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四季度产业集中度没有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投资环境更加复杂,铁矿石国际来源垄断
第一章 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政策环境
一、金融紧缩政策对钢铁行业影响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解析
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频繁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出台次数之频繁、力度之大,均是近几年之最。
6次加息
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6次加息。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档次利率相应调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这是在近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银行信贷增长过猛、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的背景下,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07年央行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于2007年6月5日起开始执行。这是央行2007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4月29日)仅20天的时间。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包括此次上调,自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10次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14.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二)中金亿解析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偏负面,对大型钢铁企业影响相对较小。
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经济周期性、资金密集型行业,政府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其影响总体偏向负面,但对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影响有差别,对大型钢铁企业负面影响相对小。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增加钢铁企业资金成本,但有助于推动行业内企业分化重组。钢铁行业属于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在固定资产和日常资产流动方面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很大。加息对钢铁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企业资金成本,增加了利息等财务费用的支出。对于钢材贸易商来说,加息提高贷款成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降低贷款可获得程度,因此货币紧缩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商资金短缺。如果贸易商采取谨慎贷款态度,均衡后市风险,减少订货量,那么钢材流通速度将放慢,甚至出现流通渠道不畅的局面,这将导致钢铁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增大,资金周转缓慢,管理成本增高,企业效益下降。资金成本压力可能会有效推动钢铁行业内企业进一步整合分化。一些资产质量优良,负债率较低的龙头钢铁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于大型钢铁企业的长足发展无疑是利好。
其次,抑制银行超量放贷,有利于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对于中国钢铁行业而言,超量放贷也是导致中小型钢铁产能快速增长、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央行上调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将对商业银行超量放贷的行为起到较好的抑制性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助于压缩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促进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向优化产业结构,向大规模、具有高精尖产品的项目转移。这将有助于淘汰一些负债率较高的小钢铁生产企业,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减缓钢铁行业产能,钢铁市场供给的增量将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三,抑制下游行业需求,影响钢材价格和钢铁企业收益。建筑用钢占我国钢铁需求一半左右,钢铁产业需求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点,而加息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从而对钢铁需求增长有抑制作用。但从上半年来看,房地产业仍然维持旺盛的市场需求,房屋销售指数和销售价格都在不断攀高。在这种背景下,加息政策对于房地产业的抑制作用其实不如想象中的大。贷款利率提高会对一部分中小开发商带来资金压力,但是对综合实力强、融资渠道广泛的上市公司来说影响较小。因此,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上半年建筑用钢市场需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影响的主要是建筑用钢的增长速度,而且影响程度不大。以生产高附加值、具有稳定战略客户的龙头钢铁企业受此影响更小。
总体上来看,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价格高企,紧缩货币政策短期内没有给钢铁企业带来太大负面影响。但由于目前经济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下半年央行将会继续采取加息等紧缩性政策。持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会对下半年钢材市场供求、价格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再次下调
12月26日,国务院税则委员会一则通知,打破了钢铁行业多日的宁静,虽然进入四季度我国钢铁出口呈现出明显回落,特别是钢坯出口连续4个月低于50万吨,11月份我国钢坯出口更是下降到了16.65万吨。
