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2006年1-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74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876万吨,增长100.3%;出口钢坯854万吨,增加200万吨,增长30.7%。进口钢材1701万吨,减少698万吨,下降29.1%;进口钢坯35万吨,减少89万吨,下降71.4%。
1-11月份累计净出口2927万吨(折合粗钢),而去年同期为净进口23万吨,中国不可逆转地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家。今年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此外,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国内外市场钢材价格差价比较大也是重要原因。
二,出口价格远低于进口价格,且差距进一步扩大。2005年进口钢材平均价格953美元/吨,出口钢材637美元,进口价格比出口价格高316美元.。2006年1-11月,进口钢材平均价格上涨到1059美元/吨,出口钢材则下降为607美元,进口与出口价格差距拉大到452美元。造成价差扩大的主要原因为:一是2005年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至历史高位(2007年7月CRU全球钢材指数达到166.6,创历史新高),钢材进口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二是中国钢铁产能增长速度过快,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供应过剩的市场压力迫使企业竞相出口,其后果是钢材出口数量激增,出口价格下滑。
三,出口品种结构得到改善,长材比重由2005年的33.93%下降到2006年1-10月的31.5%;板材由41.17%上升到47.32%,其中高附加值的普通冷轧板、镀层板、彩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等品种的出口数量由2005年的190.15万吨增加到2006年1-10月份的464.93万吨,占出口钢材比重由9.27%上升到14.16%。
四,钢材出口国家集中,贸易摩擦增加。2006年1-10月,位居出口量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占钢材出口总量的51.09%。其中出口韩国710.1万吨,同比增长52.25%;美国436.6万吨,增长1.4倍;意大利236.4万吨,增长4.15倍。
目前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状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与国际间的钢铁贸易摩擦加剧的隐患也日趋显现。
今年以来,由于我国内钢材的大量出口,许多国外市场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纷纷提出反倾销警告。澳大利亚、印尼、泰国等国家对我国内部分钢材品种提起反倾销调查。另外美、韩、墨西哥、南非等国对中发出的反倾销警示。一旦不能有效控制钢材出口节奏,将有可能引发国外对我出口钢材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连锁反应。
五,加工贸易进口钢材比重升高。2006年1-10月,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812.7万吨,占进口钢材比重52.3%,同比提高了12.2个百分点。由于加工贸易享受优惠政策和有着稳定的供应渠道,国产钢材替代这部分进口钢材的难度比较大,同时也是未来顶替进口钢材的主攻对象。
六,政府加大调控力度,抑制钢材出口的进一步增长。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投资过热,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能源、环境和资源压力,影响着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压缩国内过剩产能、控制消费增长的同时,相应调整有关出口政策,不鼓励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大量出口。2006年三季度以来,国家先后降低部分钢材出口退税3个百分点和对生铁、钢坯、铁合金等产品加征10%出口关税。尽管短期内政策效果还不明显,但是政策导向非常明确--抑制钢材出口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减少中低档产品出口,未来仍存在进一步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和提高钢坯出口关税的可能。
与2006年相比,2007年钢材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有所下滑,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难度,钢材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钢材竞争力下降,预计钢材出口情况弱于2006年。至于钢材进口情况,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价格较大幅度地低于国际市场,进口数量可能进一步减少。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