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5年上半年西成药进出口形势分析及发展

■ 形势分析

  西成药出口与西药原料药出口相比有很大不同,西药原料药出口面对的是国外制药企业,且目前大部分是以食品添加剂或饲料添加剂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受限制的情况比较少。而西成药出口直接面对的是国外患者,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危,任何一个国家对西成药的准入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虽然目前我国可生产的西成药有4000多个品种,一些新型制剂技术如控释、缓释技术等在西成药生产中也已广泛应用,但与西药原料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中出口比重过半相比,西成药出口始终难有大的突破。从2000年到2004年的5年中,西成药累计出口金额为11.64亿美元,而同期西成药累计进口金额为47.83亿美元,累计贸易逆差高达36.19亿美元,尽管西成药出口增速从2003年起有了较大提高,但对外贸易逆差仍在逐年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国西成药出口虽然增速较快,但与进口相比,贸易逆差仍未有大的改观。

  一、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仍然较大。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我国西成药出口较快增长,出口额达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9%,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52个百分点,但比同期西成药进口增幅低4.26个百分点,西成药出口金额占同期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2.43%。上半年,西成药进口金额为7.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25%,贸易逆差达6.01亿美元。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七成,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两成,边境小额贸易和政府援助占一成。

  二、出口集中度高,“三资”企业与外贸公司比重各半。

  200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44家企业经营西成药出口,出口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4家,出口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三资”企业与外贸公司各占一半。其中,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中化宁波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位居上半年西成药出口金额排名前5位。

  三、亚洲仍是最大出口市场,对大洋洲出口高速增长。

  上半年,西成药共出口到143个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大洋洲是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45.02%、20.05%、13.23%。西成药出口的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对上述五大区域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8.86%。其中对澳大利亚出口增势喜人,出口金额由去年同期的332万美元提高到今年以来的2218万美元;我国对瑞士、安哥拉的出口也增长较快。

  四、欧洲是最大进口市场,从拉丁美洲进口增长较快。

  上半年,我国共从42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西成药(从非洲没有进口记录),欧洲是西成药最大进口市场,所占比重高达72.63%,德国、法国、瑞士、美国和日本是西成药五大进口贸易伙伴,所占比重达52.08%,占据西成药进口的半壁江山。全国共有272家企业经营西成药进口,其中上海殊力基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位居西成药进口金额排名前5位。

  五、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面临诸多问题。

  1.我国的制药工业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以仿制为主的路,97%的西成药为仿制药,创新少,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因而造成西成药出口结构不合理,粉针剂占绝大部分,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口服剂类药品所占比重偏低;抗生素类制剂较多,其它品种较少,缺乏品牌。

  2.西成药在国外注册困难较大,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注册手续烦琐,费用高昂,当地经销商不愿代理品牌弱的中国药品;加之对各国医药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这些都让国内医药企业知难而退。

  3.我国目前有医药生产企业4000多家,数量多,规模小,良莠不齐,综合实力弱,影响了出口竞争力。

  ■ 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西成药对外贸易的现状,建议采取“两结合”策略,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与仿制相结合。

  1.要加大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力度,鼓励和支持国外大型医药公司到国内投资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项目,特别是鼓励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临床医院的研究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开发新产品,以提高我国西成药的技术水平。我国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在合资、引进先进技术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开始向国外出口大型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2.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医药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利用国外的先进设备、研发能力和优秀人才,生产在国际上适销对路的西成药,通过合作提高我国西成药的研发能力。

  3.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国外制药企业的科研经费一般都在年销售收入的10%,像瑞士罗氏公司更是达到15%,而我们企业普遍不到5%。我们要在继续扩大西药原料药出口的同时,积累资金,加大研制新药的经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创出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打入国际市场。

  4.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创新与仿制相结合”对我国医药企业来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捷径,在不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可以仿制一些专利刚刚到期的比较新的药品,在仿制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渐过渡到自主研发新药。

  5.要积极加强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如埃及需要治疗糖尿病和肝炎的药品,埃及政府曾强烈要求中国政府提供帮助。这就是机会,我们可以借助政府经济外交,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并在有关国家加快注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9日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号,美国有1480家企业经营的2754家诊所在出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同时美国出台干细胞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为55.71%,欧洲地区占比15.98%,亚洲地区占比为24.03%。

2024年09月27日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披露数据,2016-2020 年,我国近视人口从 5.4 亿人增至 6.6 亿人,全国视力问题人口占比从 39.2%升至 47.1%,近视情况严峻。

2024年09月02日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

2024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