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钢材市场前十月市场形势分析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我国钢材市场形势开局良好,呈现出新的特点。



  消费需求再上台阶



  今年以来,与钢材消费有着密切关系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耗钢产品产量、钢铁产品出口等都保持了较高增长局面,有些还创下历史新高。如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2%,工业增加值增长17.2%;主要耗钢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24%;钢材出口量增长81%。



  在经济增长再次提速大格局的支配下,今年中国钢材消费规模将跃上4亿吨新台阶,全年消费量达到4.4亿吨,比上年增长16%。



  钢铁产品出口增速惊人



  今年,中国钢材消费结构中,出口势头非常强劲。据海关统计,1至10月累计,全国钢材、钢坯、生铁、硅铁等产品的出口总量为41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8.5%。其中钢材出口量3284万吨,增长91.5%;钢坯出口量706万吨,增长15%。虽然前不久有关部门实施了抑制钢铁产品出口措施,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受内外价差和已签合同的影响,钢铁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10月份钢铁产品出口量为545万吨,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预计全年钢铁产品出口量将逼近或者突破5000万吨,大大超出先前预期。



  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在世界主要钢材出口国中,中国钢材出口量排在第9位,2004年上升到第6位,2005年上升到第4位。从2005年全球钢材出口3强的排名顺序来看,俄罗斯出口3020万吨,日本出口3018万吨,乌克兰出口2641万吨。预计今年上述国家的钢材出口量不会有太多增加。如果今年中国钢材、钢坯、生铁、硅铁的出口量达到5000万吨,中国就将成为全球钢铁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4000多万吨,甚至5000万吨的钢铁出口量,表明中国钢铁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这也是当前全球产业调整和分工的大趋势。同时,4000万至5000万吨的出口量,仅占中国钢铁生产量的10%左右,这是国内能源、运输和环境可以承受的。这反映了中国在获取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地位后,又在稳步向钢铁产业强国靠近。



  虽然今年中国钢铁净出口增长速度惊人,并将成为全球头号钢铁产品出口国家,但与4亿至5亿吨的国内消费量相比,出口需求仅占中国总需求的很少部分。中国钢铁工业面向国内消费的局面不会改变。



  国内生产再创新高



  今年是中国钢材产能释放较多的一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的强劲势头,扩展了产能消化的新空间,成为国内钢材新增资源继续大幅增长的主导因素。据统计,1至10月份累计,全国钢材产量380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8%,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钢材产量达到或超过4.5亿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几乎占全球年产量的1/3。



  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钢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前10个月累计,薄板、镀层板(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比增长50%左右,呈现“井喷”增长局面。而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如钢筋、盘条等增幅在20%左右,明显低于钢材总量的平均增长水平。



  进口采购量明显减少



  中国钢材产品的竞争能力,突出表现为大量替代进口资源,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采购力度的明显减弱。据海关统计,1至10月份累计,全国进口钢材155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9.1%;进口钢坯33万吨,下降70.6%。这已是连续第3年大幅度下降。按照目前趋势发展,预计全年钢材和钢坯的进口量不到2000万吨,仅为2003年进口量的4成多。



  尽管钢材进口量大幅度下降,但受国内产量的强劲增长的带动,新增资源仍然呈现高水平增长局面。据中商钢材监测预警系统计算,1至10月份累计,全国钢材新增资源量为396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6%。预计全年钢材新增资源量将达到4.8亿吨,比去年增长20%左右。



  市场价格高位震荡



  总体来看,今年中国钢材市场产能过剩,价格压力较为沉重。虽然长期合同离岸铁矿石价格再次上涨19%,能源、物流、工资等成本因素也有提高,但钢材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仍然低于去年,以高位震荡为主调。从全年市场变化情况来看,两节期间(元旦、春节)价格低位运行;3月份后供求关系改善,市场行情逐步回升,特别是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鼓舞,一度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进入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产能大量释放,以及国务院办公会议后抑制投资过热政策取向明显,全国钢材市场行情转向全面跌落,特别是板材价格跌幅较深,达到了两位数。



  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中心城市钢材价格指数比6月末下降10.5%。另据有关部门测算,1至10月份累计,全国流通环节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



  后市展望



  预计今年后两个月钢材供求关系较为宽松,价格行情季节性走低。一方面新增产能大量释放,比较前10个月有增无减。另一方面,进入11月份后,北方地区室外施工陆续停工,建筑钢材消费力度明显减弱。从宏观层面来看,针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抑制举措。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对于4季度的钢材消费,肯定不会是一个利好因素。近期全国钢材市场出现降温局面,已经显示了这种迹象。同时,前不久国家调低钢材出口退税税率,并增加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对于钢铁产品出口的抑制效应也将在4季度显现,主要出口产品板材首当其冲。上述季节因素与政策因素在4季度交会,很可能出现效应叠加,并引发贸易商后市看空,减少冬储,从而压迫钢材价格跌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国内需求因经济刺激计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市场预期经济复苏,2024年3月海外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提升,并且呈现加速上涨。美国制造业PMI为50.3,为近两年的新高值,欧洲的制造业PMI连续呈现3个月环比上升,达48.4%,国内制造业自3月起,也出现同步回升,对于铜价上涨无疑形成一波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及建筑业、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等是锌的主要需求行业。其中,基建占比31%,房地产占比24%,两者整体耗锌量超过50%,对锌的需求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部分则是交通工具、家电等。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2024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产能供应过剩下,导致企业库存增至高位,企业采用降价以达降库目的。2024年1-6月,国内玻璃行情呈现先跌→后涨→再下跌的走势。预计2024年下半年,浮法玻璃市场需求或阶段性好转,但持续性或显一般,产能维持偏高位运行下,价格或将先涨后跌。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近年来,随着小型及旧式工厂倒闭、节能减排、及新环保法的实施,电镀行业扩张速度相对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镀市场规模约为1681.6亿元,2022年增至1752.7亿元,同比上升4.23%,2023年增长至1822.9亿元。

2024年10月23日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我国钨行业的供应主要包括原钨生产以及再生钨两部分,原钨产量占比较高,近年来波动较为明显,2023年我国原钨产量为7.7万吨,较上年增长10%,再生钨近年来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3年产量为1.08万吨,因此2023年我国钨金属总产量为8.78万吨,2024年上半年总产量为3.83万吨。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近年来随着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锡行业亦正在朝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20年以来受疫情、供求影响,锡价格波动较大啊,导致锡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3年我国锡行业市场规模为374.25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0年以来金属加工液产业需求上涨带动,我国工业制造等产业的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液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81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铜冶炼行业:新能源领域消费动能持续强劲 铜材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我国铜冶炼行业:新能源领域消费动能持续强劲 铜材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从全球来看,铜的全球资源储备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 0.01%,全球主要的铜矿资源集中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2023 年全球铜储量为10亿吨,铜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智利(1.9亿吨)、澳大利亚(1 亿吨)、秘鲁(1.2 亿吨)、俄罗斯(0.8 亿吨)、墨西哥(0.53 亿吨)和

2024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