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今年上半年医药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保持了8.2%的增速,成为近几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及非典疫情的综合影响,医药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生产增速加快、销售稳步增长、进出口增势平稳、经济效益继续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医药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医药工业生产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据统计1-6月份,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192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4.3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54个百分点,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完成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83%。二季度,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增速减缓中逆势上扬,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医药行业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情况看,拉动医药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是受非典需求增加明显的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加工业、生物生化制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其中医疗器械制造业对全行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6.02%上升至30.08%,上升了14.06个百分点,从品种来看主要是与非典防治密切相关的医疗诊断监护设备、医用消毒设备、治疗及护理设备;卫生材料制造业对全行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0.1%上升为2.0%。

  2.医药工业产销衔接状况继续好转。受非典对相关医药产品需求急剧增长的影响,医药工业产销状况一改降势,产品供大于求的尖锐矛盾亦相应得到缓解。1~6月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419.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7%,医药工业产销率为92.29%,虽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但比上年有所提高。

  3.医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重点企业盈利保持较高水平。据统计1~6月份,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4%,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2.17个百分点,工业销售利润率为9.62%,较上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上半年,24户医药行业国家重点企业实现利润3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8个百分点。

  4.进出口总额保持了一定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完成43.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2%。其中出口21.17亿美元,比同期增长16.63%;进口22.75亿美元,比同期增长34.44%。

  5.医药商业购销虽呈现增长,但多数企业出现利润负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89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3%,其中药品类购进为644.55亿元,比同期增长23.03%;中成药类购进为164.08亿元,比同期增长14.10%;医疗器械类购进为23.76亿元,比同期增长52.25%;销售总值为984.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4%,纯销售为576.31亿元,比同期增长14.45%,其中,药品类总销为708.93亿元,比同期增长20.89%,纯销售为409.92亿元,比同期增长16.95%;中成药类总销售为179.09亿元,比同期增长10.48%,纯销售为104.25亿元,比同期增长3.33%。医疗器械类总销售为25.92亿元,比同期37.49%,纯销售为18.62亿元,比同期增长2.06%。

  从地区分布看,全国31个省、市、区销售比同期增长的有26个,占83.87%;其中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1个,占增长地区的42.31%。销售额居前6位的地区依次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山东6省(市)销售总额占全国销售比重的53.80%。据析,进入4月份,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各地医药商业企业为确保防治药械的供应工作,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药商业购销的持续增长。据统计,二季度购销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5.05和13.9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类提高9.59和11.42个百分点;中成药类提高16.87和9.86个百分点;医疗器械类尤为突出,二季度购销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5.94%和75.24%,主要是相关抗非典品种如诊断监护设备,医用消毒设备、卫生材料等购销增长所致,其增幅成为拉动医药商业购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后非典时期,随着疫情的解除,部分医药商品急剧热销的状况逐步降温,并出现库存增加,医院门、急诊及住院人次回升缓慢,医院消费这一主渠道受到严重影响,各地一些重点企业对医疗单位的销售明显下降。据悉,非典对医院和医药商业造成了双向冲击,医院收入减少,经济状况不佳必然要转嫁于商业,出现回款延迟、进货量减少,价格走低,另外非典造成的不合理库存的消化处理也对医药商业形成一定的压力。

  二、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整体经济增势强劲,初步呈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势头。进入4月以后,受非典疫情影响,部分行业遭受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明显回落。面对冲击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做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松劲、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及时出台各种援救措施,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同时,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增加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西部开发和社会发展的投资。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非典的影响,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6月份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自近年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快于全国GDP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上半年,医药经济在去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药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疫情防治的市场供应。

  实现了时间过半,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完成过半的行业调控总目标。

  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据统计,2002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比1999年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也提高了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

