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行业企业数量达到3304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为368,亏损比例为11.1%。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非金属矿物制品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截止2018年5月我国非金属矿采选行业产成品达到110.3亿元。具体如下:
1、建材行业
环保加码,供给收紧推动全产业链价格上升
行业有几个大的趋势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个大的趋势就是环保加码,环保加码对整个建材行业产业链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得建材各个子行业的供给收缩,比如玻璃行业 2017 年 11 月,沙河地区 9 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玻璃产线放水停产,日熔量共计 6200 吨,占全国在产产能的 4%,停产的生产线不仅对华北市场本身产生较大冲击,价格上涨 70 元/吨,库存下降 110 万重箱;也使得以往沙河地区玻璃南下情况缓解,华东、华南、华中区域的玻璃价格顺势上涨,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这是环保治理带来的直接关停,还有很多是排污标准等提高,带来的企业运营费用的上升,倒逼中小企业逐渐自动退出或者生存艰难,包括水泥、玻纤、塑料管道、耐火材料等行业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环保治理加码带来的供给收缩。所以各个子行业产量增长的放缓甚至负增长,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叠加了供给收缩的影响。供给收缩更重要的意义是价格的上涨,而且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价格上涨。从建材行业各个细分子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动情况来看,水泥、玻纤两个行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高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上升,而其他子行业价格上涨都没有覆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重资产企业由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产能输出转变,国内龙头全球化进程加速
第二个大趋势是重资产企业开始由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已经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在生产线规模、能耗、自动化水平、良品率等多个维度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简单的产品输出由于运输半径、贸易保护等因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国内龙头的重资产企业都开始自己全球化的布局。福耀玻璃产品从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直到在美国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密歇根州设立的工厂形成汽车玻璃的完整产业链,并在俄罗斯设厂辐射整个欧洲。正所谓平凡的公司各有各的平凡,而优秀的公司总有相似之处。中国制造的优秀企业都在走出去,海螺、福耀、信义等各领域的龙头都开始将自己的丰富经验输出到国外,成为全球化的龙头企业。
轻资产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利用品牌、渠道优势开始多元化协同发展
第三大趋势是轻资产企业都开始利用自己现有渠道、品牌协同多元化发展。轻资产企业销售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壁垒,像北新建材、东方雨虹、伟星新材、三棵树、兔宝宝等都开始利用现有渠道、现有管理经验等开始向可以协同发展的领域进军。我们认为扎实的渠道、品牌的认可度、管理能力可以认为是企业的 1,有了 1,就可以开始向后面加 0。比如伟星新材向防水、前置净水器领域的拓展;东方雨虹布局保温、建筑装饰涂料、砂浆等业务;北新建材提供矿棉板、金邦板外墙屋面系统、内外墙环保涂料、岩棉防火保温节能环保建材全套解决方案等;。不管是从海外的发展经验还是国内上下游的经验来看,品牌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渠道、管理优势,实现多品类的协同发展是未来趋势,也为这些龙头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的空间。
扩产冲动被抑制,产品价格变动周期有望延长
第四大趋势扩产冲动被抑制,下游产品价格变动周期有望延长。2002-2012 年价格完成一个涨跌周期的变动
历时较短,只需要 3 年左右,那个阶段一方面下游需求弹性较大,另一方面,市场扩产冲动较强,市场一旦好转,迅速有产能投放,使得价格回调。而一旦大家扩产冲动被价格抑制,需求弹性一旦起来,又会迅速拉动价格上涨。而 2012 年后,过剩产能问题较为严重,需求又长期低于前期增速,导致行业出清时间较长,直到 16-17年,地产好转叠加供给侧改革,使得价格持续上涨。经历行业四年的长期低迷,众多企业扩产冲动被抑制,行业更加理性;第二,环保监管趋严,排污不达标的生产线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第三,等量替换政策的严格执行。在供给弹性减弱的背景下,价格变动周期拉长是必然趋势,受益于环保、等量替换等政策较以往更加严格执行,供给不会迅速扩张,使得水泥玻璃等价格有望高位维持。
2、玻璃行业
供给方面,2017 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 7.9 亿重箱,同比增长 3.5%。2017 年底,全国在产浮法玻璃生产线228 条,较上一年减少 8 条,在产浮法玻璃产能 8.96 亿重箱/年,同比下降 1.86%。由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持续同时叠加环保政策,玻璃产能得到有效控制。2017 年 11 月,沙河地区 9 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玻璃产线放水停产,日熔量共计 6200 吨,占全国在产产能的 4%。2017 年 12 月上旬,河北沙河地区 13 条玻璃生产线被撤销已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并要求实施停产,其中浮法生产线为河北鑫利 600 吨一线、600 吨二线、800 吨三线,涉及产能 2000 吨,但目前仍维持正常生产。沙河地区停产的生产线不仅对华北市场本身产生较大冲击,使得当地价格累计上涨 70 元/吨,库存由 500 万重箱快速下降至 390 万重箱;也使得以往沙河地区玻璃南下情况缓解,使得华东、华南、华中区域的玻璃价格顺势上涨,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