2008年将对木浆、焦炭、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生产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并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调整实施。调整后2008年的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次并没有公布征税变化的细节。
财政部公布08年关税细则,钢材出口关税大幅上调。12月26日,财政部公布了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细则,部分钢材、金属矿砂、铁合金等金属类资源性产品出口税率较大幅度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进口关税税率则从2%下调至1%。其中,钢坯、生铁加征至25%,煤制焦炭及半焦炭不论是否成型提高至25%。从煤、褐煤或泥煤蒸馏所得的焦油及矿物焦油,不论是否脱水或部分蒸馏,包括再造焦油提高至15%。镍矿砂、钴矿砂及其精矿等金属矿砂出口税率由10%提高到15%。部分不锈钢产品出口关税也由10%调至15%。
中金亿点评:近年来由于低端钢铁出口骤增引发了不少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也使国内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进一步调整钢材出口关税,有利于加速淘汰产能优化产业,促进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p#第一章 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1#e#
(一)四次调整出口退税
07年度国家四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政策。
进入2007年,国家分别于4月15日、6月1日、7月1日降低了大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并对钢铁初级产品、半成品和部分钢材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如此频繁的进行出口关税政策调整,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从国家频繁调整钢铁产品出口关税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钢铁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环境问题日已成为全球各国的问题,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必须承担起节能减排,改善地球环境的任务。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节能减排被列为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钢铁行业作为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大行业,我国绝对承担不起全球钢铁生产基地的重任。降低钢铁产品出口是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最直接体现。
(二)控制初级产品出口
国家将进一步严格控制钢铁初级产品及半成品出口。本次钢铁产品出口关税调整,其中调整幅度和范围最大的,要属钢坯、生铁等钢铁半成品及初级产品。由于这些初级产品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产品(消耗了冶炼过程中最大的能源和资源),国家必然要给予严格限制。如果25%的出口关税还控制不住生铁和钢坯的出口,那国家还将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其目的就是将生铁和钢坯的出口控制在零水平。
2008年我国生铁、钢坯出口将在07年的基础上大幅下滑,其中钢坯出口下降到100万吨以内(2007年预计出口650万吨),生铁下降到50万吨以内(2007年预计出口70万吨)是可以“期待”的。
(三)“有保有压”的关税政策
虽然本次钢铁产品出口税率调整幅度较大,但国家在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了各产品的不同。生铁、钢坯等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大幅上调出口关税税率,上调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普通盘条、钢筋、带钢产品均上调5个百分点出口关税,而合金和不锈钢盘条本次基本未进行税率调整。而本次出口税率调整幅度最大的就属焊管产品,其中所有普通焊管均加征15%的出口关税,调幅达到15个百分点。
从本次出口关税调整明显发现,国家调整出口方面是采取“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
一是严格限制钢铁初级产品和半成品的出口;二是降低普通长材的出口数量,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限制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具体包括普通盘条、普通钢筋、普通焊管等;三是严格控制普通带钢及焊管制品的出口,这进一步吻合了国家产业政策,逐步淘汰窄带钢生产线;四是国家仍鼓励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出口,比如不锈钢、无缝管、冷轧系列钢材等仍保留原来的出口退税政策
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H型钢产品,由于产品分类的原因,H型钢产品归入型材大类,目前执行10%的出口关税税率。H型钢作为型材中的重点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当前应将H型钢进行重新分类,以区别对待。
(四)钢铁产品出口走势影响
对于本次出口关税调整,进一步见证了国家对于控制钢铁产品出口的决心。预计2007我国钢材出口将达到6200万吨左右,而随着出口关税政策的显现,预计2008年我国钢材出口将会大幅回落。2008年我国将减少2000万吨钢材出口,而一旦钢材出口下降,必然带来国内资源压力的增加。
2008年我国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2008年将新增加3000万吨粗钢产量,而这一增量只占到全国产量的5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可以确定的2008年新增粗钢产量是6000万吨,这绝对是保守的估计。2007年在国内外强力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粗钢消费增加量预计为5000万吨,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必然将面临出口回落和产量增加的双重压力。
虽然本次调整的是半成品及低附加值钢材产品的出口税率,但钢铁产品之间具有敏感的传递效应,2008年钢铁产品出口下降将是所有钢铁行业面对的问题。