  4.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流通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使企业面临生存或淘汰的严峻考验。因而从推动医药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权多元化、加快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发展大公司、大集团、中、小企业特色经营,推动批发企业实行代理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医药商业开展中外合资试点,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医药经济集约化等方面的全方位推进,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现代化的进程,逐步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总代理、总经销在批发企业中大范围推广,零售连锁经营从中心城市迅速辐射发展。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费用率高、利润率低依然是商业企业的“四大软肋”。据统计,2000年医药商业利润率又创新低仅为0.64%;费用率仍高达9.84%;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继续上升,有17个省市出现汇总性亏损。医药商业状况依然堪,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5.医药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竞争加剧。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非典期间零售药店相关药品、器械、卫生材料及消毒卫生清洁剂的热销,成为拉动医药商业销售呈现快速增长的又一动因。目前,各地大卖场、平价大药房相继出现,其经营成本低廉,大进大出,对现有流通格局造成较大冲击,加剧了医药零售市场的竞争。为此以连锁为龙头,以资本并购为手段,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强化品牌意识,引进特色服务,连锁总店积极发展配送功能,大幅度减少流通费用,以及主动寻求同外商合作,引进国外著名品牌,导入其经营技术、管理、发展模式,开创医药零售连锁新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不可回避且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6.农村消费市场有所启动,潜力需进一步挖掘。1~6月份,全国六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约为80亿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从销售比重来看,农村销售仅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8%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继续提高,国家对农村卫生、药品供应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争之地。

  各级医药商业企业,要把医药零售连锁延伸到乡村,促进医药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7.药品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70家158个品种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药品消费货源构成比例为:

  国产药占27.05%,其比重下降4.84个百分点,合资药占55.55%,其比重提高1.44个百分点,进口药占17.40%,其比重提高4.02个百分点。销售额居前10位的药品依次为吗丁啉片、达美康片、胰岛素针、人血蛋白针、芬必得胶囊、头孢他啶针、头孢呋辛纳针、钙尔奇D、羟氨苄青霉素胶囊、头孢唑啉针。可见,合资药品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仍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毒品、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8.药品降价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02年药价总指数为95.39,比上年下降4.61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今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又对西药199种,2200个规格;中成药267个品种,进行了调价,平均降幅达15-20%,至此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管理,建立以代表品价格为基础,各种比价系数为依据,体现优质优价原则的药品价格定价方式,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医药费用的节约。企业获利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9.综合治理是关键,阳光工程呼唤科学、规范、公正。据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两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在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的组织下,轮番进行了主动或被动的招标采购活动。招标采购范围覆盖医保目录中,所有西药、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使用量较大的全部抗微生物,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西药以及医用生物制品。各地反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消费者没有享受到招标降价后的实惠,一些药价仍居高不下;医药商业企业承受着不合理的经济负担,有些已濒于亏损的边缘;工业企业赚不到利润,甚至有的品种出现了药品一中标就死的怪现象。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工商企业应得的利润以各种费用的形式转移到招标中介机构和医院,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招标中巧立名目,乱收费用;手续繁琐,缺乏公正等问题更令企业苦不堪言。可见,药品招标采购并不是解决医药购销活动不正之风的主要手段,解决这一难题,还需从更深层的体制入手,从源头抓好综合治理。

  10.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大形势下,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的手段,从源头抓起,克服低水平重复,通过换证减少企业数量近30%。及时组织了GSP认证工作,监督药品经营企业严格内部管理、规范流通行为、依法经营。现已有3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合格。按照规定,到2004年底,全国药品经营企业都要经过GSP认证合格,否则将取消经营资格。此外加大对药品质量的抽验力度;加强对流通领域药品分类工作和药品招标采购中介机构的管理。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基础工作的开展与加强,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

  11.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据悉,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合资项目总投资1.2亿人民币,注册本8000万元,新兴与裕利的股份分别为51%和49%,合资期限为30年;合资项目以双方目前的经营范围为基础,并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品种,同时引进裕利先进的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组织国内的产品出口;兴建现代化配送中心,其目标是力争在三、五年内进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前10名做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由此可见,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9日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号,美国有1480家企业经营的2754家诊所在出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同时美国出台干细胞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为55.71%,欧洲地区占比15.98%,亚洲地区占比为24.03%。

2024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