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前景广阔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增多,其应用从农产品的实用技术扩展到其他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 、高分子化工和基本有机化工 、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制药工业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在药物分析领域中,近红外光谱不仅适用于分析药物的多种不同状态,还可用于不同类型的药品,如蛋白质、中草药、抗生素等的分析 。近红外光谱更适用于对原料药纯度、包装材料等的分析与检测,以及生产工艺的监控。利用不同的光纤探头可实现生产工艺的在线连续分析监控。有关专家预测,近红外光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如在药材产地判定、有效成分定量分析、假药识别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判定药材产地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以非破坏方式从样本直接获取分析信息,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有效地避免样品因预处理所造成的微量(或次要)组分的损失以及组分形态变化,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同产地的相同种类中药材样本之间的微小差异。该技术现已用于判定人参、丹参、黄芪等药材产地。

  科研人员将原始近红外光谱图通过基线校正和方差处理,可以确定丰富信息区域与贫乏信息区域,同时截取方差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作为研究范围,这样既可减少计算量,又可保留有用的信息区域 。以黄芪作为例子,我国科研人员王平等研究了不同产地中药材近红外光谱。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从大量的片状样品中随机选样:内蒙古产77个,河南产80个。近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黄芪的标准偏差始终大于内蒙古黄芪的标准偏差,说明河南和内蒙古的地域差异对黄芪的品质影响较大。但是,若想有效地观察出不同产地中药材的近红外光谱的微小差异,还需要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相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判别。

  测定中药成分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活性组分的定量分析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及总皂苷,冬虫夏草中的甘露醇、氨基酸以及黄连中的生物碱进行测定。

  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是不连续的,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一次分析只能测定1种成分或1个参数。而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技术可以连续测定多个成分和多个参数,且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样品无需处理,极大地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技术人员只需扫描出图谱(需时大约1分钟),然后调用样品模型对待测成分进行分析即可。只要样品化学测定方法的精度高,那么近红外定量预测值精度就高。

  识别假药

  假药是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利用近红外光谱建立中药假药识别系统,能够提高假药识别的速度和识别能力,满足基层现场快速鉴别的需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已经启动了近红外假药识别系统的科研项目。拟建立的假药识别系统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该系统可先确定药品与其标签标识名称是否一致,再调用适当模型快速检验药品的质量或判别药品是否为特定企业的产品。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科研人员胡昌勤等已论证了近红外假药识别系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在药品的鉴别过程中,常采用马氏距离等指标,通过对样品光谱与标准光谱距离的定量描述,确定样本离校正集样本的差异,进而判断其归属 。此方法在对光谱匹配程度的检测和模型外推方面均很准确。将主成分分析法(PCA)与马氏距离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PCA对采集的全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  ,较好地解决马氏距离计算时波长范围的选择问题。此外,结合导数光谱等手段,还可以提高鉴别的分辨率。而且现代近红外光谱仪已经较好地解决了模型传输的准确性,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近红外假药识别模型网络系统,从而解决目前存在的假药危害问题。

  在线检测中药质量

  传统的分析技术一般采用离线分析的手段,通常需要对待分析样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存在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近红外技术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使实验室和工厂的产品分析实现在线化,可以在几秒钟内得到待测参数。与反馈控制技术联用后,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近红外光谱能够连续测定多个参数,实现绿色分析 。由于该技术可以使用低成本的光纤,拓展了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现已被用于药物合成、混合、加工、制剂、压片及包装过程的在线监控,如利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原料的湿度和大小等。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或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波长780~2526纳米的光谱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