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潜力分析

        内容提示:在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中,各种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 五个降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的绝大部分热量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 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 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15 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变化,每次的能耗曲线均呈“滑梯式”下降走势。第一个15 年,主要着重第一、二载能体的工序节能、单体设备节能;第二个15 年,主要着重以流程优化为主的系统节能,包括连铸、喷煤、一火成材等新工艺,以及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采用能源的“梯级利用、高效转化”等措施; 分析下一个15 年应是能源高效转化,能量流智能调控、集成匹配优化,以能源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能源结构、用能方式系统优化的新阶段。

        2012-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我国钢铁企业流程节能潜力分析:

        在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中,各种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 五个降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的绝大部分热量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 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 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从能源转化功能的角度,系统分析钢铁流程中的能量流代谢过程,可以发现能源利用的潜力依然很大: 冶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有效能量仅占28. 3%,而转化为余热余能的占71. 7%,达到14. 34GJ /t,折合490kgce /t。过去,国内钢铁企业关注工序能耗的下降,特别是一、二类载能体单耗的下降,也关注了过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但在余热余能的高效转化、余热余能回收的高效利用方面关注度不够,潜力依然很大。

        据对国内20 家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调查,2005 年这些企业余热资源平均回收率为25. 8%,其中产品显热回收率为50. 04%, 烟气显热回收率为14. 92%,冷却水的显热回收率只有1. 90%,各种渣的显热回收率仅为1. 59%。而国外先进国家对余热余能资源( 包括副产煤气) 的回收率已达到90%以上,如日本新日铁达到了92%。

        分析影响节能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钢铁流程中产品形成技术的开发和主流程的资源保证及管理,而较忽视产品形成过程中能质转化价值及技术的开发和管理,忽视能质转化及传递、使用过程的耦合匹配。恰恰是这些能质转化技术直接涉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因而造成过程运行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重,其实质是资源、能源的流失。

        ( 2) 钢铁流程各生产工序基本上都是余热余能的阈值工序,在工序无热“阱”,工序回收的余热余能效率低,且数量不足。

        ( 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载体多样、分布分散、衰变快、不可储存、稳定性差、数量和质量差别大,集中回收利用难度大。

        ( 4) 钢铁企业传统的余热余能回收方式忽视回收能的质量,以低参数热风、热水、蒸汽等为工质,回收效率低,且受能量品质低、衰变快、不稳定、用户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低,甚至造成回收后又放散的无效状态。

        ( 5) 钢铁企业以钢铁产品生产为主的工艺,能量指标体系设置裕度大,指标优化技术落后,能量输送、转化、使用时耗损大,缺少集成优化智能控制手段。

        ( 6)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理论研究滞后,能源高效利用、转化的关键装备技术、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依赖进口,缺乏集成创新。回收热能贬值严重、能效低,甚至还有大量高、中、低品位余热余能尚没有形成有价值回收利用的手段。

        ( 7) 钢铁企业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均是优质化工合成原料,并且作为副产物其成本较低。钢铁企业化工合成功能有待深度开发,并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价值和资源。

        我国钢铁企业在用能结构、用能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主要表现在:

        ( 1) 钢厂用能以煤炭为主,占83. 49%,大量使用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导致过程能量损失严重。如某钢铁企业使用蒸汽状况: 每年产生及消耗蒸汽500 余万t,折合55 万tce; 其构成为0. 8 ~ 1. 35MPa 占22%、0. 5 ~ 0. 8MPa 占37%、0. 3 ~ 0. 5MPa 占28%、小于0. 3MPa 的还有13%。从蒸汽管网1. 4MPa 到用户通过减压降至0. 5MPa,火用损失达12. 8% 以上。可见能源转化效率低、使用效率低,优化提高能效的潜力巨大。

        ( 2) 钢厂在能源介质配置、转化、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大量存在能量、能质、能级用户不匹配和高质低用、低质不用的问题,远未实现“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存在的问题包括: 高品质蒸汽节流减压为低品质蒸汽使用,用燃气干燥物料,用高品质燃气烘烤,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混合用于工艺加热,蒸汽喷射抽真空精炼,水淬高温炉渣,高温烟气湿法除尘等。

        ( 3) 能源流远未实现“动态、有序、高效”运行。能量流从“无序”到“有序”,管理潜力很大。并且工艺过程指标裕度大,转化效率低、回收能质低、用户不匹配,系统能效潜力很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内铷铯市场中,中矿资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近20年来,随着对铯铷应用新领域的开发成果,中国铯铷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推动了铯铷金属产量的增加。

2024年11月22日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国内需求因经济刺激计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市场预期经济复苏,2024年3月海外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提升,并且呈现加速上涨。美国制造业PMI为50.3,为近两年的新高值,欧洲的制造业PMI连续呈现3个月环比上升,达48.4%,国内制造业自3月起,也出现同步回升,对于铜价上涨无疑形成一波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及建筑业、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等是锌的主要需求行业。其中,基建占比31%,房地产占比24%,两者整体耗锌量超过50%,对锌的需求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部分则是交通工具、家电等。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2024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产能供应过剩下,导致企业库存增至高位,企业采用降价以达降库目的。2024年1-6月,国内玻璃行情呈现先跌→后涨→再下跌的走势。预计2024年下半年,浮法玻璃市场需求或阶段性好转,但持续性或显一般,产能维持偏高位运行下,价格或将先涨后跌。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近年来,随着小型及旧式工厂倒闭、节能减排、及新环保法的实施,电镀行业扩张速度相对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镀市场规模约为1681.6亿元,2022年增至1752.7亿元,同比上升4.23%,2023年增长至1822.9亿元。

2024年10月23日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我国钨行业的供应主要包括原钨生产以及再生钨两部分,原钨产量占比较高,近年来波动较为明显,2023年我国原钨产量为7.7万吨,较上年增长10%,再生钨近年来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3年产量为1.08万吨,因此2023年我国钨金属总产量为8.78万吨,2024年上半年总产量为3.83万吨。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近年来随着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锡行业亦正在朝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20年以来受疫情、供求影响,锡价格波动较大啊,导致锡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3年我国锡行业市场规模为374.25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0年以来金属加工液产业需求上涨带动,我国工业制造等产业的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液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81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