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自 2007 年苹果(Apple)发布 iOS1.0 以及 2008 年谷歌(Google)发布 Android1.1 以来,以智能操作系统、智能人机交互、手机屏幕显示、应用处理器技术以及电池、充电等技术为代表的多项智能设备关键技术取得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也不断涌入市场。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中普及率最高、形态最多样、需求量最大的典型产品,载体作用不断上升。
智能手机的广泛覆盖不断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通过互联网对各类手机应用及服务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持续加深。而 2013 年谷歌(Google)眼镜、三星(SAMSUNG)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发布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硬件创新的突破,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认知也不断提高,当年即有超过 50%的消费者对健康监测和健身追踪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产生浓厚兴趣。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4.37 亿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4.71 亿台,预计到 2019 年将达到 18.62 亿台,2016-2019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以达到 8.19%,增长相对平稳;相较而言,2015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0.77 亿部,2016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1.02 亿部,预计到 2019 年将迅速增长到 2.15 亿部,2016-2019 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7.97%,增长较为快速。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形成,此类产品核心零部件也更加趋于精密化、复杂化。在此背景下,MIM工艺的应用前景日益明朗,目前该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卡托、摄像头圈、按键、连接器接口、内置结构件、表壳、表扣等消费电子产品外观结构件的制造。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 MIM 制造零部件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47.6 亿元人民币和 10 亿元人民币。根据该机构预测,预计 2018 年全球 MIM 制造零部件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60 亿元和 28 亿元,2015-2018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8.02%与 40.95%,显示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未来,随着上述产品出货量的逐年增加,该细分市场对 MIM 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扩大。同时,苹果(Apple)、三星(SAMSUNG)等消费电子巨头也正在不断拓展 MIM 产品在其智能产品中的应用,这也将引领其他手机企业规模化应用该产品,从而进一步带动 MIM 行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欧美等智能手机市场的日益饱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受到全球智能手机企业的重视,加之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字,2012 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54 亿部,2016 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 5.22 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69%,增长平稳。
相较而言,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近年来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4 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 22 亿元人民币,2015 年已经达到125.8 亿元,两年内增长了 5.72 倍,且预计 2014-2018 年我国智能腕带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05.73%,发展速度较快。
与此同时,MIM 工艺在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以苹果(Apple)生产的 iPhone 手机为代表的高端电子产品对 MIM 产品的应用日趋广泛,大大带动了其他智能手机企业纷纷应用 MIM 产品。目前,国内的知名手机品牌商如华为、OPPO、vivo、小米、魅族等已经在卡托、摄像头圈、LED 圈、按键等外观结构件中采用 MIM 零部件,而 MIM 工艺也已经在表壳、表扣、底壳等可穿戴设备零部件方面得到了大批量的应用。
随着 MIM 工艺在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和愈加广泛,加上苹果(Apple)、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等知名企业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优化、升级产生的强烈示范带动效应,MIM 工艺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为 MIM 产品的市场增长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选择 MIM 工艺来制造复杂的精密零部件产品,整个 MIM 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出现更加快速的增长。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笔记本与平板电脑、汽车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扩大应用,MIM 产品市场布局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朝着大屏化、轻量化以及功能的强大化、富厚化方向发展,如今智能手机尤其是大屏智能手机正不断抢占消费电子市场,导致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需求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 1.58 亿台,较 2014 年下降 8.94%,2016 年较 2015 年下降 6.03%,降幅有所缩小;而同期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也出现了下滑,2015 年出货量为 2.06 亿台,较 2014 年下降 9.71%,2016年较 2015 年下降 15.31%,降幅有所扩大。
为了应对智能手机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和平板厂商不得不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例如在商务办公、医疗、教育等领域加快布局,以保证自身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针对智能手机在便携性上的优势,许多笔记本和平板厂商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在处理器、电池续航等方面的硬件配置,并选用更加轻便的工艺技术来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及使用的便携性,而诸如超薄风扇等先进 MIM 产品恰恰符合了该市场未来发展的技术需求。
目前,MIM 工艺在笔记本及平板电脑领域主要用于风扇、转轴等零部件的配套,总体来说 MIM 产品在该领域的应用规模仍然较小。然而,笔记本及平板电脑的轻薄化、轻量化趋势已经得到体现,MIM 产品的应用将进一步推进轻薄化、轻量化的发展。
未来,随着笔记本及平板电脑其他零部件对 MIM 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即便笔记本及平板电脑出货量出现回落,MIM 在该领域也将呈现零散应用向规模化应用的发展趋势,从而促使 MIM 产品需求快速释放。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MIM 工艺作为一种无切削的金属零件成形工艺,可大量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甚至减轻零件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及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受到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汽车产业已经大量采用 MIM 工艺生产一些形状复杂、双金属零件以及成组的微小型零件,例如涡轮增压零件、调节环、喷油嘴零件、叶片、变速杆、齿轮箱、车锁、传感器、安全气囊、安全带调节器、点火开关、倒车档、活动车顶部件、助力转向部件等。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 MIM 工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公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的日益完善,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升级等诸多因素带动下,我国汽车需求不断增长,进而带动汽车产量同步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6 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 2,819.31 万辆,2009-2016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75%,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未来我国汽车需求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国际上每辆汽车的粉末冶金制品使用量,在欧洲是 14 公斤,日本是 16 公斤,美国是 19.5 公斤。而国内汽车的 MIM 产品使用量只有 5 公斤左右。可以预见,在汽车产量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未来 MIM 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医疗器械领域,MIM 工艺生产的医疗配件有着很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大多数精密医疗器械对配件所需要的小型、高复杂度、高力学性能等要求,近年来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手术刀柄、剪刀、镊子、牙科零件、耳科零件、骨科关节零件等。
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当今世界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根据 EvaluateMedTech 的统计数字,2015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3,903亿美元,较 2011 年增长了 350 亿美元,2011-2015 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2.38%;而2015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3,080 亿元人民币,2011-201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0.31%,远超全球增速。与此同时,该机构预测 2020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到 4,775 亿美元,2015-2020 年全球复合增长率约为 4.12%,预计增长持续平稳。
实际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经历了 30 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完备、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基础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多种医疗器械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2010-2016 年,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和进口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9.19%和 11.62%,进出口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可以预见,随着医疗器械领域的快速发展,MIM 产品在该领域的应用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随着笔记本与平板电脑、汽车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扩大对 MIM 工艺的应用规模,MIM 产品的市场布局也将趋于更加多样化。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