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分析和判断中国医药商业的现状和未来

面对变化愈来愈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如何构建务实而又有竞争力的商业网络,是摆在 制药工业 面前最大的课题。为此我们应该清醒地分析和判断中国医药商业的现状和未来。

  四大因素 定局未来

  把握中国医药商业的未来格局,必须考虑国家战略供给能力;任何国家的医药储备战略都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必须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拥有绝对控制权;因此,基于国家安全因素的考虑,药品储备等政策必将影响中国医药商业的未来格局。

  国家卫生和药监政策的变化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全球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尤其是医药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医药商业未来格局的直接影响因素。200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 4.3% ,其中美国为 3.5% ,中国最新统计数据为 10.4% ;全球医药经济直逼 6000 亿美元大关,复合增长率 7.1% ,成为中国医药经济的带动因素。

  2005 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量约 2200 亿元,同比增长 21% 。

  2006 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量预计将达 2500 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长 19.7% 以上。

  2010 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量预计将达到 4800 亿元人民币,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五大处方药市场(美国 4660 亿美元、日本 810 亿美元、德国 370 亿美元、法国 280 亿美元、中国 240 亿美元。)。

  2020 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量预计将达到 9600 亿元人民币。未来 15 年,万亿的市场空间,对所有中国医药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是一个严峻考验。因为多数中国制药企业习惯于 “ 溜边 ” 、热衷于游击战,畏惧主流市场。

  所以,要把握未来中国医药商业的走向,必须清楚中国医药经济的宏观趋势,巨大的市场空间一定是与大产品、大网络、大终端紧密相连的。

  药品消耗量与国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成正比。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 80% 以上配置在中心城市, 79.1% 的农业人口没有医疗保险,农村接受过医学教育的医生只有 1.6% (数据来源:卫生部长高强 2005 年 12 月 26 日 讲话)。因此,以配送为主业的医药流通企业肯定是围绕主流医疗终端而聚散的。目前,国家正在推动卫生资源下移,但大众医疗网的形成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时期内农村医药市场规模仍将很小。

  未来中国医药商业结构一定程度上仍将取决于国家医疗资源配置政策。短期由于受医疗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这一客观现实决定,所以,主流医药商业仍将集中在这些资源周围;但从长远来说,医疗服务公平性失衡、宏观效率低下的状况将得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8 年在全国基本推行; 2010 年实现新农合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未来的 5 ~ 10 年,围绕新农合的医疗终端将形成一批配送商业,这部分新农合医药配送商最大可能是龙头商业的延伸。因为从提高行业效率和推动行业集中度的产业政策来看,新农合部分资金在决策端即被各地寡头瓜分完毕。

  新农合医疗政策必将导引中国医药商业走向纵深,但不会改变行业走向集中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城市社区医疗网建设也将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 制药工业 的商业网络选择,短期必须围绕中心城市的医疗终端,远期必须紧跟国家的医疗政策,随新农合医药配送商一起走向纵深市场。但是,应该明确的是,任何时候医药主流市场都在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势地区,全球市场结构概莫如此。

  国内医药商业经过 10 年的残酷竞争,毛利率从过去的 8.6% 快速下降,有些地区已经下降到 4% 以下,中小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陷入亏损境地,行业收入和利润加速向少数企业集中。形成这种局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除了行业既往格局散乱、竞争手段落后、管理粗放、集中招标采购等因素以外,还有下列因素。

  1. 超过 5000 家 GMP 改造的生产企业、近万家 GSP 认证的流通企业,投入了过千亿的改造资金,医药行业全方位的产能过剩已经来临: “ 资本水泥化 ” 问题严重,大量新建的厂房闲置着, 40% 以上的口服制剂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而 2008 年前后将是行业 GMP/GSP 项目五年贷款的大限。

  2. 高质量的研发成果少,近三年 2 万多仿制药批文,使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竞争失去理性,掠夺式的招商在缩短处方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也加速了医药流通行业的混乱。

  3. 盲目涌入医药行业的资本要突围,突围必将集中体现在成本上,最终在质量上爆炸。 “ 亮菌甲素 ” 与 “ 欣弗 ” 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经销商和患者一样成为直接受害者。

  未来 5 年,可能是中国医药商业领域的 “ 第四纪冰川 ” 期。此间,大批商业将由于没有利润而迅速死亡,商业企业数量将会从万计锐减到千计;而 5000 余家 制药工业 也将会因为下游商业客户的巨变和其他因素,大批 “ 累死、渴死 ” 在竞争的路上,能够存活的不会超过千家(行业戏言:现在 制药工业 每天死两家)。

