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电解铝工业阶段性发展分析。虽然我国电解铝的产量、消费量居全球之首,然而我国的人均铝消费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和产品结构仍需要提升,在当前的背景下,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等问题愈显突出,巳经引起政府部门与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成为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我国的电解铝产业目前己形成巨大规模,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量、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解铝产业大国,在全球铝产业中具有突出的影响力。
虽然我国电解铝的产量、消费量居全球之首,然而我国的人均铝消费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和产品结构仍需要提升,在当前的背景下,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等问题愈显突出,巳经引起政府部门与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成为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通过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己经成为我国电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阶段
我国电解铝工业从 1953 年起步,经历了 60 年的风雨历程,至今已经连续九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953 ~ 1980年为初始阶段; 1981 ~ 2000 年为鼓励发展阶段;2001 年迄今,为高速发展阶段。
图 我国电解铝产量变化走势图
第一阶段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自建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1953 年我国电解铝工业正式起步,1957 年全国电解铝产量上升至 2. 89 万吨。
1958 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铝的重要地位,并对电解铝产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电解铝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59 年至 1960 年,兰州铝厂、山东铝厂电解铝分厂、包头铝厂和郑州铝厂电解铝分厂相继建成投产,加之其后建成的贵州铝厂、青铜峡铝厂和连城铝厂,我国在 70 年代中期形成了八大电解铝厂的生产格局。解放初期直到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电解铝生产以满足军工需要为主,直至 1970 年代末,全国铝产量未能突破 40 万吨,铝的消费量在50 万吨以下。改革开放后铝消费转向民用,国内的铝消费从此开始急速增长,我国成为全球铝的头号消费国。
第二阶段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可自改革开放至 21 世纪初这段时间。这个阶段也是我国电解铝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促进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1982 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提出了“优先发展铝”的方针,使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空前重视,电解铝产能也获得了快速释放提高。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铝的需求大量增加,电解铝一度成为短缺商品,很多电解铝企业都在大力寻求新技术、新方法改进工艺以扩大产能。截至 1992 年,我国电解铝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了 109 万吨。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电解铝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 8%,而到 90 年代时则达到了 13%,主要产能集中于河南、山东等地。2002 年开始,我国己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当年电解铝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 17. 2%。随着中东部地区电解铝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局势逐歩显现,政策的拐点也随之而来。
第三阶段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从 21 世纪初至今。随着第二阶段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快速发展,电解铝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负面因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2003 年我国电解铝产能达 826 万吨,较 2002年同比增长 50. 1%。河南、山东两省产能占比已经达到 34. 9%。全国电解铝产业分布己经完全偏向中东部。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爆发后,“三驾马车”拉动不足,铝价暴跌,电解铝行业经受了致命打击。2010 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房地产、高铁、电力等行业高速发展,带动了铝行业的需求扩增,同时电解铝新一轮投资热也随之而来。
2014 年我国电解铝产能约 3670 万吨,产量为2806 万吨,主要分布在山东、新疆、河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各地区电解铝产量如图。
图 2014 年我国电解铝产量分布
参考资料《中国电解铝产业专项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