钢坯方面:2006年11月份钢坯加征10%关税之后,12月份我国钢坯出口即环比下降了近100万吨,此后数月均在低位徘徊,即使在国际市场极好的情况下,钢坯出口也未出现超过前期高点的情况,并且下半年萎缩更为迅猛,由此来看,出口关税影响重大。本次钢坯出口关税调整到25%,这表明政府下决心要杜绝钢坯出口,未来,我国普碳钢坯出口将基本停滞。而不锈钢坯料和合金钢坯料加征到15%之后,其出口也难有作为。
建材方面:07年螺纹钢出口关税在加征到10%之后,近两个月出口量一直在20多万吨徘徊,明显低于前期正常的40-50万吨出口量。线材产品目前月出口量在30万吨左右,较前期正常的50-70万吨出口量也下降明显。螺纹钢和线材出口关税本次加征到15%,意味着出口成本将再增加200元/吨以上,如此,未来建筑钢材出口不仅要低于07年上半年的出口量,甚至还要低于2006年早期的出口量。
#p#第一章 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2#e#
窄带和焊管:作为低附加值产品,我国焊管出口已经引发较多国家的贸易摩擦,07年我国对焊管实施取消退税,现在又大幅加征关税,动作力度相对较大。带钢在国外使用本来就不多,与焊管关税一起调整到15%之后,二者出口将会继续萎缩。
热卷和中厚板:本次热卷和中厚板出口关税未作变动,继续按5%执行,表明国家对钢材出口仍有一定保留,并非要完全封杀钢铁出口。另一方面,热卷和中厚板仍有一定的附加效益,且近几年设备投入较大,适当出口对国家和企业仍有裨益。自年中加征5%关税之后,热卷和中厚板出口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相当的强度,11月份我国热卷和中厚板出口量较10月份还有所回升,这表明热卷和中厚板是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品种,同时,作为可再加工产品,比建材对关税的承受力要大的多。如此看,只要08年国际市场需求强度保持不变,热轧板卷的出口就仍将保持相当的强度。
冷轧及其它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目前继续保持5%的退税,07年以来出口总体平稳增长,随着国内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预计08年出口将继续增长。
从07年下半年的国内钢材市场表现看,我国已经走过了靠国际市场拉动和出口带动的阶段,下半年在出口大幅缩减的情况下,钢市依然表现出强劲上涨的趋势。因此,目前我国钢材市场已经进入到需求拉动和原材料制约的新阶段,出口的带动力已经减弱,并且这一局面在08年基本不会得到改变。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而需求又依然十分强烈,特别是螺纹钢等建筑钢材本身对出口的依赖性就不强,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所以,在短期内,本次关税调整对当前市场影响并不大,但是,长期来看,由于出口之路被进一步封堵,在市场不好时,少了一个泄洪渠道,对市场价格的攀升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第二节 全国钢铁行业运行分析
一、钢铁行业运行分析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钢材需求旺盛,钢材出口继续增长,钢材价格上扬。在钢材出口、国内需求旺盛以及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2007年国内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2006年年底相比,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上涨36.3%,为2004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
(一)钢铁产量
2007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为44783.2万吨,同比增长16.7%。全年产量预计可达到49000万吨,比06年增长17%,钢铁增长速度连续3年下滑。
经过2006年调整,2007年钢铁工业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1-10月投资1981.61亿元,同比增长14.5%。08年仍有一批项目投产或达产,如鞍钢、邯钢、马钢等500万吨规模项目,初步估计08年钢铁生产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达15%,粗钢产量对应为56300万吨。
虽然钢铁产能释放动力依然较为强劲,但是抑制产能释放的有利因素亦不断积累。首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实施力度加大。8月底已关闭落后炼铁能力969万吨、炼钢产能873万吨。不仅如此,首钢、安钢等钢厂约700万吨产能也将于2007年年底关闭。随着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等配套政策的出台,08年钢铁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钢铁产能得以有效压缩。
(二)钢铁行业利润
2007年是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双旺盛”的一年,我国钢铁产量、钢铁出口总量和钢材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钢铁需求增幅将低于2007年。而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增长幅度不太可能超过2007年。
#p#第一章 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3#e#
(三)产业集中度
2000年,中国前10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总量的50%。按《冶金工业“十五”规划》要求,2005年提高到80%以上。实际上,中国钢铁产业2002和2003年前10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总量分别为42%和37%,产业集中度明显降低。2006年末,钢铁行业共有企业6686家,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粗钢产量最高的前4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中国仅为18.5%;而日本达75%以上,欧盟为72%以上,美国为61%。截至2007年前8月,产量前10名的钢铁集团合计产钢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仍然只有34%。我国钢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现有钢铁生产企业7373家。
