旬北京市委常委会顺利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该项<意见>,北京将把现有二级医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专科医院及以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治疗为主的医院转型,部分综合实力较强者可发展为区域医疗中心。



  但这项改革的推行还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医护人员分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实现收支平衡等等。



  新医改方案



  北京市已经确定了新就医模式,未来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由社区卫生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和预防保健机构组成。



  在功能分割上,社区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区域医疗中心是以治疗为中心,开展疑难重症的诊疗和急诊急救服务,为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预防保健机构则面向群体,对辖区内预防保健进行业务管理、指导、监测与评价。



  区域医疗中心仅指城市大型医院、专科医院和农村地区的区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也只限于市区县疾控、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机构。如此,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二级医院在未来布局中,已经没有了坐标。



  这恰好迎合了卫生部提出的建立两级双向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医疗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总体思路。



  我们改革的核心就是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的核心是收支两条线。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称,现阶段北京市先对市、区两级卫生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使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将在政府集中采购后,执行零差率销售。



  此举的基本初衷有二:一是彻底切断社区卫生机构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联系;二是通过压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发生额,扩大社区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市场比较优势。



  届时,老百姓看同一个常见病,如果到社区去拿药,最少要便宜30%,最多可能要便宜40%?50%。作为对此的补偿,北京会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予以补助,其员工待遇也将由财政给予必要保障。



  梁万年透露,北京今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的财政拨款额度是每人每年4.1万元,其中,3.5万元为工资福利,6000元为奖励。



  他坦陈,今后,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会放在社区和农村,再投向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可能。



  两年淘汰赛



  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最近,40多位城八区医院院长们自发地围聚在北京郊区,足足商议了一下午,预定的沙龙晚宴也一推再推。



  在此前一内部会议上,梁万年透露的信息让城区二级医院忐忑不已:10个远郊区县的二级医院肯定要保,而且要努力地把它打造成区域医疗中心;而城八区的二级医院的出路绝对不是现状的管理。



  据统计,北京市纳入医保定点的二级医院共有122家,其中有56家分布在城八区内。北京垂杨柳医院院长何兴国预测,除朝阳、海淀等跨度较大的区域外,每区恐怕只能保一家实力较强的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



  并非危言耸听。系列新政直指二级医院:首先,政府通过资源调整挤掉二级医院,让社区卫生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直接对接;其次,原本就不充沛的财政拨款再度被削薄;第三,吃皇粮、零差率,将社区卫生机构推动发展成主流势力,政府的政策倾斜,又将使得各区域的医疗中心强者弥强。



  来自农工民主党西城区委的调研显示,目前,该区区属医院(绝大多数为二级医院)所占份额已处于从属地位,门诊量为市级医院的1/3强,住院量为市级医院的1/7,且多数陷入亏损。



  下面的两年里,这些二级医院可供选择的出路有4种:(1)下沉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有条件的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化;(3)有专科特色的,也可以转成专科医院;(4)既不能转成医疗中心,又不方便下沉到社区的,就剥离出一部分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剩余部分则考虑从事康复护理和老年病业务。



  除这四种外,还有一些途径,比如被三级医院托管、兼并,乃至走市场化道路。但是从政府层面来说,还是鼓励二级医院进入社区。梁万年说。



  改制难题



  目前,北京市二级医院尚没有一家沉入社区。而原定下发的<意见>也还摆在市卫生局的案头上,至于区县一级的具体改革方案,还要等待各方论证的最后结论。



  由于二级医院人才、设备、场地、专业等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难兼容,如果下沉,就意味着二级医院必然要在诸多因素中做出取舍。



  我们现在有470多位在岗职工,如果转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80人就足够了。那剩下的400位职工将如何安置?另外,多余的床位、设备设施又该如何处理?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一脸茫然。



  另一个让二级医院不能释怀的担忧是下沉之后的财务持平能力。



  北京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窘境可以证明这一点。来自该中心提供的概算显示:目前中心职工工资保险加上硬件设备,一年的总支出将近2000万元,但是每年财政拨款仅仅400万元左右。而在零差率销售和收支两条线的双重约束下,中心不假外力独自弥补财务亏空显然已经不现实。



  之前,卫生部在新出台的<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中也传达出明确的信号:补助经费与服务效果挂钩。



  可见,收支两条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吃皇粮,这让原本就对下沉心存顾虑的二级医院更加畏首畏尾。



  对比之下,多数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更青睐于向上走和向特色专科转型。但这一愿望实现的前提是必须获得政府支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