2018 年初,工信部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平板玻璃项目延续原办法的置换比例,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需置换淘汰的产能数量按不低于建设项目的 1.25 倍予以核定,其他地区实施等量置换。虽然置换比例延续了原办法,但对用于置换的产能限定更加严格。
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加强,浮法玻璃行业燃料逐步从以煤炭、煤焦油、石油焦、重油为主,转变为以天然气为主。从 2011 年开始,广东地区就开始了天然气逐步取代煤焦油的过程。到 2017 年,环保治理加码,山东、安徽等区域生产线燃料由煤气改用天然气,天然气为燃料的产能占比大幅提升至 48%。煤改气后,吨成本上升约 300 元左右,河北地区的玻璃原片价格过去长期保持全国较低水平,一方面是巨大的产能和相对不足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沙河地区多用煤为燃料,成本低廉。如果全部煤改气后,区域成本优势降低,竞争格局或将重构。
需求方面,房地产是平板玻璃的主要需求端,占需求的 75%左右。其次是汽车领域和出口,都占总需求的10%左右,剩余的需求主要来自光伏、电子、医学等。2017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幅 7.0%,上一年度为 6.90%,增速小幅提高 0.1 个百分点;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 7%,上一年度为增加 8.10%,新开工面积增速小幅下降。需求温和增长。从历史上看,2015 年地产中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增速均为负值,施工面积和投资增速也出现明显下滑,汽车产量增速也处于历史低位,相应的 2015 年玻璃产量也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历史另外两次玻璃产量增速的明显下滑出现在 08-09 年以及 12 年,同样也对应了地产和汽车需求的下滑。
价格方面,2017 年全国玻璃价格均价 75 元/重箱,较 16 年提高 11 元/重箱,成为 2010 年(95 元/重箱)和 2011 年(83 元/重箱)以来的历史第三高位。第四季度受沙河产能因环保问题集中关停,以及工程商担心环保政策赶工的影响,全国玻璃价格继续攀升,1/2/3/4 季度全国玻璃均价分别为 72、73、75 和 79 元/重箱。2002到 2012 年十年间玻璃价格涨跌周期较短,价格低点和产量增速的低点基本重合。而 2012 年以后玻璃价格的涨跌周期被明显拉长,2012、2013 年由于产能的扩张,玻璃价格在当时的相对低位盘整;2014、2015 年价格由于下游需求尤其是地产需求的萎缩的进一步下滑,创出历史新低;2016、2017 年一方面受益于地产需求的回暖,一方面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环保压力等供给减少,同时受到纯碱等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推动,使得玻璃价格逐渐提升,目前处于近五年来的新高,但与 02-12 年三个周期高点仍有差距。
成本方面,2017 年国内纯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同时创下 2006 年以来的新高,全年均价同比上涨 20%左右。2016 年底纯碱价格开始暴涨,短短两个月上涨 35%,2017 年伊始,纯碱市场又上演暴跌行情,从 8 月份开始价格再度大涨,12 月份纯碱价格再度大跌,年内振幅近 60%。市场的炒作、纯碱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博弈导致了纯碱价格的大幅波动。成本的高企也推动了浮法原片价格的上涨,预计 2018 年纯碱价格不会再延续之前暴涨暴跌的行情,原片企业成本压力减小,盈利空间有望改善。另外,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石油焦和天然气也均出现了上涨,涨幅 20%。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未来玻璃行业供给侧相对收缩将成为长期趋势:第一,经历行业四年的长期低迷,众多企业扩产冲动被抑制,行业更加理性;第二,环保监管趋严,排污不达标的生产线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第三,等量替换政策的严格执行。在供给弹性减弱的背景下,玻璃价格变动周期拉长是必然趋势,预计本轮玻璃价格上涨周期仍有一定上行空间,同时受益于环保、等量替换等政策较以往更加严格执行,供给不会迅速扩张,使得价格有望高位维持。
3、水泥行业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2017 年全国水泥产量第二次出现负增长,累计水泥产量 23.16 亿吨,同比下降 0.2%。全国累计熟料产量 14 亿吨,同比增长 1.24%。与以往缩量价跌不同的是,2017年受环保加码、错峰生产等影响,供给侧明显收缩,同时叠加矿山治理、煤炭价格上涨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水泥行业价格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行业整体库存低位运行,价格持续提升,尤其是进入旺季后,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42.5散装水泥全国平均价格从年初最低327元/吨上涨至年底的430元/吨(不含西藏),涨幅31%,全国均价接近 2010 年的历史最好水平。长三角地区一度冲高至 600 元/吨,对整个长江流域价格都起到拉动作用。
从行业供需层面来看,供给端来看,2017 水泥行业加快推进落实“去产能”目标,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环保政策趋严、错峰停窑时间的拉长和范围的扩大形势下,使得水泥行业供给端得到了良好的调控,而环保政策趋紧也是导致下半年水泥涨价的主要推手之一。2017 年全国新投产熟料合计设计产能约 2046 万吨,同比 2016 全年下降 20%,预计 2018 年将延续下跌趋势,2018 年全年新增熟料产能有望控制在 1000 万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2017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63.17 万亿,同比增速 7.20%,增速同比下降 0.9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7.31 万亿,同比增速 14.93%,增速同比下降 0.78 个百分点;2017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幅7.0%,上一年度为 6.90%,增速小幅提高 0.1 个百分点;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 7%,上一年度为增加 8.10%,新开工面积增速小幅下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