2006年,全国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4,目前产能在500万吨的钢铁企业全国也只有21家。而发达国家钢铁产业高度集中,如韩国浦项钢铁厂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65%;日本5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75%;欧盟15国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直接导致了钢铁行业诸多问题的出现,如产业布局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项目盲目投资、单位能耗高、市场无序竞争等。而纵观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兼并、重组始终是钢铁产业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最基本途径。因此,在未来只有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兼并重组,才能解决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问题,才能摆脱我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才能解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四)淘汰钢铁产能
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截止2007年11月末,共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940万吨、炼钢能力1521万吨。其中,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四省已全部完成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国家发改委还同时与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等在内的十八个省份签订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书。到2010年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8917万吨、炼钢能力7776万吨,特别是2007年要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706万吨、炼钢能力3820万吨的目标任务,涉及企业共计573家。
山西省是第一批签订责任书中任务最重的省份,责任书中淘汰1000万吨炼铁能力的目标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900万吨,与此同时,又主动淘汰了未列入责任书的1195万吨的落后炼铁能力。按照首钢搬迁的总体要求,年底也将关停400万吨炼铁、炼钢能力。
2007年底是国家明确规定的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的关停淘汰时限。按照2007年4月份河北省与国家发改委签订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书,2007年年底前,河北省需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98万吨,落后炼钢能力519万吨。河北省落后炼钢能力已全部完成关停淘汰,落后炼铁能力完成关停淘汰260万吨,尚有138万吨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关停。
截止到12月20日,山东省向国家承诺的2007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全部完成,共淘汰掉17家企业的炼铁生产能力248万吨、炼钢生产能力370.6万吨。自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会议之后,山东省政府与有关市政府和企业层层签订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并令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分赴各地对关停和淘汰工作进行督查,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进。同时,对17个家相关企业涉及的14746名职工,进行妥善安置和分流,确保了职工情绪稳定,企业平稳运行。
(五)钢铁价格
上半年,受钢材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出口价格上涨拉动,国内价格平稳上涨,6月底钢材价格比06年年底上涨9.1%。
下半年,尽管钢材出口逐月下滑,但是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暴涨,钢铁成本不断攀升,加之钢材需求强劲,钢材价格大幅走高,12月底钢材价格比6月底上涨25.5%。2007年国产铁精矿平均价格为985元/吨,比2004年上涨了34%,但钢材价格却未同步上涨。尽管钢厂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效率化解了一部分成本压力,但是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使钢厂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进入第四季度,因成本过高,一部分中小钢厂不得不减产。但是,由于钢材需求旺盛,减产的结果导致供应趋紧,又把价格不断推高,导致第四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六)品种走势
长材强,板材相对较弱。2007年12月中旬,建筑钢材上涨了48.2%,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中板上涨35.6%,热轧卷上涨23%,冷轧板上涨12.5%。
#p#第一章 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4#e#
不同的涨幅充分反映不同品种的供求状况。由于近几年轧钢工序的投资大部分是集中在板材投资上,导致近两年板材资源增速远远超过建筑钢材增速。建筑钢材供应压力较小,有时还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冷轧板、镀锌板供应压力始终未能得到缓解,因此建筑钢材成本传导能力高于板材,涨幅超过板材。
(七)国内外钢材价差
在限制钢材出口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作用下,2007年钢材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同时,钢材出口对国内钢铁市场和钢铁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弱化。
2004年以来,国产钢材替代进口、增加出口,有效化解了钢铁生产快速增长带来的供应压力。2004年钢材净进口减少2267万吨,占当年粗钢增产的45%;2006年净出口增加3420万吨,占粗钢增产的49%;2007年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变化,全年净出口增量占粗钢增产的比重下降到26.45%。
2007年,CRU北美指数上涨5.1%,欧洲指数上涨1.3%。国内涨幅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钢材价格逼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如中国与韩国市场螺纹钢价差由一季度的90美元/吨缩小到12月份的25美元/吨,热轧卷由50美元/吨缩小到5美元/吨。差价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