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趋势报告

在临近2006年年底的时候,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趋于小幅下跌,但是相反的代表市场信心的钢铁股票却涨的热火朝天,龙头代表宝钢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翻番,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股票价格走势存在相背离的情况,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究竟国内钢材市场能有什么基本面的变化能深刻影响钢材现货价格,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  

  1) 钢材消费强度平稳增长  
  进入十一五后,中国钢材消费强度将平稳增长,市场需求增长将大大减缓。因为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其主导思想是要通过扩大内需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过多地依赖资源和投资的状况。  

  由于钢材本身也是资源,特别是钢材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包括水),因而,在新的战略中,钢材也是要被压缩的资源之一。因而,中国每亿元GDP所需要的钢材数量在未来的几年或十几年中将会不断地降低,国内钢材消费量的增长将大大减缓。  

  事实上,中国目前FAI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合理的范围,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造成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增长旺盛的假象。  

  由于FAI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导致中国国内钢材消费量超常增长,钢材消费强度快速提高。据WSD分析,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每10亿元GDP钢材需要量,2000年中国为1.4万吨,而2003年已经接近2万吨,而2005年预计将超过2万吨。如此大的钢材消费强度仅在1992-1994年中国出现钢材热时才出现过,而正常的钢材消费强度应在1.3-1.5万吨左右。即使是这一正常值也要比美国高出6倍以上。  

  根据研究机构分析,中国每亿元FAI的钢材消费量是每亿元国内消费钢材需要量的14倍。如果在同等的GDP增长速度下,国内消费的比例上升,则FAI必然同比例下降,但由于两者钢材消费强度不同,所导致的钢材消费量降低显而易见。  

  2) 市场信心逐步增强  
  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由于今年钢材贸易的赚钱效应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从事钢材贸易的公司基本处于一个微利的状态,以往由于钢材价格暴涨导致的行业结构性暴利已经一去不返。2006年以来,随着钢厂和下游用户对市场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钢厂的出厂价格几乎在所有时间都比市场价格高,在目前的钢材市场上,往往出现赚了涨幅不赚钱,贸易商为钢厂打工的现象,使得目前的贸易商对当前的钢材价格走势持慎重的态度。而下游用户对于钢材价格的起伏过大颇为警惕,现在都将自身的库存量压到最低,甚至实现了“零库存”,采用随需随买的采购策略,这样导致几乎所有的市场风险都由贸易商来承担,所以2006年贸易商的市场信心除了六七月份随着市场价格回升有小反弹以外,在余下的月份里基本是比较悲观的。  

  但是随着2007年的即将到来,情况却有所变化。一般根据经济规律来看,消费高峰一般滞后于投资高峰一到两年,虽然在中央宏观政策的重压下,投资高峰即将告一段落,但是高增长的经济投资热度不会一天内消失,低增长高基数情况下的投资增长的绝对数量其实也是很可观的,而且随之而来的消费高峰带来钢材消费增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消费高峰后的钢材消费必然会有升级现象的出现,即原来是建筑钢材占主流消费会升级为板材消费为主,特别是高端的不锈钢,彩涂板的消费会有爆炸性的增长。  

  2007年,我国各地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不会衰减,新开工项目会随着新官上任而增长,只是钢材消费强度会随着投资升级而平稳增长,传统的建筑钢材消费将被H型钢等新型建筑钢材消费所取代,钢材贸易由于受投资项目将重新启动的消息鼓舞很大,对于2007年的钢材行情都有很强的期待,一方面是由于今年都没有赚到多少利润,另一方面是2007年年初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后续的调控措施基本不会再次出台,宏观面的稳定带来的市场信心的稳定。  

  3) 操作手法趋向复杂  
  传统的贸易手段无非是赚取进销差价,在2006年,由于钢厂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一般的都将批零差价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让赚惯了大钱的贸易商觉得现在的钢厂订货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在倒挂的局面下,贸易商开始转换自己的贸易操作模式,纷纷开始探索自己的转型之路。资金比较雄厚的贸易商一般选择钢厂代订期货垫资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将每月定期钢厂订货的风险分担到了其他商家身上,而且还能在完成钢厂协议量的情况下,赚取钢厂各个批量采购之间差量优惠,获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这几乎已经成为某些大型钢材贸易公司通用的商业模式。  

  对于中小型贸易商来说,由于自身资金和实力的缺陷,对于垫资这种模式没有可能去操作,但是可以利用相关品种电子盘进行进行对冲套利的操作即将自己的库存抛售到电子盘上去,但是不做单向操作,按实际市场行情设计多单空单比例,锁定风险,及时变化多空单比例,这样利用电子盘和现货市场之间价格变化的差价进行牟利的一种操作模式,也算是一种创新。  

  而钢厂近期以来大力拓展出口和直供销售业务,也处于一个渐变的模式转型过程中,向下游延伸,拓展自己在钢铁产业链条上所占的份额,所以钢厂着力开拓直供和出口业务,想向下游要效益,依照现在的形势,明年出口业务的增长形势不会很好,但是直供业务还是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直接跳过中间贸易商,依靠自己的源头定价优势和规模优势占领市场,从2006年的市场来看,钢厂已经开始在直供上发力,2007年的钢材市场各方势力相互影响融合,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  

  结语:  
  2007年的钢材市场宏观面对钢材消费的支持程度已经减弱,但是消费面对钢材消费的支撑却逐渐增强,基本的钢材消费也存在消费升级的趋势,即传统的线材螺纹消费占主导地位将逐渐变为以板材消费为主的时代,所以在2007年的钢材市场存在巨大的机遇。在市场信心逐步增强的前提下,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必将成为2007年贸易商的操作宗旨。在新的一年,在新的机遇下,无论钢厂,贸易商和下游用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这是需要大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近年来,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的供应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产量为64.7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138.08万吨,较2019年翻了一番。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近年来,受益于扩大内需、稳定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及储能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铜需求,铜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铜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了11427.8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319.2

2025年01月16日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镁合金在3C行业应用相对而言更成熟,这也是3C行业本身发展较为成熟有关,加之3C产品本身较小,其体量也没法跟汽车相提并论,2024年上半年,3C用镁合金市场规模约为7.21亿元。

2024年12月28日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成长,我国高硼硅玻璃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34亿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铜矿砂和精矿量达到2754万吨(品位未知),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高达60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4年1-8月我国铜矿砂及其精矿累计进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3.2%;进口金额44640.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8%。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内铷铯市场中,中矿资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近20年来,随着对铯铷应用新领域的开发成果,中国铯铷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推动了铯铷金属产量的增加。

2024年1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