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辅酶Q10市场前景看好

今年4月初,浙江医药的股票连续4个涨停日,其中新昌制药辅酶Q10投产是投资人看好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辅酶Q10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能激活人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人体活力等功能,医学上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将其用于营养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需求不断增长,引发了国内的开发热。

  三种工艺发酵法最有前途

  辅酶Q10原料生产的常用工艺有三种:动物细胞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动物细胞提取法由于生产效率较低,现已不用于工业化生产;化学合成法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微生物发酵法是近几年全球开发的热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生产方式。

  化学合成方法产率相对较低,且用茄呢醇制得的烯丙基化试剂是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活性不强,需分离,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我国是世界上茄呢醇生产能力较大的国家之一,有资源优势,但由于合成技术不过关,辅酶Q10半化学合成法生产规模和质量都不高。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10,无论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发酵法生产辅酶Q10已在日本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主要由协和发酵株式会社出品。目前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积极研究发酵法,但只有新昌制药已经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食品应用拉动市场需求

  辅酶Q10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以及澳大利亚。其中美国市场占到总消费能力的三分之一。在美国,辅酶Q10除了应用在医药领域外,还作为一种维生素用于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和功能性食品在超市、食品连锁店和药店自由出售。这都决定了辅酶Q10在美国的高消费基础。欧洲地区也是辅酶Q10的重要消费市场,其主要用途同样是保健食品生产。但在日本和我国,目前辅酶Q10的应用则仅限于医药领域,还没有拓展到保健品和食品中。目前,世界市场对辅酶Q10原料的需求量已经达到400吨左右,并且仍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从辅酶Q10的未来发展空间上分析,在保健品和食品方面的应用将是提高酶Q10市场需求的主要源动力。

  缺口难填日货价扬

  日本是最早是开发辅酶Q10的国家,其产量居世界首位。全球有90%的产品来自于日本。其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协和制药、日清制粉以及清渊化工等。这三家企业不仅在产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享有技术专利,从技术垄断中取得高额利润。

  我国辅酶Q10的年消费量在30吨左右,由于合成工艺技术难度高,国内生产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不够,因此有三分之二的辅酶Q10原料依赖于进口。由于国际市场上辅酶Q10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部分日本生产企业向欧美市场高端市场转移,目前仅剩下清渊化工一家还在给我国上海的信宜供货,其他输入基本断档,这也就造就了国内辅酶Q10产品奇缺的现象。辅酶Q10的进口价格(RMB)一般维持在1万~1.3万元左右,最高曾达到1.8万元。近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紧俏,以及日本目标市场的转移,国内贸易机构均拿不到货,3万~4万元左右的报价已经习以为常了。

  备受追捧新昌制药抢占先机

  辅酶Q10由于在药品、保健品以及食品中的广泛应用,对其原料的需求越发强烈,投资领域和生产企业对此品种极度看好。甚至有人分析认为,其发展态势有可能超出当年风云一时的辛伐他汀产品。许多国内企业都想来分食这杯羹,但目前仅有新昌制药和西安皓天能够批量生产,其余大部分仍然处在生产工艺研发和改进阶段。

  2004年,新昌制药采用发酵法试产成功辅酶Q10原料以来,产品尽产尽销,众多采购商持币待购,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新昌制药销售部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的辅酶Q10产品已全部被国外客户订购,所以基本不能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但新昌制药每月在增加辅酶Q10的产能,预计全部达产将实现20吨/年的生产目标。

  另据近期新昌制药公开的年报数据显示,自试产成功辅酶Q10原料以来,月产量达到1吨左右,实现产值3千多万元,毛利率达到50%以上,而国际市场目前每公斤销售价格在4000~4100美元左右。据健康网了解,采用发酵法生产的辅酶Q10原料,每公斤生产的成本在2000~2300元人民币,由此可以预计,如果2005年国际销售市场一帆风顺的话,新昌制药生产的辅酶Q10的销售利润将会取得非凡业绩。

  西安浩天是国内能够以化学法规模化生产辅酶Q10生产企业,其产品旺销海外。该公司生产的辅酶Q10,近段时期一直保持着旺销态势。据该公司寇总经理介绍,目前市场定单多,产品大部分被美国采购商直接采购。

  早在1月份的时候,河南天方药业就已经传出了采用化学法投产辅酶Q10的消息。在今年4月21日天方药业发布的公司项目投资公告中,正式宣布投资3000万元,投产年产5吨的辅酶Q10项目。另外,健康网还了解到,上海复旦大学辅酶Q10的研究成果转让给了浙江新和成制药,其方法为全合成法,预测每公斤生产成本在4000~6000元左右,将在近期实现投产。而其他企业如济南诚汇双达化工和台州市开仓化工等也在进行生产工艺研发。一时间,辅酶Q10受到国内企业的强烈追捧。

  强大的市场空缺和价格攀升带来的巨额利润,引诱着企业竞相分争。但是辅酶Q10技术壁垒很高,如果想最终获益,还要看谁能率先攻克技术壁垒、实现规模化,谁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来控制成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9日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号,美国有1480家企业经营的2754家诊所在出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同时美国出台干细胞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为55.71%,欧洲地区占比15.98%,亚洲地区占比为24.03%。

2024年09月27日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披露数据,2016-2020 年,我国近视人口从 5.4 亿人增至 6.6 亿人,全国视力问题人口占比从 39.2%升至 47.1%,近视情况严峻。

2024年09月02日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

2024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