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铝型材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业与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行业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动向研究》
2、主要法规、产业政策及行业标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铝型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范了行业发展秩序,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壮大。
序号 |
时间 |
文件名称与发文部门 |
有关行业的主要内容 |
1 |
2017 年 |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 |
在轻质高强材料方面提出重点发展“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的新原理与新技术,先进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熵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
新型轻质材料/结构一体化、智能化、柔性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2 |
2017 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016 版)(国家发改委) |
将“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等产品,电容器铝箔,亲水,特薄铝及铝合金箔材,半凝固态铸造加工的铝和铝合金材,高强度铝合金锻件”列为鼓励发展产品。 |
3 |
2016 年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战略咨询委员会) |
2025 年汽车年产销规模达 3500
万辆,单车用铝量超过 250 公斤,占整车质量超过 20%;2030 年汽车年产销规模达 3800 万辆,单车用铝量超过 350 公斤, 占整车质量超过 30%;通过轻量化技术发展,实现2025 年、2030 年汽车分别减重 30%、40%的目标。 |
4 |
2016 年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重点提出加强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发展。在十项重点任务中提出“突破超高强高韧 7000 系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及大规格型材、2000 系铝合金及铝锂合金板材工业化试制瓶颈,系统解决铝合金材料残余应力、关键工艺参数控制范围优化、综合成品率与成本控制问题,提升新型轻合金材料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开展高强汽车钢板、铝合金高真空压铸、半固态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研究”。 |
5 |
2016 年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显示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绿色印刷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
6 |
2016 年 |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 |
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耐损伤铝合金薄板、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厚板、挤压材和锻件,三代铝锂合金板材和挤压型材,水陆交通运输用高耐蚀铝合金板材、高强可焊大型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高性能铝合金汽车面板,汽车防碰撞系统用泡沫铝结构件,汽车发动机和内部结构件用铝合金精密锻件和铝硅合金压铸件,石油钻探用高强耐蚀铝合金管材等”。 |
7 |
2016 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 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务院) |
着力发展乘用车铝合金板、航空用铝合金板、船用铝合金板、大尺寸钛和钛合金铸件及其卷带材、精密电子铜带、铜镍合金板带材、镍合金卷带材、高性能铜箔、超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高端电子级多晶硅、核工业用材、高性能硬质合金产品、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满足先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的需求。 |
8 |
2015 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国家发改委) |
提出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重点发展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的车身、零部件和整车;突破整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和车用级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在线编织、模压成型,镁、铝合金真空压铸和液压成形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展轻量化材料加工及整车、零部件成型生产和检测能力建设。 |
9 |
2015 年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财 政部) |
对铝加工材等产品出口实施零税率。 |
10 |
2015 年 |
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汽车生产企业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功能设计,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绿色环保材料和易于拆解、利用的部件,应用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易于回收利用的绿色制造技术;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 |
11 |
2011 年 |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 |
将高性能铝合金、铝合金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焊接技术、大型复杂构件成形技术、铝车身及零部件列入重点发展领域。 |
行业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5237-2017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8478-2008《铝合金门窗》、工业型材国家标准——GB/T6892-2015《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等。
二、行业发展情况
铝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质量轻、高导电性、高导热性、可塑性(易拉伸、易延展)、耐腐蚀性等优良特性,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尤其在节能环保领域体现出其独到价值。
铝与其他主流金属材料的对比情况如下
特性 |
铝 |
钢 |
铜 |
密度 |
密度低(2.7g/cm3) |
密度较高(7.9g/cm3) |
密度较高 (8.5-8.9g/cm3) |
比强度 强度/密度) |
高 |
较高 |
一般 |
加工性能 |
加工性能好,可通过挤压生产型材 |
加工性能一般,必须通过机械加工或焊接实现复杂形状 |
加工性能一般,必须通过机械加工或焊接实现复杂形状 |
耐腐蚀性 |
难以腐蚀,在空气中自然形成防腐蚀的氧化膜 |
容易腐蚀 |
在湿度高、酸或碱性介质下会产生腐蚀 |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及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铝及铝合金的绿色环保性能也正在被社会广泛认可,其应用规模快速增长。我国现代化铝型材工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截至 2016 年我国铝加压企业超过 900家。
从整个铝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产业链前端的铝土矿行业主要为以矿产资源为导向的开采型行业;氧化铝与电解铝则是以标准化加工为特点的制造行业。而处于产业链中端的铝加工行业需要根据下游应用行业的不同,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技术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是一个应用导向的行业。

铝型材是通过对铝合金铸锭进行加热、挤压、表面处理等工序,生产得到的具有不同截面与表面的铝合金型材,广泛用于建筑、汽车轻量化、交通运输、自动化设备、消费电子、电信通讯等下游领域。
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铝型材易于加工、表面涂装或与其他物料组合使用,可用作门窗、幕墙、支架、商业建筑室内装饰等一系列用途。其中,铝合金门窗是重要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之一。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
以铝合金门窗为例。
由于寿命长、耐腐蚀、材料易回收和再利用率高等优点,我国铝合金门窗得到广泛的应用。预计随着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和新房建设带来的增量需求以及旧房改造与更新换代带来的存量需求不断扩大,铝合金门窗的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并带动铝型材需求的同步增长。
城镇化带动市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 58.52%,年均增长率约为 1%;而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 30%-70%的区间属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因此,预计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现有的城镇化速度,并保持相应的新建建筑需求。另外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房地产业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为 20.9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2%。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建筑仍将为建筑铝型材提供稳定的下游市场。

另一方面,存量建筑改造规模更为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的数据测算,2017 年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为 680 亿平方米,其中约 40%在 2005 年之前已投入使用。目前,该部分建筑已使用 15 年或以上,对门窗等装饰结构的更新改造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时间推移,门窗等结构进入更换期的既有建筑也会不断增加,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房屋竣工面积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汽车轻量化市场
汽车的日益普及,使汽车燃油消耗、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峻。在全球,汽车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总排放量的 21%,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年产量迅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 2,780.92 万辆。

据研究表明,汽车燃料约 60%用于负荷汽车自重,汽车乘用车每减重 100kg 能节油 0.39L/100km。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消耗可降低 6%-8%,从而使排放降低 5%-6%;同时,可使加速时间减少 8%,制动距离减少 5%,轮胎寿命提高 7%,疲劳寿命明显提升。

相比钢材,铝合金具有质轻质优的特点。一方面,铝合金密度只有约2.68g/cm3,仅为钢的 30%,使用铝合金替代钢材可有效减轻汽车重量;另一方面,铝合金在强度、导热性各方面均满足替代钢材的要求,且耐腐蚀能力优异、易于循环利用,使铝合金替代钢材具有可行性。
面对严峻的环保压力,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油耗标准,通过不断趋严的标准引导汽车环保升级。以欧盟、日本为例,其 2020 年油耗限值目标相比 2015 年分别下降了 20%、17.14%。

在此背景下,基于铝合金的汽车轻量化成为减轻电池负担、增加续航里程的有效途径。目前,铝合金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架、底盘、防撞梁等部件,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上值得期待。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汽车将在 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分别达到较 2015 年减重 10%、20%、35%的目标。为完成该目标,我国汽车单车用铝量也将持续增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