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疾病发病率和患病人群数逐年增高,我国将成为治疗性疫苗发展最具潜力的市场。 由我国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与重庆佳辰生物工程公司合作研发的“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于2003年11月进入临床研究,该产品是第一个进入我国临床的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性疫苗。它也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一类新药。
目前,该品有关的新药申请已经提交,正处于批准前状态。 而复旦大学的闻玉梅院士经过17年的反复试验,也成功研制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且被列入上海首批29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专项的“抗原-抗体复合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它可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清除病毒。现阶段,该疫苗已在北京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II期临床研究,且2~3年后有望完成全部临床研究,最快可在2007年获批投产。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显示,由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如今也正在接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
研发过程 步履蹒跚
迄今为止,治疗性疫苗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临床研究或商业推广的失败而惨遭“滑铁卢”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在一些以特殊研究对象为基础的小样本临床研究中,治疗性疫苗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但以美国这个全球最为重要的医药市场来说,至今仍未见有一例治疗性疫苗能够获得批准。
许多极具开发潜力和治疗前景的疫苗在研究过程中被延迟开发或遭遇了开发失败,这其中就包括美国CancerVax公司的Canvaxin、Aphton公司的Insegia、Progenics公司的GMK疫苗、Biomira公司的Theratope和VaxGen公司的AIDSVAX。因此,随着当前12个治疗性疫苗处于了临床Ⅲ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它们在获得批准上市前亦同样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而且,即便这些疫苗在临床开发中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进入市场,其商业销售能否成功也仍然是个未知数。以如今已上市的两种治疗性疫苗--美国Avax Technologies公司的M-Vax和Corixa公司的Melacine为例,其销售业绩均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除了这些产品仅在少数几个国家上市是主要限制条件外,有限的疗效和高额的治疗费用也阻碍了其市场的扩展,而治疗性疫苗在临床医师中较低的认同和接受率也是影响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销售的不景气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治疗性疫苗的开发也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资金投入的匮乏和制药经验(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的有限使得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亚标准状态,从而使得临床研究结果亦随之不甚理想,这必然更会为治疗性疫苗的开发蒙上一层阴影。
通用型疫苗迅速崛起
治疗性疫苗主要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个体化疫苗(亦称患者特异性疫苗或自体疫苗),即通过从患者自身组织细胞中获得相关抗原制备而来的、具有患者针对性的疫苗;另一种是通用型疫苗(亦称非患者特异性疫苗或异体疫苗),由于这一类疫苗具有特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一些容易被复制的结构,因此通常都适于大批量生产,其“现货供应”的特点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方便。 在最初开发的治疗性疫苗中,个体化疫苗的治疗优势相对突出,因为其是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的特异性治疗,不需要对提取抗原等进行较为深度的研究,且疗效亦相对令人满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化疫苗的市场劣势亦十分明显,包括其生产的高成本和低扩展性、不良反应的出现、生产中严格的无菌状态及颇为复杂的审批过程等在内的诸多因素均限制了这一类疫苗的市场拓展。 如今,随着人类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进程的突飞猛进,可大批量生产且方便使用的通用型疫苗正在迅速的崛起,其良好的疗效亦有望在未来赢得强大的商业利润。
综观现阶段处于Ⅲ期临床研究的治疗性疫苗,绝大多数均属于通用型,而在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治疗性疫苗中,个体化疫苗的数量也仅为10%左右。由此可见,如今在治疗性疫苗的研发领域,通用型疫苗正逐渐开始受到人类的重视和关注。
联合应用是未来出路
如今,人类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注于对治疗性疫苗的开发上,以期在多种抗原(包括佐剂)的帮助下能够多角度的抵御癌症或HIV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侵袭。由于治疗性疫苗通常具有比其他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少这一特点,因此其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就显得尤为突出。而联合治疗的使用,即将疫苗与其他新型治疗方法(例如初免-加强疗法prime-boost regimens)结合起来亦有望产生更好的疗效。
在较新的技术类型中,DNA疫苗和初免-加强疗法是公认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两大领域,与此同时,它们也被认为是最有望与疫苗进行联合治疗的技术。
由于将新型技术与疫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正逐渐的受到瞩目,因此,在针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合作就显得颇为重要。现阶段,全世界约有85个国家或组织已积极的投入到对治疗性疫苗的开发之中,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均未采用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方式联合进行开发,势单力薄的结果只会使得疫苗的开发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势必会延缓整个疫苗工业的发展进程。因此,疫苗开发商需要更多的透露一些其研究项目的信息,并以合作的方式加速有效疫苗的问世。
单克隆抗体树榜样
说到治疗性疫苗工业,就不得不提起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单克隆抗体工业的历史。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开发,人们最初都认为这是一个荒谬的研究,但后来最终完全成为人类可以使用的抗体。这看似顺理成章的每一步,其实在当初经历时几乎都是举步维艰。
如今,单克隆抗体工业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且有望快速增长至2010年的300亿美元。 而对于治疗性疫苗来说,尽管大多数人对其近期的发展前景仍持怀疑态度,且据预测在2010年它的年销售额未必会超过5亿美元,但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必会将治疗性疫苗推上历史高速旋转的舞台,使其与单克隆抗体工业一样,在经历最初的失望后产生同样的商业突破。
新科技推动疫苗工业高速前行
展望未来,疫苗工业很可能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演变发展、人类对抗原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了解的逐渐深入而日新月异,这其中,尤其是随着不同类型治疗性疫苗在临床应用验的积累,疫苗工业前行的步伐必然会得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
而疫苗工业技术发展的进程亦清晰可见:从最初应用单一的疫苗对失活的病毒或瘤细胞和细胞裂解产物进行治疗,到如今发展到对特异性抗原进行辨认,以建立更多高级的病毒载体、树突状细胞、偶联疫苗和抗独特型疫苗,这一巨大的转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类,疫苗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不再遥远。
现阶段,基因组学的发展掀起了人类开发通用型疫苗的热潮,这种可供大批量生产并“现货供应”的疫苗在一定时期内会弥补人类最初在开发个体化疫苗时的商业损失,也会在一定时期内缓解市场压力。而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的进行、新抗原传递技术的出现和联合治疗的效果初显,人类运用新型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性疫苗对癌症和HIV病毒感染等疾病进行治疗必将成为现实。
国内市场最具潜力
由于治疗性疫苗的创新性特点,它们将是高价入场券的产品,且一旦进入全球疫苗市场,其市场价值必将成倍增长。在全球治疗性疫苗市场中,美国是最大的市场,其次是欧洲。历史上日本是很小的预防性疫苗市场,但却有望成为治疗性疫苗产品的重要购买国。而由于具有较高的疾病发病率和患病人群数,我国将成为治疗性疫苗发展最具潜力的市场。
随着市场潜力的凸显,治疗性疫苗在国内的开发时机在日趋成熟。国家发改委日前指出,决定在2006~2007年期间,组织实施生物疫苗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并为符合产业化专项的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加速疫苗的产业化进程。而治疗性疫苗亦为该专项的重点领域之一,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治疗性疫苗产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国内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共同促成治疗性疫苗产业在国内的崛起。
目前,由我国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与重庆佳辰生物工程公司合作研发的“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已提交了新药申请。此外,闻玉梅院士研制的“抗原-抗体复合型乙肝治疗性疫苗”也完成了第一阶段II期临床研究。这些迹象都在表明,我们离治疗性疫苗越来越近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