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现状:发展景气度不高 多方面创新有望改善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收供给侧和环保影响较大,行业亏损面较高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政策的深入发酵,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影响不断深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对行业产生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5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为4999家,受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压力,行业企业数量相对于2013年11034家,减少了54%左右。截至到2018年5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企业数量为1265家,虽然,亏损企业数量在逐渐减少,但亏损企业所占比重达到了25.30%,每4家企业就有一家处于亏损状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与亏损企业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7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存货为7125.90亿元,当年产成品为2475.80亿元,相对于上年均有小幅度的减少。截止到2018年5月,行业存货为6837.90亿元,产成品为2422.30亿元。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存货与产成品情况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存货与产成品情况

年份

存货(亿元)

产成品(亿元)

2013

8427.97

2673.99

2014

7903.11

2826.61

2015

6749.90

2490.60

2016

7219.50

2549.20

2017

7125.90

2475.80

20181-5

6837.90

2422.3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总额为63818亿元,相对于2016年减少了0.97%, 2018年5月行业资产总额为59160.50亿元,负债总额为38534.30亿元,资产负债比为65.14%,说明行业运行情况良好。从往年数据来看,资产负债比在逐渐下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行业逐步规范,运行情况有望不断改善。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与负债总额情况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与负债总额情况

年份

资产总额(亿元)

负债总额(亿元)

资产负债比(%

2013

62638.33

42252.89

67.45

2014

64873.71

42819.37

66.00

2015

65546.50

43718.70

66.70

2016

64445.10

42901.70

66.57

2017

63818.00

40902.00

64.09

20181-5

59160.50

38534.30

65.1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到2015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当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收规模为646605.70,较2014年75028.45亿元减少了13.89%,同期利润总额为525.50亿元,较2014年1647.15亿元减少了68.10%。随后2016年,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增长的态势,2017年行业营收规模为67429.60亿元,同比增长了22.4%,利润总额为3419.4亿元,同比增长了177.8%。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收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3-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多方举措并行,通过创新发展改善行业现状

        面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必须加快发展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按照总量适度、精品扩大、消耗下降、重组加快的原则,继续对产品结构、工艺结构进行整体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采用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彻底改造黑色金属行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1、以创新思维理念加快延伸产业链。

        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指导。结合聊城具体情况,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化解产能过剩,谋求新的动力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提升传统工业的有效途径。对于钢管、薄板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两化融合”和“机器换人”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消除产能过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国制造业2025”等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品出口,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快谋划一批具有潜力的投资大项目,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引领大发展,以大发展谋划大转型。建立循环型产业链,加大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向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2、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产业布局,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内部整合我市钢铁企业,引进外部资金的增资扩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等状况,合理规划,积极开拓资源、能源市场,通过投资经营、收购、控股、风险探矿等方式,抢占矿山资源,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的方式,与国内外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3、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降低产品出口的依存度。依托国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和实力,通过创新改革,调整国内需求结构。通过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销量,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实力。       

        4、严格统一执法监督,强化技术环保门槛。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耗大户。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积极淘汰落后的炼钢耗能高的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耗。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从技术上来讲,美国、印度等均以电炉炼钢为主,我国电炉占比仅为20%,电炉生产工艺与世界差距较大。因而,去产能不只是静态的减少同质化的过剩产能数量,更应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不断提高制造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使供给侧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技术落后、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应作为退出重点,无效、低效产能应尽早退出。

        5、明确政府定位,为市场主导的去产能提供支持和保障。

        完善市场主导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削减技术落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的钢管、轴承产能,这是市场经济自我调整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顺应市场、推动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去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的工作。在市场主导的去产能攻坚战中,政府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可以起到关键性的助推作用。一是缔造公平统一的竞争环境。保证各钢管企业在统一的法规制度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无论所有制、无论大小、在各项奖补和处罚政策上均应一视同仁。让企业在同一片天空下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二是适当鼓励和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鼓励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对主动退出产能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三是高度关注社会保障。职工安置是去产能最难的环节,企业要通过挖掘内部潜力,采取培训转岗等方式,缓解职工分流压力。政府要与去产能企业联合做好职工的培训、再就业等托底工作,尤其注意在思想上的疏导和帮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近年来,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的供应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产量为64.7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138.08万吨,较2019年翻了一番。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近年来,受益于扩大内需、稳定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及储能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铜需求,铜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铜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了11427.8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319.2

2025年01月16日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镁合金在3C行业应用相对而言更成熟,这也是3C行业本身发展较为成熟有关,加之3C产品本身较小,其体量也没法跟汽车相提并论,2024年上半年,3C用镁合金市场规模约为7.21亿元。

2024年12月28日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成长,我国高硼硅玻璃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34亿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铜矿砂和精矿量达到2754万吨(品位未知),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高达60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4年1-8月我国铜矿砂及其精矿累计进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3.2%;进口金额44640.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8%。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内铷铯市场中,中矿资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近20年来,随着对铯铷应用新领域的开发成果,中国铯铷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推动了铯铷金属产量的增加。

2024年11月22日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国内需求因经济刺激计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市场预期经济复苏,2024年3月海外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提升,并且呈现加速上涨。美国制造业PMI为50.3,为近两年的新高值,欧洲的制造业PMI连续呈现3个月环比上升,达48.4%,国内制造业自3月起,也出现同步回升,对于铜价上涨无疑形成一波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及建筑业、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等是锌的主要需求行业。其中,基建占比31%,房地产占比24%,两者整体耗锌量超过50%,对锌的需求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部分则是交通工具、家电等。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