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西药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07年展望

2006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8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9%,占医药保健品类商品进出口总额61.06%。其中,出口额为1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9%;进口额为7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68%。总体上,2006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依旧保持较大顺差,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7.63%,累计顺差额达45.68亿美元。一、西药原料药出口逾百亿

  2006年,我国西药原料药累计进出口金额为153.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7%。其中,西药原料药累计出口金额为10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61%;西药原料药出口竞争激烈导致出口价格普遍下滑,平均出口价格为2.8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37%。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日本、德国和荷兰,所占比重46.62%。

  1.维生素C出口量价双降

  2006年,维生素C累计出口数量为6.90万吨,同比减少8.13%,累计出口金额为2.31亿美元,同比下降16.07%,出口平均价格为3.35美元/公斤,同比下降8.72%。

  2005年以来,维生素C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低谷,加之基本工业成本日益增加,企业长期处于成本边缘线经营。2006年初,维生素C出口更是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

  市场逼迫维生素C生产企业不得不陆续通过减产检修缓解压力。通过一年来的适度调整,市场供需关系逐步趋于稳定。2006年下半年以来,维生素C出口价格开始小幅回升。继续理性面对市场,2007年维生素C出口局面有望趋于好转。

  2.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态势回暖

  2006年,青霉素工业盐累计出口1.48万吨,同比增长27.59%;累计出口金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3.62%;出口平均价格为10.53美元/公斤,同比增长5.3%。

  2006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态势回暖,这与生产企业适时合理调整青霉素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几年来,围绕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展开的激战致使产能迅速增加,产量连年攀升,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企业效益连续下滑。再加上生产成本的提升,至2006年年初,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缩减工业盐产能、向下游延伸产品线自我消化原料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破点。2006年,国内几大家生产企业均将产品生产线向下游延伸。目前看,这一战略初见成效。2006年以来,阿莫西林、6-APA、7-ADCA的生产量与出口量激增,既平衡消耗了工业盐产量,又开辟了下游产品市场。

  此外,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受国内部分厂家停限产和国外厂家逐步停止生产的影响,青霉素工业盐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行情。二季度末以后,尽管大部分厂家开始复产、增产,但短期内难以弥补国内外市场需求缺口,价格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总体上,保持青霉素工业盐平稳出口态势对青霉素类产品国内外市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反之,下游产品的理性发展也许是维系目前良好势头的最好出路。

  3.扑热息痛出口竞争激烈

  2006年,扑热息痛累计出口4.61万吨,同比增长16.04%;累计出口金额为1.39亿美元,同比增长6.95%;出口平均价格为3.0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7.83%。

  2006年以来,扑热息痛出口价格一直持续下滑,各企业低价竞争激烈。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及利率不断上调,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种恶性竞销难以维系市场稳定发展。再加之,印度的强势竞争压力,我国扑热息痛行业可能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二、西药制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06年,我国西药制剂进出口持续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为2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37%。其中,出口金额为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进口金额为1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贸易逆差达14.42亿美元。

  1、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06年,我国西药制剂共出口到162个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欧洲依旧是主要出口市场。前5大出口贸易伙伴分别为日本、香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所占比重达35.76%。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额同比翻番。此外,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对阿曼、巴林、葡萄牙等国的出口形势喜人。

  2006年,面对国内医药政策紧缩、医药行业利润不断下滑而全球医药生产不断向我国转移、国际药品外包生产和外购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等多重机遇挑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和压力都有所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药品出口的行列中。2006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经营企业共1181家,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190家。

  更有一些国内制药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研发、生产、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认证,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如,继无锡凯夫制药、西安千禾药业、浙江海正药业之后,2006年,上海天平制药、深圳立健药业也取得了欧盟或欧盟国家的cGMP认证,它们的制剂产品已经可以出口至欧盟高端市场。2006年底,四川科技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先后与美国赛金药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生产符合美国FDA要求的制剂销往欧美市场。

  2、跨国制药巨头分争进口市场

  2006年,我国共从4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西药制剂。欧洲仍是西药制剂最大进口市场,所占比重为70.40%。西药制剂进口五大贸易国分别为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和瑞士,所占比重高达55.92%。

  2006年,我国共有376家公司经营西药制剂进口。其中,三分之一为外资公司。众多跨国制药巨头的中国公司更是进口排名靠前,前十大西药制剂进口公司中,便有7家跨国大型医药公司,如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

  三、生化药出口增速放缓

  2006年,我国生化药累计进出口金额为9.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出口金额为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进口金额为4.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03%;累计贸易顺差1.12亿美元。

  1、肝素钠出口再创佳绩

  继2005年肝素钠出口大幅增长之后,2006年,我国肝素钠(含衍生物)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全年出口数量为113.60吨,同比增长17.14%;出口金额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7%;出口平均价为909.60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7.18%。

  2006年,我国肝素钠共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为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所占比重高达86.79%。其中,对奥地利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额同比增长197.14%。

  2、硫酸软骨素出口萎缩

  近年来,硫酸软骨素市场需求趋旺,我国生产和出口量逐年增长。但2006年,硫酸软骨素的出口却有较明显下滑。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出口数量为1787.29吨,同比下降13.00%;出口金额为0.99亿美元,同比下降39.44%;出口平均价为55.66美元/公斤,同比降低30.39%。(注:此出口数据取自海关编码:30019090)

  美国为我硫酸软骨素最大的出口市场,所占比重高达69.40%。2006年,美国因含硫酸软骨素的保健品配方调整而对硫酸软骨素需求量有所减少,致使我国硫酸软骨素整体出口水平降低。但其他重点市场,如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出口增长依旧旺盛。总体上,硫酸软骨素国际市场需求仍将逐步扩大。

  四、2007年展望,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将持续良好增长

  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预期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尤其仿制药增长速度将达到13%~14%,由此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即通用名原料药需求市场的放大。随着全球原料药生产不断向中国转移、合同定制外包生产和外购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化学原料药预计将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球通用名原料药市场份额。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外贸发展重点放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医药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出口行业,为推动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从技术、法规层面进行系统推进,以支持医药产业升级,帮助医药企业走出去。这将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乐观预期的同时,2007年出口增长仍存在一定风险。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能源价格仍将保持上涨趋势及环保成本增加,将削弱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也增加了我国医药出口中的不确定因素。

  总体上,2007年西药类商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预计全年增幅有望保持在15%以上。

  小编观点:今年西药类商品出口步伐加快,原料药中间体(APIs)是我国医药贸易中最大的一类商品,毫无疑问,中国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成长、作用和重要性会越来越显著。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