  所以,要把握未来中国医药商业的走向,必须清楚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因素。其中,市场竞争只不过是最表面化的那一层,真正的竞争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甚至更深远的背景。

  残酷竞争 谁将胜出

  医药商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目前,医药商业销售额前 10 名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商业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只有 24% ,但利润总额占比已经达到 72% ,利润率达到 1.23% ;而剩余的占有 76% 销售份额的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仅为 0.22% ,其中大批企业已经处于亏损境地,而正是这种微利或亏损,给行业内强势企业带来了快速扩张的历史性机遇。行业内强势企业将在最近一两年内发动新一轮的快速扩张,主要目标是抢占国药控股系统、九州通、五大联盟以外的 “ 准空白 ” 市场份额(因为这些市场目前的拥有者在竞争中生死未卜,所以称之为 “ 准空白 ” )。

  从国际医药商业发展历史可见,未来商业巨头必将是:

  第一,极强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合理管理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诸如业态模式、物流、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必须以费用和利润为管理中心。

  从营业利润率和费用率看,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浙江英特为生命力较强的企业,其费用率仍呈下降趋势。

  第二,战略明晰,高速扩张

  在强者恒强的医药商业竞争环境中,从绝对数量来看, 2005 年国药控股主营业务收入近 200 亿,九州通业务收入也跨过 100 亿元,两家公司的规模效率不断体现。

  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的战略布局来看,二者都在中国经济最活跃、医药商业最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首都经济圈布下重兵;并且在各自的空白区域,双方也在加紧通过收购或以开分公司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从费用率变化、主营收入规模和主营收入增长率等指标来看,两家公司也明显优于其他同行。就两家而言,国药控股拥有任何同行都无法比的背景资源,而九州通则因其体制拥有任何同行都无法比的效率优势;所以,国药控股和九州通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未来的医药商业批发巨头。

  当然,是否已构建符合未来疾病谱和健康观念的产品线是更重要的议题。但这里只讨论中国医药商业的格局,区域性纯销、特殊品种的小经销商不在此论。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新格局已基本清晰。

  1.“ 中央军 ”—— 国药控股, 2005 年 200 亿,龙形初现。

  2.“ 地方军 ”—— 五大联盟(北京医药股份、上海医药股份、广州市医药公司、天津太平、重庆医药股份),联盟规模达 280 亿;以科伦医贸为首的四川医药物流联盟于 8 月 3 日 的哈尔滨药交会正式亮相,川内规模达 87 亿,在科伦工业背景的支撑下,何时出川已无悬念,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南京医药、浙江英特等巨头盘踞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 民营军团 ”—— 九州通, 2005 年过 100 亿,羽翼已丰,形成展翅之势。

  4.“ 海外军团 ”—— 海王、日美健、永裕等 “ 狼形 ” 已显。

  5.“ 未来黑客 ”—— 2006 年5 月12 日 ,“ 海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有限公司 ” 被正式批准,这个神秘莫测的海虹电子商务,将是未来模式的重要代表,也许颠覆就从这一天开始。

  总体来看,国药控股和九州通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已经全面铺开,并各自形成战略性局部优势,两家公司的业务仍然处在高速增长当中。在战略上,五大联盟与南京医药、四川科伦、浙江英特、浙江华东、海王银河、桐君阁、东盛英华等已远远落后。

  这些商业航母都是未来行业游戏规则的真正制定者,任何一家制药企业如果无视与之合作,就不会有未来的活路。制药企业应该在变化中调整自己的客户结构,以期与未来市场结构相对接。

  我国医药企业热衷于游击战、热衷于走边、热衷于强调国情,蔑视战略判断,往往导致战机丧失,将主流市场拱手让给外资。然而,全球化不再是一句空话,游击战是一种原始积累的好手段,但绝不是未来的生存战略,更不是未来的发展战略!

  经济总量决定市场总量,你决定取哪一类市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你能活多久。因此,无论是现实生存,还是要决胜未来,首先都必须看清趋势,然后稳扎稳打去构筑基础。未来五年或十年,伴随行业的高速发展,剧烈震荡将是市场的主要特征。对 制药工业 来说,是否拥有坚实的市场基础 —— 即你是否已经构建好支撑未来战略目标的主流网络(主流商业、主流医院与主流连锁)、驱动主流网络的骨干队伍,才是决胜的关键因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