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如何看今年新增热轧卷生产线对市场的影响

热轧卷板近两年来产能增长迅速,已成为板材类产品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热卷的行情起落近年几乎成为左右钢材市场走向的“风向标”,因此市场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热卷。热轧卷板价格自2006年底持续攀升,到目前为止,上海厚卷价格基本维持在4100-4200元/吨之间。部分商家对热卷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表示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是集中在产能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市场资源过剩。
  
  由于近年新增产能增长迅速,而2006-2007年更成为我国热轧生产线投产最集中的一个时期。市场担心国内热卷产品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拖累市场价格下跌。因此市场上有人分析钢价崩跌效应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近日钢厂的大幅上调价格是末日心态高涨,市场也尽可能拉高钢价,以蓄积未来抗跌能量。热轧新增产能增长迅速不假,但是热轧商品量也能同步增长吗?在这里我们统计了2006-2007年投产的热轧新上产线情况,以及产品的流向,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谈谈热轧产能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商家们更好的把握市场走势。
  
  据中华商务网数据中心统计, 2007年国内预计将有12条热轧生产线投产,设计总产能为3700万吨,其中设计产能在300万吨以上的大型热轧生产线有5条,分别是安钢1780机组380万吨,马钢2250机组500万吨,宝钢1880机组370万吨,天铁1780机组380万吨,北台1780机组400万吨;其余7条热轧产线设计产能均在200万以上,它们是日照钢厂1580机组200万吨,唐山国丰1480机组200万吨,迁安轧一厂1250机组200万吨,武钢1580机组280万吨,山西海鑫1500机组220万吨,宁波建龙1780机组250万吨。预计到2007年底我国热轧总产能将达到1.4亿吨。
  
  从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热轧新产能增长幅度是惊人的,但是产能增长并不代表热轧商品量的增长。
  
  首先从生产技术上新上产线难以全面达产,我们知道薄板生产的技术要求较高,轧机的各个环节以及供料制度、操作制度都有待熟悉和提高。一般热轧产线从投产到技术成熟产品稳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2005年是国内热轧卷板产能增幅较快的一年,当年热轧卷板新增产能2700万吨,总产能达到8115万吨,同比增长了49.9%;而2005年国内热轧商品量在5192万吨,同比增长36.1%,商品量的增幅比产能增幅低了13.8个百分点,产能发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其次是高附加值板材如冷板、品种钢产能的扩大,也制约着热卷商品量的大幅增长。而2007年投产的热轧产线几乎有一半是为冷板备料或为再加工领域提供原料。如首钢迁安、宁波建龙和迁安轧一厂的热轧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深冲钢、汽车用钢、管线钢等多种专用钢板;唐山国丰热轧产品主要是为满足恒通钢厂的冷轧供料;宝钢和武钢的热轧产线几乎全部用来再加工为品种钢和冷轧、硅钢备料所用;北台产线也是供冷轧原料和用于深冲带卷、结构用钢、高强度钢等。目前只有日照、安阳、马钢部分和天铁集团部分产品将成为热轧商品卷投入市场,因此2007年国内热轧卷板实际供应量乐观的估计约增加1500-1600万吨左右,增幅在22-24%之间,将小于2006年32.4%的增幅。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拉动了中国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4%, 3月5日召开的两会将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保守估计2007年我国的钢材消费增长率也将保持在15%左右。因此2007年新增1500-1600万吨的热轧商品卷市场是完全有能力消化的。无论从钢厂新增产能上判断还是从钢材消费需求增长上判断,2007年的热轧商品量供应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对热轧板卷的需求增长是相适应的,市场资源供需维持基本平衡的态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上半年实际投产的生产线只有三条。随着后期高附加值如冷板、品种板产量的增加,实际热轧商品卷的资源增量并不大,至少上半年是如此。目前国际市场持续景气回升,价格高位运行。美国世界钢动态WSD甚至在最新的报告中甚至提出: “在2007年2月15日的报告中,我们(WSD)将夏季之前热轧板材供应不足的可能性由70%提高到75%。在这次报告中,我们确定热轧供应不足的可能性为100%。也就是说,全球热轧出口市场供应不足已经显现。当前国际市场一流钢厂热轧板材出口价格至少在570美元/吨(港口离岸价),2006年12月中旬为502美元/吨,两个月内上涨幅度达70美元/吨以上。”实际上由于国际市场景气回升和中国钢铁企业较好地把握了保持良好进出口态势的价位关系,3-4月份钢厂签订出口合同已经改变了出口量下滑的态势;今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合理的投资增长和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合理的增势,从而带动钢材的消费增长。
  
  从以上几个因素看,至少今年上半年我国热卷资源压力不大,春节期间库存略有增加,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库存水平。我们对2007年上半年热卷走势和供需关系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
  
  从市场运行情况看,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势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但市场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供需关系。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钢厂的价格策略、库存变化、市场心态、进出口变化、国际市场走势等。市场价格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强调某一因素将会进入判断市场的误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活性氧化锌行业:下游应用领域较多 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产能持续扩张

我国活性氧化锌行业:下游应用领域较多 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产能持续扩张

在现代工业中,活性氧化锌是工业制造上不可或缺的材料,随着下游产业的发展,活性氧化锌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推动我国活性氧化锌产能持续扩张。2023年中国活性氧化锌产量为21.95万吨,同比增长0.45%。

2024年03月15日
我国激光熔覆服务行业:供需两旺带动市场持续增长 常规激光熔覆规模最大

我国激光熔覆服务行业:供需两旺带动市场持续增长 常规激光熔覆规模最大

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激光熔覆服务市场也持续扩大。同时得益于国内企业技术的持续升级迭代,国内服务供应能力也持续增长,供需两旺带动了行业量价齐升,市场规模也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2023年,我国激光熔覆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0.93亿元。

2024年03月05日
我国铅行业产需双双增长 启动型铅蓄电池消费将成市场需求长期增长重要推手

我国铅行业产需双双增长 启动型铅蓄电池消费将成市场需求长期增长重要推手

目前我国铅行业依然以原生铅为主,占比达到50%以上,近年来,随着全球铅矿供应紧张、冶炼成本增长,原生铅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推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618.45亿元,2023年随着价格回落,市场规模下降到527.46亿元。

2024年02月28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进入调整转型阶段 供需差距日渐缩小 产销率逐年提升

我国不锈钢行业进入调整转型阶段 供需差距日渐缩小 产销率逐年提升

2020年前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状态。2021年由于全球通胀,原材料价格飞涨,带动不锈钢行业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当年市场规模暴涨,2021年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为4158.74亿元,2022年由于不锈钢价格回落以及表观消费量的下降,行业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为3418.68亿元,2023年我国不锈钢产品价格、销量

2024年02月18日
我国钼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未来下游钢铁进一步整合将带动整体竞争力提升

我国钼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未来下游钢铁进一步整合将带动整体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我国钼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为241.3亿元,2021年增长至391.26亿元,2022年增长至530.7亿元,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钼供需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

2023年12月14日
我国玻璃纤维需求增长明显放缓  行业供强需弱背景下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我国玻璃纤维需求增长明显放缓 行业供强需弱背景下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玻纤纱总产量为687万吨,同比增长10.1%;2022年全球玻纤纱产量预计超1000吨。从全球玻纤下游应用的角度来看,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工业设备和能源环保分别占比35%、29%、15%、12%、9%。

2023年12月13日
细线化加速钨丝金刚线替代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

细线化加速钨丝金刚线替代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

除了光伏切割,新能源车、无线充电、玉石、石材切割等领域均可能成为金刚线更大的一块下游市场。以玉石、石材切割为例,因为这个领域迫切需要从传统加工方式升级到全新的环保、智能加工方式,而且是需要全面配套,即从切割设备、切割工艺、耗材一系列完成后才能形成产业升级,因为发展前景较大。

2023年11月16日
氧化铝企业提产积极性较高 新项目和扩建正在加速进行

氧化铝企业提产积极性较高 新项目和扩建正在加速进行

近年来,我国氧化铝进口依赖度在逐年下降,但高端产品产能仍旧匮乏,国外发展历史悠久的大型集团公司,如安迈铝业、阿泰欧法铝业、纳博特、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等,凭借几十年形成的技术积累,享有先发优势,国内企业应加强研究,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转移。

2023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